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黴菌毒素引起的胃腸道病變及鑑別診斷

鐮刀菌屬 是影響胃腸道的黴菌毒素的主要來源之一

正確瞭解胃腸道病變的病原體將有助於確定控制措施。

黴菌毒素總是存在於動物飼料中,儘管含量不同,並且會影響家禽的各種系統,例如胃腸道 (GIT) 和內臟器官。

它們直接或與病原體等其他主要應激源結合產生多種疾病,統稱為「黴菌毒症」。黴菌毒素中毒的特徵是包括病變在內的症狀,可用於臨床診斷黴菌毒素的存在。然而,這些損傷可能不僅僅是由黴菌毒素引起的。它們可能是不同營養、管理和病原體狀況的結果,因此在得出結論之前進行鑑別診斷很重要,即將一種疾病或狀況與其他表現出相似症狀的疾病或狀況區分開來。

  家禽的黴菌毒性病變

胃腸道 (GIT) 是第一個暴露於攝入後黴菌毒素影響的系統。T-2 毒素 (T-2)、HT-2 毒素、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 (DON)、單乙醯氧基蒎酚 (MAS) 和雙乙醯氧基蒎酚 (DAS) 來自 鐮刀菌衍生的單端孢黴烯類組和來自黃麴黴或青黴屬的環匹唑酸 (CPA),是影響 GIT 的主要黴菌毒素。這些黴菌毒素能夠引起口腔損傷、嗉囊壞死、肌胃糜爛、胃腺炎、上皮粘膜炎症和腸出血。與該組中的其他毒素相比,T-2 毒素和 DAS 具有更強的腐蝕性作用,並在口腔(舌頭、喙、上顎)中產生損傷,並在砂囊中產生侵蝕。肌胃也是受嘔吐毒素影響的主要器官,當水平高時會增加肌胃重量和肌胃侵蝕。其他引起砂囊潰瘍的黴菌毒素包括念珠菌素和伏馬菌素 B1 和 B2。環匹唑酸 (CPA) 影響胃腺粘膜並引起腺胃炎。這些黴菌毒素溶解粘膜中細胞的原生質,而口腔中的唾液促進它們粘附在粘膜上。在通過腸道吸收後,這些黴菌毒素轉移到迴圈系統並通過唾液返回口腔,再次在口腔和可能在砂囊中引起繼發性損傷。

鑑別診斷

有多種以胃腸道 (GIT)病變為代表的非致病性或致病性病症。大多數非致病性病因是由於營養或管理原因造成的,而病理性病因包括真菌、原生動物、細菌和病毒等活生物體。在考慮黴菌毒素中毒時應排除的一些情況是:一、營養狀況

氯化膽鹼

含硫氨基酸

維生素(A、E、B6、生物素)

生物胺

魚粉

飼料結構(飼料/顆粒)

飼料成分(纖維含量)

二、管理條件

季銨化合物 (QAC)

飢餓

孵化壓力

去喙

三、致病條件

鵝口瘡/念珠菌病

偽膜性腸炎/麴黴菌病

蠕蟲病

組織滴蟲病/黑頭病

球蟲病

梭菌 感染

產氣莢膜梭菌 感染

禽痘病毒

禽腺病毒

禽呼腸孤病毒

對引起胃腸道 (GIT) 損傷的病原體進行鑑別診斷並不容易,例如口腔損傷、肌胃糜爛、胃腺炎和腸壞死。然而,理論上可以在顯微鏡下區分致病因子引起的病變與非致病病因引起的病變。能夠在胃腸道 (GIT)中引起病變的致病性病原體的特點是明顯的淋巴浸潤,如果沒有它們,將不可能檢測到。在列出的病毒製劑中,浸潤的定位因病毒型別以及其他器官中典型病毒病變的存在而異。在呼腸孤病毒和腺病毒的情況下,浸潤存在於器官的肌肉壁而不是腺體,因為它發生在馬立克氏病產生的病變中。馬立克氏病引起的病變的另一個重要區別是在胃腺外壁的神經漿膜層中存在淋巴浸潤。當在現場檢測到胃腸道 (GIT)病變時,有效的鑑別診斷將有助於確定應採取哪些控制措施。在商業家禽養殖條件下,很難將這些病變僅與一種病原體聯絡起來,因為它們代表了包括黴菌毒素在內的多種病原體結合的結果,黴菌毒素更可能與主要病原體一起起作用。幾項已發表的實驗表明,真菌毒素與此處列出的藥物(如生物胺、gizzerosine、煙麴黴、 梭狀芽胞桿菌 屬)之間的關聯會增強負面影響(不僅在胃腸道 (GIT)病變方面)和呼腸孤病毒等。因此,毫無疑問,黴菌毒素汙染的飼料在引起胃腸道 (GIT)的這些病變中起著重要作用。對飼料樣品進行黴菌毒素的常規檢測以及瞭解黴菌毒素的影響將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家禽中的黴菌毒素風險管理

適當的「黴菌毒素風險管理」工具對於防止家禽受到黴菌毒素的危害至關重要。礦物質粘合劑通常通過飼料補充以結合/吸附各種黴菌毒素。然而,與極性黴菌毒素(如黃麴黴毒素)相比,單端孢黴烯(如 DON 和 T-2)的吸附效率最低。由於並非所有的黴菌毒素都能被礦物粘合劑吸附,因此必須採用不同的策略來抵消具有不同特性的黴菌毒素。另一個需要考慮的關鍵點是,並非所有粘合劑都是相同的,並且會根據其來源(例如無機或有機、成分、表面積等)表現出不同的吸附效果。對於不可吸附的黴菌毒素,生物轉化是需要遵循的主要策略,其中微生物/酶改變黴菌毒素的結構,使其成為無毒代謝物。生物保護是另一種策略,其中植物和藻類提取物分別用於提供保肝作用和克服黴菌毒素引起的免疫抑制。因此,應採用多種策略(吸附 生物轉化 生物保護)的組合來抵消多種黴菌毒素挑戰和黴菌毒素。

口腔粘膜的損傷是由 T-2 毒素引起的

來源:雞保姆,作者:拉吉穆魯格桑

蛋雞黴菌毒素中毒的鑑別

1.臨床症狀要點1.1雞群感染疾病後,按常規診斷,藥物治療效果很差或沒有效果;1.2雞群出現大量體重減輕、消瘦的雞隻;雞冠蒼白、�⑼岬溝取�1.3拉黑色糊狀、淺黃色(部分併發ND的雞群有黃綠色)、淺黃色糊狀糞便及未消化完全的飼料樣糞便。1.4部分雞

黴菌毒素對雞群造成的七大危害

1、黴菌毒素能引起法氏囊、胸腺和脾臟等免疫器官萎縮,誘發免疫抑制。引起新城疫、流感等免疫失敗。2、黴菌毒素會造成經常性的拉稀,腸道病久治不愈,飼料便頻繁發生,採食量大大減少,體重大大下降。3、黴菌毒素具有極強的腐蝕性,對消化道的破壞相當嚴重。能引起口

黴菌毒素對雞群造成的危害

1、黴菌毒素能引起法氏囊、胸腺和脾臟等免疫器官萎縮,誘發免疫抑制。2、黴菌毒素會造成經常性的拉稀,腸道病久治不愈,飼料便頻繁發生,採食量大大減少,體重大大下降。3、黴菌毒素

影響雞消化道完整性的因素

雞消化道的完整性決不應受到損害。消化道從頭到尾都必須總是保持健康和發揮正常功能。消化道完整性的破壞將導致疾病的發生,進而影響養分的消化和吸收。下面將列出並簡要討論一些因素是如何對禽類胃腸道的完整性產生負面影響,進而損害其防禦機制的。黴菌毒素:不論何

近期腺胃炎肌胃炎的診斷與治療思路

近期腺胃炎肌胃炎疾病呈區域性流行高發趨勢,疾病的病原,有的認為是腺病毒、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症、腺胃型傳支、黴菌毒素中毒等等一切病因仍在分歧中。臨床上,用了青黴素或者阿莫西林+西咪替丁或者雷尼替丁等,但治療後效果不理想,用藥時有的增點料,停藥後立即反彈

蛋雞腺肌胃炎和腸道病的發病與這件事有關

黴菌毒素對消化道的破壞是最直接的,因為病從口入,所以對消化系統的危害肯定是首當其衝的。同時由於黴菌毒素具有超強的破壞性,它會引起整個消化系統發生炎症,引起一些相關疾病:

黴菌毒素風險控制解決方案

黴菌毒素風險管理國際高峰論壇系列報道之(五)演講者:GerdSCHATZMAYR教授百奧明集團全球研發總監演講主題:黴菌毒素風險控制解決方案現場口譯:何金明博士演講內容:黴菌毒素結構差異巨大,生物化學及物理性質不同,在腸道內脫毒需要不同的策略,包括生物保護

雞群黴毒素中毒後對雞有幾種危害

雞群黴毒素中毒後對雞有以下幾種危害,養殖戶需做好應對。1、黴菌毒素能引起法氏囊、胸腺和脾臟等免疫器官萎縮,誘發免疫抑制。2、黴菌毒素會造成經常性的拉稀,腸道病久治不愈,

新「萬病之源」—黴菌毒素

新萬病之源黴菌毒素暨腺胃炎、肌胃炎、腸道綜合徵的綜合控制走訪山東、遼寧、江蘇、安徽等省份白羽雞市場時不難發現不管是規模雞場還是散養戶,近兩年的養殖成功率普遍較低。分析他們養殖失敗的原因,主要是疾病的困擾,發生病毒病乃至混合感染無法控制,死亡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