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菌毒素的汙染與防治
黴菌毒素主要是指黴菌在其所汙染的食品中產生的有毒代謝產物,它們可通過飼料或食品進入人和動物體內,引起人和動物的急性或慢性毒性,損害機體的肝臟、腎臟、神經組織、造血組織及面板組織等。
1.病症
①肉雞。近幾年,肉雞生長緩慢,臨床上肌胃炎、腺胃炎病例多發且久治不愈;腹瀉現象嚴重,球蟲腸炎反覆發作,大腸桿菌易感性增強;養殖場戶不敢停藥,增加了藥費投入,嚴重影響飼料報酬和正常生長;出現了嚴重的免疫抑制,疫苗免疫後,雞體內的抗體不能達到應有的滴度,飼養後期非典型新城疫病毒性疾病的易感性大大增強,養殖風險越來越大。
②種雞。產蛋量、受精率、死胚率、孵化率降低,蛋殼質量下降,免疫抑制病高發。
③蛋雞。產蛋量、蛋殼質量下降,嚴重影響蛋雞群的生產效能。
2.原因
①飼料原料價格上漲對黴菌毒素中毒的影響。蛋白飼料原料中,菜籽粕、棉籽粕、花生餅、向日葵仁餅、椰子粉和棕櫚仁粉等,比傳統的蛋白飼料原料如豆粕,更容易汙染黴菌毒素。當傳統飼料原料的價格上漲的時候,飼料生產企業就會選擇使用豆粕的替代品,而這就增加了黴菌毒素中毒的機率。同樣,玉米價格的上漲,也會迫使飼料加工企業尋找其他能量飼料原料替代品,包括米糠和麥麩副產品等;副產品和飼料原料替代品的使用增多,雖然能降低飼料成本,但也使得引入汙染黴菌毒素的原料的機率大大增加了。
②飼料原料發黴變質。飼料原料中的玉米、豆粕、魚粉等發黴變質,是導致雞群黴菌毒素汙染甚至中毒的直接原因。全球氣候的變化,為黴菌生長繁殖提供了很好的條件。玉米在收穫季節雨水過多,收割前在地裡可能已經發黴,收割後不能及時晾晒,導致發黴變質。黴變玉米產生的毒素主要有黃麴黴菌、赤黴烯酮、嘔吐黴素等。豆粕和魚粉在儲存過程中也會汙染黴菌,併產生黴菌毒素。制黴菌素對以上黴菌毒素效果顯著。
③墊料汙染。地面養雞的墊料主要有花生殼、稻殼、麥秸、木屑等,在高溫高溼環境下,這些墊料容易發黴。在養殖中採食墊料或者掉在墊料上的飼料,就可以導致黴菌感染或採食入黴菌毒素。
3.防治
①搞好飼養管理,儘量排除黴變因素,避免使用發黴的飼料或飼料原料,做好飼料和飼料原料的儲存工作。加強雞舍消毒,防止墊料黴變,更換髮黴的墊料。
②幼雛抵抗力低,因此一定要保證1號料的質量。早期生長的充分營養供應是養好雞的最大關鍵。15日齡至產蛋高峰期是敏感時期,一定不要用黴菌汙染的飼料。
③經常使用具有吸附黴菌毒素、調理腸道的中藥拌料;可試用硫酸銅、碘、龍膽紫飲水,試投制黴菌素等藥物;飼料中適當新增防黴劑或黴菌毒素吸附劑。肉雞每間隔15d用一個療程的抑殺黴菌和清除黴菌毒素的藥物進行治療性預防;蛋雞或種雞每月使用5d;蛋雞或種雞每30-45日使用一個療程,甚至在3-5日齡就開始預防垂直傳播的黴菌及其產生的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