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父母代肉種雞育雛期的細節管理

對於父母代肉種雞而言,育雛期的細節管理對雛雞日後的健康、均勻度、生產效能等尤為重要,包括育雛細節、育雛技術、育雛裝置的使用及注意事項等,下面從以下八個方面詳細闡述。

一 封閉式育雛

全部育雛人員在育雛舍內吃飯,住宿,工作28~35天。專用車運送飼料,最好育雛期飼料提前備齊,育雛人員所用物資消毒。一切必需要進入物品需嚴格消毒。

二 育雛用品的用量,放置和使用方法

1 育雛傘

電熱式,每傘500只雛;液化氣紅外線式:每傘500~1 000只雛,紅外線高度1.0~1.3米,角度30度。視環境溫度調節傘的高度。視環境溫度自動調節傘加熱時間長短或人工調節。經常檢查液化氣罐三通,接頭等是否漏氣,育雛傘電打火是否好用,肥皂水或洗髮精液。懸掛式天然氣加熱要注意加熱區域溫度均勻,必要時候在加熱管下加鐵皮或鋼皮把輻射下來的熱量二次分散均勻。

2 溫溼度計

每個舍二支或每欄一支,應掛在圍欄板邊緣,(溫溼度計和水銀溫度計)。

3 圍欄板

0~3日齡每800只雛10~20塊,以後視環境溫度及雞的狀態隨時增加。圍欄板之間用電工用的塑料綁線或20號鐵絲連線。連線的圍欄板下角不能鑽雞,用塑料布包嚴。圍欄板擺放要成穩定結構,比如之字行。兩板之間不要形成很窄的角。

4 棚架育雛網或紗網

網之間要交疊25~30釐米。交疊處要壓平。網若有漏洞要補好防止把雛雞漏到棚架下。

5 料盤與飲水器

開食盤:1~7天內100只/個,還要加上輔助飼餵裝置保證有充足的料位。飲水器:1~7天內一個4升飲水器供50只雛雞。料盤與飲水器要交錯擺放,相互間距離至少兩個雞吃料飲水一個雞能通過。用電熱育雛傘時,料盤,飲水器放在傘的邊緣處。準備一升容量的容器給飲水器加水(加要準確度高)。

6 墊料

在墊料上育雛時,墊料厚度至少2cm(非地面上,地面上至少8cm)飲水器下面應墊磚或木塊防止墊料汙染飲水器。

  三 溫度

進雛前給育雛舍加溫,冬季提前3天,夏季提前一天加溫即可,若舍內溫度提升困難,門口和排風扇端進冷風,可在兩端各留兩間掛上塑料布。育雛舍溫度在28度以上,育雛傘下溫度在32~34度。溫度每週下降3度,直到21~23度。視雞群對溫度的反應調節給溫,若晝夜溫差大,或外部冷時,夜間提高溫度2℃。舍內溫度較底時,開啟引誘燈,讓雛雞集中傘下。校對溫度計最好用水銀溫度計。

經常檢查溫度和雞的分佈狀態(尤其是最初幾天)防止舍內不同時間出現較大的溫差。當雞聚堆時,採用加溫措施及綜合保溫措施。檢查防止漏風出現賊風致使舍內某處溫度較底,最好讓舍內各處溫度基本一致。

  四 溼度

育雛最初1~7天相對溼度為60%~70%舍內溼度高些對長途運輸的雛雞和剛開產的雞所產蛋孵出的小雛雞尤其重要。在溼度較底時,要灑水加溼,加溼時要考慮灑水面積和灑水地點,怕降溫撒熱水,要降溫撒涼水。利用溫溼度計計算相對溼度。(配備相應的表格)。

看雞爪,脛,羽毛可判斷舍內溼度是否合適。人的體感和呼吸也可判斷溼度是否合適。溼度過高,可用通風解決。噴霧加溼也是可行的。

  五 飲水

提倡0~3日齡飲用溫開水。無飲用溫開水條件時,可考慮水在舍內升溫。雛雞飲水溫度應在20度以上,但不要高過舍內溫度。

雛雞入欄後飲水採食同時進行。驅趕或訓練雛雞飲水,必要時教每一隻雞飲水,檢查雛雞飲水狀況,查詢摸嗉囔,第二日齡死、淘雞解剖。初次飲水中要加入5%~8%葡萄糖(糖水最好在3小時內飲完,只飲一次)尤其長途運輸的雛和剛開產雞蛋孵出的雛,也可以飲2%~5%紅糖水。

飲完葡萄糖水後可以飲電解多維或清水,第一天不提倡飲抗菌素,可以第二天飲(根據自己環境考慮是否第一天用藥)。

加入藥的水,要用量器給每個飲水器分勻。每次加水不可太多,最初幾天以每次1.5升為宜,以便勤換水,勤刷飲水器,防止細菌繁殖(換生水後尤為必要)。

每天至少清洗飲水器兩次,用無毒害消毒劑消毒一次。飲水器要放正,防溢水。飲水器要分佈均勻,距圍欄板,料盤不可太近(至少兩隻雞吃料,飲水,一隻雞通過的距離)。

在開始幾天利用較強光誘導雞多飲水和熟悉吃料(光照不小於60LUX或18瓦節能燈)。密切注意雞群飲水量的變化,記錄飲水量。雞下地面後(根據棚架高低度)主要觀察雞群能否100%上棚架,也可以用3天時間趕雞上棚架飲水,防止脫水。第4~7天飲VC,有利於小雞長骨架和提高產蛋期孵化率。飲水器換自動飲水器時,應把原用飲水器靠近自動飲水器逐漸撤掉,讓雛雞熟悉環境。啟用自動水線後定期清洗飲水系統。

  六 飼餵

每個料盤供100只雛雞(0~7日齡),前三天加鋪輔助料紙或彩條布撒上飼料。7日齡內每日喂4~6次,以後漸減至每日一次。1~3齡6次,4~7日齡5次,8~10日齡4次,11~14日齡3次,15~17日齡2次。經常注意料中有無黴變,結塊(飼養工分料檢查),發現問題停喂該料。每天至少擦洗一遍料盤。記錄吃完料所用時間。每次添完料,馬上趕雞吃料,讓每隻雞都去吃料,並巡視吃料情況。斷喙時添料厚度和次數增加(現在母雞不斷喙公雞燙下即可)。開始幾天燈光強些,引導雛雞採食。按飼料標準每次喂料量,料盤數均勻地給每個料盤,每個欄分料,料盤中料要鋪均勻。喂料時檢查是否料位不足,需加料盤,擴欄(最好是按日齡擴欄,加料盤)。巡視時找出較小的雞放在一個欄中單獨飼餵,提高均勻度。換料用三天換完。免疫,燙喙等應激發生時應新增多種維生素(飲水或拌料)。

  七 光照

燈分佈要合理,要交叉分佈,光照強度各點要均勻。7日齡以後光照可以減弱到8~10LUX。及時更換壞燈泡,按光照計劃調整定時鐘,嚴格執行育雛期光照計劃。進風口和排扇端的遮光罩嚴禁漏光。光照強度,0~7天不小於60LUX,7天以後直至增加光照為8~10LUX。減光照長度時,早晚都減,建議8小時(早8∶00~16∶00)。

  八 通風

0~7日齡較少通風換氣(與舍構造有關)。換氣時兼顧舍內溫度,溼度,空氣汙濁程度(人可以感覺到舍內空氣不良,氨味,氣悶等)。溫度要求較高時:a。通風換氣前要用保溫傘加溫;b。在天氣較暖時換氣;c。可通過幾次短時間通風來完成。通風時不可引起舍內溫度大幅度變動,冷天採取多次但每次時間較短的通風達到換氣目的。千萬不可讓風吹到雞體,遮上進風口,使風向上吹。風速不可過快,尤其是外界溫度低時(可以讓進風口小些,排風扇口變小些)。可使用定時控溫通風裝置,但這些裝置要精確,調準並常檢查,有AC2000環境管理裝置的最好使用上。

總則:父母代肉種雞前4周齡的管理是整個飼養週期的重要階段,對於整個雞群以後的生產效能產生直接影響,育雛期的雞群能否健康成長,完全依靠飼養員的精心管理,細節管理是實現目標的唯一途徑。

父母代肉種雞育雛期有哪些細節需要管理

育雛期的細節管理包括育雛細節、育雛技術、育雛裝置的使用及注意事項等,對雛雞日後的健康、均勻度、生產效能等非常重要。下面從以下八個方面詳細闡述。一、封閉式育雛全部育雛人員

父母代蛋種雞產前期管理的八項措施

1父母代蛋種雞產前期定義父母代蛋種雞飼養管理過程中,按照生長階段的劃分,一般將其113-154日齡段界定為產前期。這一階段是父母代蛋種雞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包括:生殖系統發育的高峰期,決定了雞群的高產水平;體能儲備關鍵期,決定了高峰維持時間;抗體儲備關鍵期

父母代肉種雞脫肛的原因和應對措施

父母代肉種雞的脫肛多發生於初產期或產蛋高峰期,並多見於高產雞,造成產蛋期死淘率高。為了預防脫肛,必須瞭解發生脫肛的原因,對症採取措施。一脫肛的原因1體重超標,脂肪沉積過多育成期日糧中所含能量水平過高或上籠過早,雞運動不足,將導致脂肪沉積過多,造成

父母代種雞的免疫要點

一滴鼻點眼主要用於一些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疫苗(ND,IB等)。經過滴鼻點眼可建立較好的區域性粘膜免疫,缺點是,勞動量大,易出現漏免雞隻。採用此方法應注意:①免疫過程中,未開啟疫苗應存放在保溫箱(泡沫箱)內,使用冰袋將箱內的溫度保持在冷藏狀態。②稀釋疫苗要使用

嶺南黃種公雞的飼養管理

為了提高父母代種雞全期種蛋受精率、孵化率,確保商品代肉雞能更好發揮其生產效能,父母代種公雞的飼養管理亦應重視。1.種公雞育雛、育成期的飼養管理與對應配套種母雞類同,只是其

種公雞的生產管理細節

對於肉種雞培育的目標,我們一般都認為:種公雞達到性成熟時要腿長、腿強壯、體型直立、胸肌發育良好、腳趾正常不彎曲、結構勻稱、羽毛有光澤、雞冠肉垂大而鮮紅(第二性徵明顯)、目光明亮有神、睪丸發育良好。一育雛育成階段(1)要保證雛公雞1~7日齡迅速增長,並在1

種雞||影響產蛋率的主要因素

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現代父母代肉種雞具有較高的產蛋和產雛潛能。品種是決定雞產蛋率的主要因素,不同品種雞的產蛋效能各不相同。AA+父母代肉種雞和Cobb500父母代肉種雞生產效能見表1。

詳說春末夏初育雛的細節管理

春末夏初是育雛的黃金季節,為提高雛雞成活率,確保養殖效益,育雛日常管理須講究技巧。1.謹防氣候變化。春末夏初氣溫上升但易遇陰雨潮溼天氣,晝夜溫差較大對產蛋雞影響十分明顯,

春季如何治理育雛過程中種蛋

春季是育雛的旺季。孵化的任務是將受精種蛋儘量多地變成優質雛雞,取得好的經濟效益。高的孵化率、好的雛雞質量,要靠我們孵化工作者在孵化各環節的治理上下功夫,在實踐中通過嚴抓細節治理,加強孵化條件控制,取得很好的孵化效果。【種蛋來歷】健康種雞是獲得優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