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麴黴菌與支原體混感的綜合防治
雞麴黴菌感染為真菌性疾病,一般情況下本病主要發生於雛雞,表現為急性經過,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但近年來筆者在診療過程中發現多起青年雞和蛋雞麴黴菌感染的病例,因青年雞和蛋雞耐受性較高,多取慢性經過,所以不易察覺,給養殖戶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現就一例青年雞麴黴菌和支原體混合感染的診治過程簡單描述如下,希望引起養殖者重視。
一 發病情況
我縣一養殖戶趙某,飼養20000羽海蘭褐青年雞,80日齡時死亡兩隻,雞群有呼吸道症狀,採食量一直偏低。通過臨床觀察和剖檢變化,初步診斷為雞麴黴菌與支原體混合感染,立即採取了綜合性的防治措施,使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二 臨床診斷
到雞舍觀察,該雞舍光線被高牆遮擋,雞舍內陰暗潮溼,通風不良,雞飼養密度大,舍內溫度比舍外明顯高,舍內空氣汙濁,有發黴和輕微的氦味。雞群中有少量呼嚕、咔咔聲,部分雞精神不振,縮頸閉眼,羽毛鬆亂,個別雞隻鼻孔有粘液,雞體況較瘦,體重不達標。
三 剖檢變化
對死亡的兩隻雞進行解剖,發現一隻在右側肺部有一灰綠色黴菌球,氣囊輕微渾濁,有少量黃色乾酪樣物,其他內臟沒有明顯病變;另一隻右側腹氣囊渾濁,上有灰綠色黴菌生長,其他部位無明顯病變。兩隻病死雞均肌體消瘦,腸內空虛。
四 初步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發病情況、病理變化,初步診斷為雞麴黴菌與支原體混合感染。
五 防治措施
1 預防
黴菌在有光、氧、冷、燥的環境中難以生存。預防本病主要是改善飼養管理條件,加強通風,搞好禽舍的清潔衛生,降低飼養密度,儘量保持雞舍乾燥,勤清糞、勤消毒,不使用發黴變質飼料。
對病雞舍選擇具有強殺菌力的消毒劑,如氧化劑類消毒劑、氯化物類消毒劑等具有較好的消毒效果。定期對舍內進行噴灑消毒,對飲水器進行沖洗消毒。對黴菌汙染的雞舍,在空舍後應使用高錳酸鉀和甲醛進行徹底的燻蒸消毒。
2 治療
因該病例死亡雞隻病變主要在呼吸系統,即肺及氣囊中有黴菌生長形成的病灶,其他內臟如肝臟沒有明顯肉眼可見的病變,因此判斷這些黴菌是通過呼吸進入到呼吸系統內並感染雞體,該雞舍中空氣被黴菌汙染最嚴重。
在治療時應側重對空氣質量進行改善和加強消毒。治療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開啟雞舍天窗,開啟排風扇,加大通風量,使雞舍內空氣保持清新。
二是用過氧乙酸對雞舍進行徹底噴灑消毒,用古迪安對飲水器進行沖洗消毒,以後堅持定期消毒,用生石灰對雞舍過道地面進行消毒,在達到消毒效果的同時也可以吸收水分,降低雞舍內溼變。
三是為雞群更換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較高、沒有黴菌汙染的優質飼料。
四是使用真菌速治,每袋拌料300斤,混勻後集中晚上一次飼餵(也可用O.05%濃復的硫酸銅溶液飲水,連用3天,或用制黴菌素片,150萬單位每公斤飼料拌料,連用3天,但成本較高),飲水新增含有強力黴素成分的藥物,治療支原體感染,連用5天。
用藥第二天又有一隻病雞死亡,以後未再出現死亡,3天后雞群精神狀態和採食量開始好轉,用藥5天后,雞群呼吸道症狀消失,採食量明顯增加,然後逐漸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