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黴菌毒素的危害
煙曲毒素
主要對呼吸道造成損害,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喘氣、呼吸急促,有的還表現出嗜睡、食慾廢絕、消瘦、渴欲增加和發熱,後期腹瀉,剖檢感染的雛雞可見肺、氣囊上有黃白色乾酪樣壞死小結。
黃麴黴毒素B1
主要對肝臟造成損害,可引起肝細胞變性、壞死、急性肝臟損傷;皮下出血;公雞精液量減少;胚胎死亡導致孵化率降低;產蛋下降,需要幾周時間恢復,蛋變小、卵黃重量減少;引起免疫抑制,誘發球蟲病、馬立克、沙門氏菌等。
F—2毒素
主要危害生殖道及性激素敏感組織,具有類似雌激素作用,部分雞隻表現為假母雞,病變為卵巢腫脹、輸卵管損傷,同時導致蛋比重、蛋殼厚度下降、色素沉積變差等。
T-2毒素
主要侵害雞隻口腔黏膜,造成腐蝕性和滲出性損害,表現為口腔潰瘍、唾液腺及黏液腺發生鱗片狀組織變形,雞產蛋下降、薄殼蛋增多。
赭麴黴毒素
主要對腎臟造成損傷,表現為腎臟器官有白色尿酸鹽沉積;免疫抑制;早期胚胎死亡、受精率及孵化率降低及胚胎畸形率增加;腹瀉,體重降低等。
2輕度汙染玉米的處理措施
玉米黴菌毒素對蛋雞的危害是全方位的,通過改善倉儲條件可以有效控制儲藏類黴菌毒素對玉米的汙染,但田間類黴菌毒素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只有在使用過程中加大檢測範圍和精度,挑出黴菌毒素汙染嚴重的玉米銷燬或改為工業用途,對少量輕度汙染的玉米可以採取如下措施處理後使用:
稀釋後使用
少量輕度黴變玉米可以分多次逐步摻入正常玉米中使用。
水洗後使用
將黴變玉米粉碎,加入3-4倍的水,進行攪拌靜置浸泡,每日攪拌換水2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變成無色為止,洗後儘快使用。
脫胚去毒
黴變玉米的毒素主要集中分佈在玉米的胚芽部分。先將玉米磨成1.5-4.5mm的小顆粒,加入5-6倍清水,然後進行攪拌,胚芽部分碎片因密度較輕而浮在水面上,將其撈出或隨水倒掉,如此反覆數次,即可達到脫胚去毒的目的。
物理吸附
使用能夠吸附並捕獲黴菌毒素分子的礦物質——矽酸鋁鹽、沸石、膨潤土、活性炭、矽藻土等,或是牛血清白蛋白、酯化甘露寡糖等。
化學處理
使用石灰水、蘇打、過氧化氫處理或補充合成鹽類瀉藥如硫酸鎂。
補充營養素
充足維生素A、D、E、K、葉酸,有機硒、蛋氨酸等以緩解中毒效應,或使用有機酸類新增劑、益生菌類產品如乳酸菌、酵母菌等也有助於緩解黴菌毒素的毒性,部分酶製劑也有利於緩解黴菌毒素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