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肉種雞育雛的體重控制

根據雛雞的生理特點,切實搞好早期雞舍環境條件控制和雞群的管理,確保骨骼、免疫系統、心血管功能、羽毛生長在早期發育好。因為控制體重的關鍵因素之一是要使雛雞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尤其雞一生中最初的72小時很重要,不僅確定抵禦疾病侵襲的能力,而且這最初的階段決定著雞隻骨架的發育。7日齡~14日齡的體重應達到或超過體重標準。在育雛期要提供高能(12.1兆焦/千克)高蛋白(19%~19.5%)的全價配合飼料,4週末母雞飼料累積應達到850克/只~900克/只,能量累加10.5兆焦。

注意事項:在早期生長任何階段,出現體重不達標或食慾不振時要立即採取相應措施,儘早採取措施可避免在育雛後期由於均勻度不好及重要生理器官發育受阻而產生的不良後果。母雞4週末的體重要在380克~450克之間。若4週末的體重偏大,則成年雞的體形偏大,要求較高的飼料量和營養;若體重偏小,則成年雞體形偏小,影響種蛋合格率。公雞前4周要自由採食,第4周開始每天做好體重監測工作,一旦達到690克,立即限制。不主張拉骨架飼養方式,原因是料量變化太大,對公雞應激太大,直接導致產蛋後期受精率下降過快。對母雞來說,當採食時間小於4個小時時,轉為4/3法限飼。

種雞育雛育成期飼養管理措施

體重管理1限飼方法1~6周每日限飼。該階段是給種雞的均勻度和體形結構打基礎的時期,尤其是前4周種雞的蛋白積累量,會影響4周後的體重和均勻度,以及開產後蛋的大?⒊嘰綰筒?奧省?7~12週四三限飼。通過嚴格限制飼餵避免雞隻超重,並維持良好的均勻度。13~20

種雞後備期目標體重的調控

不能有效地對雞群實施科學、合理的體重調控措施是導致種雞生殖系統發育不完善、產蛋期死淘率偏高、生產效能發揮不佳的重要因素。切實落實好體重調控,認真把握各階段的周增重幅度及關鍵時間點的目標體重,對於雞群生產效能的發揮具有重要意義。一確保育雛期末(4~5周

肉種雞晚產的原因

、體重控制不當育雛期體重沒有達標,導致骨骼發育不良及羽毛髮育不好,致使雞群對光照刺激不能產生良好的反應;10周齡後對超重雞群強行通過少給料拉回標準體重;10周齡後的周增重不達標;17周齡後,實際體重與標準體重相差5%以上,導致性成熟不均勻;為了片面追求

種雞管理關鍵要點解析

種雞管理1、第一週體重達標的關鍵點?A、育雛期開食料面積:整舍育雛用紙最少鋪50%以上,區域性育雛要鋪舍75%以上。B、飼料量放雞前要布足,至少在開食紙上都布上料。C、研究發現雞最喜

現代肉種雞育雛育成期飼養管理關鍵控制點!

現代肉種雞育雛育成期飼養管理中應確保公雞具有良好的開端和理想的骨架發育。育成期關注飼餵管理,提高採食均勻性和均勻度,特別是控制漏光。遵守體重增長曲線,避免超重,混群前對

種雞產蛋期的體重管理

要實現蛋種雞群產蛋階段產蛋率週週達標的目標,首先要做好體重管理,維持最佳產蛋的體重標準,以最大限度發揮雞群的生產效能。一體重標準產蛋高峰期體重標準:標準體重50g,均勻度80%;產蛋中期體重標準:標準體重100g,均勻度80%。產蛋後期階段體重標準:標準體

蛋雞育雛期體重不達標死亡率高原因分析

養殖戶在飼養雛雞過程中會發現在育雛第一週期雛雞的死亡率較高,而且在此期間其雛雞體重也不達標,出現這種情況的具體原因如下介紹,供大家參考:第一週死亡率高的原因(1)細菌感染:

父母代肉種雞育雛期的細節管理

對於父母代肉種雞而言,育雛期的細節管理對雛雞日後的健康、均勻度、生產效能等尤為重要,包括育雛細節、育雛技術、育雛裝置的使用及注意事項等,下面從以下八個方面詳細闡述。一

如何提高肉種雞均勻度

肉種雞的均勻度廣義地理解為體重、體型和性成熟均勻度,並不是單一的、狹隘的體重均勻度。體重均勻度比較直觀,是整個飼養過程中都應該重視的工作。而體型均勻度要在15周齡前達到要求,因為此階段是骨骼發育的重要時期,所以必須要讓此階段的雞群體重達到標準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