黴菌毒素與動物生產的概述和研究
「黴菌毒素風險管理國際高峰論壇」系列報道之(一)
演講主題:黴菌毒素與動物生產的概述和研究
演講者:Wayne Bryden—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
現場口譯:關舒博士—百奧明亞太區黴菌毒素技術經理
演講內容:
黴菌毒素是有真菌產生的。從全球範圍看,黴菌毒素對人類和飼養動物的健康,以及國際經濟和貿易有著巨大的影響。現在國際上比較關心的是黃麴黴毒素,單端胞黴烯族毒素,赭麴黴毒素,麥角鹼,玉米赤黴烯酮和煙麴黴毒素。它們大多數具有很高的毒性有些甚至致癌。所有的飼料原料都有可能被汙染,但是汙染水平根據地域的不同會有很大的不同,這也反映了各地區不同的耕作水平和氣候條件。
在黴菌毒素可以在作物田間生長時產生並在整個飼料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產生。黴菌毒素的汙染水平通常不會高到導致飼養動物的外在疾病和猝死。但是,我們同樣要注意採食低劑量的被黴菌毒素汙染的日糧會導致動物的健康情況惡化,生產水平下降。最危險的是長期採食低劑量的被黴菌毒素汙染的日糧可導致飼餵動物的免疫抑制。
黴菌毒素對動物飼料而言是自然產生的汙染物,因此為了保持動物的健康水平和生產效率我們都應該盡力去防範這類風險。
總之,有一系列的方法可以降低動物飼料中的黴菌毒素汙染水平,包括採用防黴劑進而減少黴菌的生成;另外可採用諸如黴菌毒素吸附劑和分解酶等飼料新增劑產品來減少或者去除那些已經被黴菌毒素汙染的飼料原料的汙染水平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