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蛋雞麴黴菌病
導致雞麴黴菌病發生的真菌主要是煙麴黴和黃麴黴,飼餵品質低劣或發黴的飼料,如發黴的玉米、麩皮、魚粉或混合飼料,或使用被汙染髮黴的墊草,是暴發本病的直接原因。飼養密度大,雞舍通風不良,舍內外溫差大,溫度和溼度又有利於黴菌的繁殖,易誘發本病。夏秋多雨潮溼,飼料及原料容易發黴變質。進入冬季,使用這些飼料和原料,很容易導致雞麴黴菌病的發生。
1.加強種蛋孵化器的消毒。孵化器內的麴黴菌在孵化過程中能穿透蛋殼而感染雞胚,使出殼不久的雛雞就能感染雞麴黴菌病,這也是4日齡幼雛最易感染雞麴黴菌病的一個主要原因。
因此,要求種蛋從上孵到出殼前一定要經過多次燻蒸消毒,以切斷和控制麴黴菌的感染。消毒過的種蛋在入孵前,用福爾馬林燻蒸消毒一次;在落盤和出雛到50%左右時,再消毒一次,以徹底消除麴黴菌。方法是:根據雞舍容積大小,按30-40毫升/立方米的標準,計算出福爾馬林的總用量,然後與水按1∶1的比例混合,倒入金屬容器內,以每50-100立方米的空間用一個蜂窩煤爐,放在靠近視窗處點燃,將盛福爾馬林溶液的容器放在火爐上加熱。操作人員隔窗觀察,當液體蒸發完畢時,操作者用透明塑料薄膜袋罩嚴頭部,進入舍內將金屬容器移開,再將門口關嚴,密閉24小時以上。
2.不喂發黴變質飼料。不使用發黴的墊料和飼料是預防麴黴菌病的主要措施。在高溫、高溼的夏秋季應減少每次購回的飼料量,以1周左右用完為宜,保證飼料新鮮。在飼餵時應採用少量多次,尤其是採用溼拌粉料更應少喂勤添,並多次勻料。
3.抓好雞舍清潔衛生。每天至少要清洗1-2次飲水槽或飲水器,以防止黴菌的孳生。雞舍要封好紗窗,防止蒼蠅入內。因此,雞舍要保持清潔衛生、乾燥,不潮溼。每週用能殺滅黴菌、真菌的含有二氯異氰尿酸鈉成分的消毒劑進行消毒,同時還要作好飲水消毒。如墊料發黴,應及時更換,也可用0.5%過氧乙酸帶雞消毒。
4.加強舍內通風換氣。夏季氣溫高,應加強雞舍內的通風,以排出舍內汙濁的熱氣和氨、硫化氫等有害氣體,並能有效的降低舍內的溫、溼度和舍內空氣中的黴菌數量。因為空氣中的黴菌,大多是經呼吸道而感染雞群,黴菌少了,感染機會也少了。天太熱時,自然通風風量小,根據需要可開啟排氣扇,以加大排風量。但肉仔雞在育雛期要保暖,溫差不宜過大,應按雛雞日齡的增加逐漸降低舍溫和加大排風換氣量,處理好保溫與通風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