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飼料中黴菌毒素對動物的危害有哪些?該怎麼預防飼料發黴?

黴菌毒素主要是真菌產生的一種毒素,這些毒素對動物和人類都有非常嚴重的危害,據調查,全世界有 25% 左右的穀物中存在黴菌毒素的汙染,這些黴菌毒素可能是在穀物生產過程中產生,也可能是在加工、儲存的過程中發生汙染。已知對飼料有汙染性的黴菌毒素有 300 多種,主要有黃麴黴毒素、玉米赤黴烯酮、赭麴黴素、伏馬黴素、單端孢黴烯化合物等。

  1、飼料中黴菌毒素對動物的危害

黴菌毒素能夠直接影響主要細胞的活動,阻礙動物機體內蛋白質、DNA、RNA 的生產,從而抑制動物的免疫機能,造成肝腎中毒、神經中毒,甚至發生動物死亡,也有中毒輕微的出現採食量減少、繁殖效能降低、孵化率降低、平均日增重減少、飼料轉化率低下等情況。一些黴菌毒素,如赭麴黴素 A、黃麴黴毒素、玉米赤黴素等能夠通過改變機體中維生素 C、維生素 E、谷胱甘肽等抗氧化劑的濃度來誘發靶組織中脂質的過氧化反應。這使得機體內的氧化與抗氧化的平衡機制被打破,改變了細胞膜的固有結構,誘導程式性細胞死亡,使動物患病。

除此之外,黴菌還能夠使穀物中的能值降低,對飼料中的營養物質造成一定的損耗。這主要是因為黴菌的生長繁殖需要消耗一定營養物質,黴菌分泌的酶也會造成飼料的分解。據報道,高粱和玉米在發黴的情況下,飼料代謝能損失將達到 25%,賴氨酸、精氨酸的含量降低,脂肪含量和蛋白質品質也均降低。當黴菌繁殖數量非常大時,飼料的營養價值可能接近於零。

  2、防治方法

2.1 引進抗黴性作物

不同的作物對黴菌的敏感性也有所不同,在種植飼用作物時應當選擇抗黴性高的作物,這樣就能大大降低黴菌毒素汙染飼料的可能。現在已經有試驗證明了用轉基因方法可以對作物的抗黴性進行提高,蘇雲金桿菌素玉米雜交品種能夠降低伏馬菌素的汙染程度。

2.2 把控生產、加工、儲存環節

潮溼的環境容易使黴菌繁殖,所以應當對環境進行嚴格把控,從而降低黴菌毒素對飼料的汙染。首先在飼料收穫時應當儘快乾燥,控制飼料中的水分,通常玉米、高粱等穀物應當將水分控制在14%以下,大豆、豆粕、麥類等應當將水分控制在 13%以下,魚粉、肉粉、肉骨粉等水分應在 12% 以下。在加工過程中也要對溫度和水分進行控制,避免溫度過高和水分過大,一般含水量應在12.5%以下,溫度較室溫高3 ~ 5℃時較為適宜。在選擇飼料產品的包裝時,也要注意包裝袋的密閉性,在儲存飼料時,要選擇通風良好、環境乾燥的倉庫,飼料四周應有一定的孔隙,保持空氣的流通,室內的相對溼度不高於70%。

2.3 利用飼料新增劑

由於在飼料原材料的生產、加工、儲存環節中都有可能受到黴菌和黴菌毒素的汙染,所以在防止飼料汙染處理中存在一定的實際困難。一些飼料新增劑可以使黴菌毒素失活,並增強動物體內的代謝,這樣就可以防止已感染的黴菌進一步擴散,還能幫助機體吸收和消化一些礦物元素複合體,這類飼料新增劑包括活性炭、酵母細胞壁產品、礦物粘土等。

2.4 補充蛋氨酸

肝臟中黃麴黴素解毒作用的基礎是以谷胱甘肽為主的生物學降解和氧化反應,谷胱甘肽的活性基團為蛋氨酸和胱氨酸,所以在解毒過程中會消耗一定的蛋氨酸,長久以來將影響畜禽體內的蛋氨酸含量,所以應當在日糧中補充蛋氨酸,這樣可以降低毒性效應。

2.5 脫毒措施

對於已經被黴菌毒素汙染的飼料應當根據黴變程度的不同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嚴重黴變的應當立刻淘汰,不得飼餵給動物,以免發生中毒,但對於汙染較為輕微的可以採取一定的脫毒方法,脫毒後再進行飼餵。目前常見的脫毒措施分為物理脫毒法、化學脫毒法和生物脫毒法三種。

物理脫毒法有熱處理法、輻射法、水洗法、剔除法等。對於串珠鐮刀菌素、丁烯酸內脂等水溶性較高的毒素利用水洗法的脫毒效果更佳。但對於不溶於水的毒素可以用熱處理法、輻射法等其他方法進行脫毒。化學脫毒法是利用氫氧化鈉、過氧化氫、碳酸氫鈉等化學藥品使黴菌毒素降解失活,從而達到脫毒的目的。生物脫毒法是利用無根根黴、米根黴、橙色黃桿菌等微生物的發酵作用,去除飼料中的黴菌毒素。

  3、小結

黴菌和黴菌毒素對飼料的飼用價值影響較大,飼餵被黴菌毒素汙染的飼料後,動物也會發生疾病。控制飼料中的黴菌含量首先要儘量種植抗黴性強的飼用作物,並在作物生長和收穫期以及飼料加工、儲存過程中預防真菌的汙染,合理的運用飼料新增劑和防黴劑。對於已經被黴菌毒素汙染的飼料要採取合理的脫毒措施,降低其毒性,對於已汙染的飼料脫毒方法應根據不同汙染種類選擇最合適的脫毒方法,目前生物脫毒法的成本較高,在實際生產中應用較少。

三種黴菌毒素對雞的危害、飼料發黴原因及危害、常見的黴菌吸附劑

黃麴黴毒素對雞的危害黃麴黴毒素主要由黃麴黴和寄生麴黴產生,常見的有B₁、B₂、G₁和G₂,其中黃麴黴毒素B₁是產毒菌株產生的主要黃麴黴毒素,是已知的最強的天然致癌物,能夠引起

飼料發黴原因及危害

飼料發黴的原因黴菌生長繁殖需要一定的溫度、溼度條件,與飼料衛生關係最為密切的黴菌大部分屬於麴黴菌屬、青黴菌屬和鐮刀菌屬。它們大多數屬於中溫型微生物,最適宜生長溫度一般為

黴菌毒素飼料來源與危害

飼料黴菌毒素可來源於田間,可來源於儲存,研究表明,飼料中黴菌毒素汙染十分普遍和嚴重。各類飼料原料、各類配合飼料產品、各個地區、各個季節均有黴菌毒素汙染。黴菌毒素汙染已成

如何預防蛋雞麴黴菌病

導致雞麴黴菌病發生的真菌主要是煙麴黴和黃麴黴,飼餵品質低劣或發黴的飼料,如發黴的玉米、麩皮、魚粉或混合飼料,或使用被汙染髮黴的墊草,是暴發本病的直接原因。飼養密度大,雞

蛋雞曲黴菌病的預防措施

導致本病發生的真菌主要是煙麴黴和黃麴黴,飼餵品質低劣或發黴的飼料,如發黴的玉米、麩皮、魚粉或混合飼料,或使用被汙染髮黴的墊草,是暴發麴黴菌病的直接原因。飼養密度大,雞舍

黴菌毒素是怎樣一步一步進入雞體和危害機體的?

飼料黴菌毒素可來源於田間,可來源於儲存,研究表明,飼料中黴菌毒素汙染十分普遍和嚴重。各類飼料原料、各類配合飼料產品、各個地區、各個季節均有黴菌毒素汙染。黴菌毒素汙染已成

黴菌毒素對雞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黴菌毒素種類及危害雞天生對黴菌毒素敏感,飼料中較低的毒素含量就會造成雞群大量死亡。不同黴菌毒素對雞造或的危害有昕區別。集中表現在:黴菌毒素對免疫器官的嗜性使免疫器官受損而萎縮;黴菌毒素對消化道的破壞最為明顯,各種毒素的強腐蝕性引起口腔潰瘍,嗉囊

黴菌毒素對養雞業的危害綜述

黴菌毒素是飼料中黴菌生長產生的有毒代謝產物,其在養豬方面的危害已經被廣大的養豬戶所瞭解。而在黴菌毒素對養雞方面的危害,往往得不到大家的重視。生活中的黴菌汙染無處不在,

黴菌毒素對雞群造成的危害

1、黴菌毒素能引起法氏囊、胸腺和脾臟等免疫器官萎縮,誘發免疫抑制。2、黴菌毒素會造成經常性的拉稀,腸道病久治不愈,飼料便頻繁發生,採食量大大減少,體重大大下降。3、黴菌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