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菌毒素對養雞業的危害綜述
黴菌毒素是飼料中黴菌生長產生的有毒代謝產物,其在養豬方面的危害已經被廣大的養豬戶所瞭解。而在黴菌毒素對養雞方面的危害,往往得不到大家的重視。
生活中的黴菌汙染無處不在,幾乎隨便一個地方就可以發現黴菌的存在。由於黴菌的生活空間很廣,生活條件很隨便,不論在寒冷的冬季,還是在炎熱的夏季都可以發現黴菌的廣泛分佈。各種黴菌其所產生的毒素也各有不同,在炎熱的南方和夏天黃麴黴毒素、煙曲毒素比較常見,而在寒冷的北方和冬季多見嘔吐毒素、玉米赤黴烯酮,而赭曲毒素、T-2毒素等在南北方均可見到。由於黴菌及其毒素的無處不在,其對人類和動物的影響也變得嚴重起來。本篇文章主要講一講黴菌毒素對養雞方面的危害和防制措施。
黴菌毒素存在於幾乎所有的飼料原料和人類食品原料中,對人類和動物產生很嚴重的危害!一些黴菌毒素的聯合能產生相加效應也能產生相互增強作用,所以,在生產實際中人們往往會低估黴菌毒素的危害。
黴菌毒素對動物的毒性主要表現在免疫抑制、神經和內分泌紊亂、致癌緻畸、肝腎損傷、消化系統損傷、生殖泌尿系統及繁殖障礙、呼吸系統等。雞對黴菌毒素非常敏感,飼料中較低的毒素含量就會造成雞群大量死亡。黃麴黴毒素Bl對人的半數致死量為0.36毫克/公斤體重,屬特劇毒的毒物範圍(對動物半數致死量<10毫克/公斤=它的毒性比敵敵畏大100倍、比氰化鉀大10倍,比砒霜大68倍).可見黴菌毒素的危害性有多高。
黴菌毒素對內臟器官的危害
1.黴菌毒素對免疫器官法氏囊、胸腺以及脾臟等的親嗜性而使免疫器官受損導致萎縮,它還干擾正常的T-細胞和B-細胞的免疫力,包括對正常抗體生產產生抑制,發生免疫抑制,以使雞對盲腸球蟲以及傳染性法氏囊等疾病多發,導致疫苗免疫失敗,使新城疫、流感、大杆等病的不斷髮生。黃麴黴毒素引起的免疫抑制導致免疫失敗(免疫後各種型別的抗體上不來),在生產實際中到處可見,但往往會被認為是疫苗相關因素造成的,而使罪魁禍首--黴菌毒素逍遙法外。
2.黴菌毒素對消化道的破壞最為明顯。整個消化道都可能表現出相應的變化。導致嗉囊炎、食道炎、肌胃炎、腺胃炎、壞死性腸炎、腸粘膜脫落等。
3.黃麴黴毒素中毒可導致肝臟多灶性肝細胞壞死,肝細胞增生以及發病前期由於充血而呈暗紅色,後期由於脂肪聚集呈黃色,發生肝臟腫大、變性、脂肪肝、壞死等,有些肉雞表現出的不明原因的肝臟壞死、變黃、腫大大多數與這個有關。但不管發病前期與後期都有橡皮肝的感覺,並且一般以左肝見明顯。膽囊黏膜由於膽小管的增生和壞死而發炎,出現膽囊脆性增大的現象。肝臟的變化導致肝臟卵黃前體的合成減少,進而造成蛋雞產蛋率下降等。
4.黴菌毒素對腎臟的損壞表現為使腎小管發生變性而阻塞,發生炎症、壞死、尿酸鹽沉積,導致痛風症。
5. 黴菌毒素對呼吸道的傷害,鐮刀菌毒素可以直接傷害支氣管和肺臟組織,導致呼吸道損傷。
一、黴菌毒素對蛋雞的危害:
黴菌毒素對蛋雞的影響集中表現在:卵巢和輸卵管萎縮,產蛋量下降,產畸形蛋;採食量減少、生產效能下降、料蛋比升高,白殼蛋、薄殼蛋、軟皮蛋增多。不同黴菌毒素對蛋雞造成的危害有所區別。現在已經知道的黴菌毒素中對蛋雞影響及毒害作用較大的有麥角毒素、單端孢黴毒素、腐馬毒素、玉米赤黴烯酮、黃麴黴毒素、赭麴黴毒素等。其中的玉米赤黴稀酮有植物雌激素作用,可導致育成前期的雞發生雞冠增大、發紅,出現「假公雞」現象,去年曾有一個公司的飼料發生的「假公雞」現象懷疑與此有關。
(黴菌蛋斑)
二、黴菌毒素對肉雞的危害
近幾年黴菌毒素對肉雞的危害越來越大,黴菌毒素時時刻刻困擾著肉雞養殖業。主要表現為:
1、抗病力下降,引起雞群對各種病易感。
2、各種毒素的強腐蝕性引起的口腔潰瘍,嗉囊的炎症及假膜,潰瘍性、增生性腺胃炎、肌胃炎,腺胃與肌胃交界處形成潰瘍,肌胃角質膜出現裂紋和潰瘍、易剝離,角質膜增厚以及角質膜下形成出血潰瘍,腸道脆性增大,腸絨毛萎縮,腸黏膜脫落、壞死,強腐蝕性引起整個消化系統發生炎症,外表上表現料糞、魚腸子糞便等,影響機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造成飼料報酬不合理,加之腸道對色素的吸收障礙,可使雞喙爪顏色呈肉色。
3、腎臟腫大、尿酸鹽沉積、「痛風」、炎症、壞死、不明原因腿病增多。
4.黴菌毒素對血管壁的損傷導致血壓上升,增加了心臟的負擔,使肉雞腹水症的發生率增加。
(黴菌性嗉囊炎,黴菌斑)
三、黴菌毒素對種雞的危害:
在一些飼養管理水平比較高的雞場特別是在種雞場,急性的黴菌毒素中毒病已經很少發生了,但是隱性的、慢性的中毒現象還時有發生。主要表現為:
1、干擾正常的T-細胞和B-細胞的免疫力,包括對正常抗體生產的抑制(免疫抑制)。引起免疫抑制,使得疫苗接種免疫失敗或抗體滴度低、離散度大。抗病力下降,死淘率升高。
2、生產效能下降:產蛋率下降,沙皮蛋,軟殼蛋增多,輸卵管變細、水腫、卵巢萎縮甚至絕產,造成種雞受精率下降,孵化率降低,孵化中的胚胎死亡多見。
3、不明原因的腸道病增多、出現經常性的拉稀。
據有關專家研究得知黃麴黴毒素在肌胃,肝臟和腎臟中濃度最高。這對肌胃炎、肌胃角質膜出現裂紋和潰瘍,以及肝臟、腎臟變性壞死病例有一定的說服力。如果種雞發生黴菌毒素中毒,黴菌毒素能通過其代謝產物汙染蛋黃、蛋白和後代的胚胎中,造成死胚率增高,還能引起其後代的黴菌毒素中毒的現象,如引起肌胃、肝臟、腎臟、腸道發生以上的變化,使腸道病早發,飼料消化不良,引起生長障礙,雛雞均勻度降低。
注意以上的變化雖然對蛋雞、種雞、肉雞分別敘述,但其造成的變化往往有相似的地方,大家可以綜合起來分析,舉一反三,方能理解的更透徹。
那麼怎麼來防治黴菌毒素中毒呢?
主要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
1、嚴格採購,嚴把原料採購關,杜絕溼度超標、黴變原料入庫。做好飼料及原料的儲存工作,及時晾晒水分超標的原料,儘量縮短儲存時間,控制倉庫的溫度溼度,注意通風,做好對倉庫邊角清理工作,防止飼料及原料在儲存過程中變質。
2、在飼料中新增黴菌毒素吸附劑。由於有些黴菌毒素在田間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且在外觀沒有什麼肉眼可變的明顯表現,實驗室鑑定僅限於個別的毒素,很多毒素缺乏可行性鑑定手段,所以僅僅依靠原料的把關肯定是不現實的,因此脫黴劑的使用就變得非常重要,特別是在種雞場,更加顯得重要。一般的矽鋁酸鹽類脫黴劑往往對營養因素如維生素、微量元素也有一定的吸附,所以,一些高檔的脫黴劑應用於生產就勢在必行。
3、對已經發現中毒的病雞,應立即停止所使用黴變飼料,並可投服鹽類瀉劑,以排除腸道毒素,使用葡萄糖、甘露糖、山梨酸鉀等有助於對黴菌毒素的解毒;還必須採取對症療法對所發生的症狀予以緩解。同時要供給充足的青飼料和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一些具有排除身體內黴菌毒素的製劑現在已經用於生產實際中。
因為黴菌毒素中毒的雞隻可能在表面上表現的不很典型,有時還沒有可見的症狀出現,往往會呈現一些傳染病的特徵,所以,在臨床上黴菌毒素的危害往往被人忽視,因此,黴菌毒素造成的危害並不是人人都能重視的。應該提出的是近些年來,黴菌毒素對養雞業造成的危害變得越來越嚴重,有人說黴菌毒素是養殖業的隱性殺手,但現在看來,黴菌毒素的危害已越來越明顯,隱形殺手已經變成養雞越來越難養的罪魁禍首之一,特別是它和其它幾種免疫抑制病引起的免疫抑制是我們養雞業疫病變得複雜的主要原因,我們養雞過程出現的疾病或多或少都出現了黴菌毒素的影子,這就是黴菌毒素所造成危害的有力證據!
來源:雞病專業網論壇,作者:劉典佐,請尊重原創作者的辛苦勞動,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