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肉種雞||影響產蛋率的主要因素

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現代父母代肉種雞具有較高的產蛋和產雛潛能。

品種是決定雞產蛋率的主要因素,不同品種雞的產蛋效能各不相同。AA 父母代肉種雞和Cobb 500父母代肉種雞生產效能見表1。

在商業化養殖生產過程中,產蛋率直接影響到肉種雞養殖的經濟效益。

很多雞群生產成績往往會出現較大的波動,不能達到手冊標準,主要表現為:種雞開產時間提早或推遲;蛋重小,種蛋合格率低;產蛋高峰不高,持續時間不長;產蛋高峰後降蛋快等。而種雞產蛋效能的高低又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所以,如何提高種雞產蛋效能就成為了相關企業最關心的問題。

除了品種差異以外,主要還與日常管理,飼料營養以及健康疾病等因素有關。

  01、管理因素

  均勻度

雞群的均勻度是指具有同一生理標準或體重達到目標體重(一般在±10%的範圍內)的雞隻數佔整個雞群的百分比例,均勻度數值越高越好。如果肉種雞均勻度低於80%,就必須要採取分群管理的措施。

育成期雞群的均勻度對於日後母雞產蛋高峰的高低、產蛋高峰的持續時間和蛋重等均有重要的影響。良好的體重均勻度促使種雞在理想的日期同時開產,直到產蛋高峰並持續較長時間,因此應在種雞育成期間採取限飼的方法,並結合每週的體重監測,不斷地調整體重均勻度,使種雞群在恰當的周齡達到理想的體重均勻度,過肥或者過瘦的雞都應該及時調整飼餵方法,讓其達到理想體重。

均勻度差的雞群對光照、環控、疫苗、用藥、飼料營養的反應不能同步,對養殖管理造成了極大的難度,且易發生均勻度由較差變為更差的惡性迴圈。

均勻度差是降低產蛋率的一個關鍵因素,不僅影響產蛋高峰,而且影響產蛋的持續性。如下圖1所示,隨著肉種雞體重均勻度的降低,不論是產蛋高峰還是總體產蛋率都有明顯下降的趨勢。

  光照管理

雞舍的光照主要包括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這兩方面內容,此外還可以細化到光的波長和光照均勻度等。

光照能刺激性腺激素分泌,所以對種雞產蛋效能影響十分明顯。光照程式和光照強度的突然變化都會造成雞群產蛋量的下降,如突然延遲光照時間和增加光照強度,容易造成種雞脫肛、啄癖。因此光照程式要穩定,強度要適宜。光照程式確實要更改的,要逐漸過渡。目前密閉式環控雞舍常見的加光程式見表2。

不同的加光刺激日齡也會影響到肉種雞的生產效能,因此選擇合適的加光日齡對種雞生產效能最大化也是非常關鍵的,見表3,但這是一個較早的試驗了,隨著種雞遺傳進展的改變,合適的加光日齡已經有所推遲。

不同的光照強度會同時影響肉種雞產蛋高峰和總體產蛋率,較低的光照強度(3 lux或6 lux)和較高的光照強度(130 lux)都會降低產蛋率,如下圖2所示。

如果條件不成熟就採取強制加光程式,會造成產蛋慢、雙蛋黃多、卵黃性腹膜炎、翻肛、死淘率高、產蛋高峰推遲等一系列問題。

雞舍環境管理

密閉式雞舍一定要通過調整雞舍通風或加熱等使雞舍溫溼度和空氣質量達到標準,見表4。育成產蛋期雞舍適宜溫度18-22℃,晝夜溫差小於3℃。

高溫會降低肉種雞的生產效能,見表5。32℃高溫明顯降低肉種雞的產蛋率和蛋重,提高了破蛋比例和料蛋比。

只有在良好的雞舍環境條件下,肉種雞才能發揮最佳的生產潛能。在冬天,常常會遇到保溫和通風的矛盾問題,有的飼養員怕雞隻受冷,將雞舍完全密閉,不開抽風機進行通風,溫度是達到要求了,但是雞舍內空氣汙濁,有害氣體的含量增加,機體抵抗力隨著下降,易發生呼吸道疾病,致使產蛋量減少。因此保持舍內空氣新鮮、乾燥,冬季注意保溫,認真解決通風和保溫的矛盾;夏季注意防暑降溫,為種雞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種雞的產蛋效能。

  02、飼料營養

  飼料配方

營養因素是影響種雞產蛋效能較重要的因素。種雞在產蛋的過程對自身能量的消耗較大,因此要保證充足的能量供應。

肉種雞料配方營養要求全面均衡,包括能量、粗蛋白、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還要注意各個營養素之間最佳搭配比例。配方要根據雞群的體重、產蛋率、蛋重、雞舍環境、溫度和季節等按照雞群正常生產、生活需要量加以調整,但要避免飼料配方突然改動。

如下圖3所示,肉種雞在第2~22周採食不同能量蛋白比例的日糧,顯著影響第45~60周的產蛋率,且較高的能量蛋白比可以提高產蛋率。

 

除能量外,母雞飼料中要注意賴氨酸和含硫氨基酸的水平;精氨酸對公雞繁殖效能影響較大。

產蛋高峰和產蛋後期需要適當提高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水平,以緩解繁重的生產任務和腸道消化吸收能力逐漸降低之間的矛盾。

如下表6所示,肉種雞第52~61週日糧中額外新增維生素E顯著提高了該階段的平均產蛋率、蛋重以及採食量。

  腸道健康

腸道是雞最大的「加油站」(吸收了99%的營養物質),也是最大的「排汙廠」(排出了體內80%的毒素),同時還是最大的免疫器官(提供了機體70%的免疫力)。

在飼料中建議使用較大的玉米破碎顆粒和石粉(2~4mm),有助於促進胃腸道健康狀況。

正大預混料中科學合理地使用有機酸、益生素 益生菌、優質維生素、有機礦物質等,嚴格有效的質量控制和生產工藝都有助於保障肉種雞的胃腸道健康和產蛋效能。

  產蛋期飼料的供給

種母雞要按照體重和體型的標準,制定合適的喂料程式。比較關鍵的是,開產到產蛋高峰要根據產蛋率的變化適當調整喂料量(建議的肉種雞加料程式見下表7),高峰過後根據產蛋率和蛋重等的變化來適當調整喂料量。

高峰產蛋率一般在第31周左右達到,可根據連續5d產蛋率不再增長作為判定。

日產蛋率達到75%以上時即給到高峰料量,如果產蛋高峰高於86%,高峰料量可以適當提高或多延續1~2周。

產蛋高峰時種母雞通常每日需要450~470Kcal代謝能量,24~25g蛋白質,1000~1050mg可消化賴氨酸等。喂料量過多或不足,都會影響肉種雞的產蛋率。

在產蛋期間,種公雞建議飼餵單獨配方或使用公雞專用料,嚴格控制其體重和體型。

  合適的料位水位

由於肉種雞是限制飼餵,喂料時要確保有足夠的料盤或料位,合理的飼養密度。飲水器或水線要充足,並且靠近採食位點。料位不足會引起競食,對種雞危害大,易造成雞群均勻度變差,雞隻受傷甚至淘汰,從而影響產蛋率等生產效能。

  飼料與飲水

無論飼料還是飲水,都要關注其品質。除了營養和微生物指標外,還需要重點關注黃麴黴毒素、玉米赤黴烯酮等黴菌毒素。鉛、砷等重金屬會通過影響種雞生殖系統而影響產蛋。

如下表8所示,飼料中新增0.5 ppm的黃麴黴毒素AFB1比對照組顯著降低了肉種雞產蛋率和種蛋重(國家標準GB 13078-2017規定,肉種雞全價配合飼料中黃麴黴毒素AFB1含量≤0.02 ppm),新增脫黴劑雖然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作用,但是難以達到對照組肉種雞的生產效能,因此好品質的原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

  03、疾病因素

產蛋期易發生的疾病主要有:新城疫、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產蛋下降綜合徵、大腸桿菌病、球蟲病、慢性呼吸道病、傳染性鼻炎和卡氏住白細胞蟲病等,產蛋雞一旦發生上述疾病將會不同程度地損傷生殖系統,且病程較長,導致產蛋率下降。

患新城疫、細菌性傳染病或球蟲病的蛋雞產蛋率比正常飼養的蛋雞產蛋率分別低 45.6%、44.8%和 29.7%。

病毒性傳染病,如傳染性支氣管炎、新城疫、傳染性喉氣管炎、產蛋下降綜合徵、傳染性腦脊髓炎、淋巴白血病和雞痘等可使雞群產蛋率由正常的 70%~90%突然下降到 20%~40%;

細菌性傳染病,如大腸桿菌病和禽霍亂等可使產蛋率由 70%~80%下降到 20%~30%。此外黴菌毒素引起的中毒也可使產蛋雞產蛋率下降。黴菌毒素是由黴菌產生的一種毒素,對動物、植物和人類具有較強的毒性,可使雞隻生殖系統受損,從而導致產蛋效能發生異常。

疾病的發生對雞群本身就是一種應激,雞群發病的前後進行緊急投藥或者預防接種操作,這又增加了另外一種應激。

如下圖4所示,某肉種雞場產蛋期突發禽流感疾病,從第42至43周,一週之內產蛋率下降了10%,且無法恢復。疾病重大危害時刻提醒我們做好生物安全和疾病防控。

  04、總結

由於肉種雞養殖的長週期特性,在此期間與日常管理、飼料營養以及健康疾病等任何一個細節相關的因素都會影響到肉種雞的生產效能,這也使得種雞的飼養變成了一個漫長而細緻的技術工作。

影響種雞產蛋效能的因素是複雜的、多方面的。為了提高種雞的產蛋效能,需要通過全面落實種雞飼養管理制度,完善防疫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從而消除影響種雞產蛋效能的不穩定因素,全面提高種雞生產效益。

影響種雞蛋率因素及對策

陸興平(江蘇省海安縣西場鎮畜牧獸醫站)對種雞而言,產蛋率的高低對經濟效益的影響至關重要。如何提高種雞的產蛋率,降低種蛋的單位分攤費用,將導致種雞產蛋和孵化率下降的因素降至最低愈顯得尤為突出。筆者根據多年實踐經驗,就種雞產蛋下降的主要原因及其特點概

一週齡開始重視肉種雞均勻度

雞群的均勻度是肉種雞育成期一個很重要的標誌,是影響肉種雞生產效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根據肉種雞育成期均勻度高低,可以預測雞群開產整齊性、產蛋率、產蛋高峰期、蛋重均勻程度及雞群存活率。為了提高肉種雞的生產效能,從第一週開始就應該重視均勻度,打下一個紮實

淺議影響雛雞質量的因素及解決方法

在飼養管理過程中,如果種雞場發生死淘增加、產蛋下降等情況,往往投訴飼料廠、疫苗供給商及獸藥廠。當雛雞發生死亡率高、均勻度差、第一週周增重不足時,一般會抱怨種雞場雛雞質量

種雞人工授精操作的關鍵點與注意事項

王向紅(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平谷101206)前言:受精率是影響種雞企業效益的關鍵指標之一,在各種外界因素中影響受精率的主要因素包括種雞繁殖效能和人員操作方法等。其中人員操作方法是最容易被忽略同時也是影響最大的核心因素,通過規範人員操作規

提高種雞生產效能的新方法

肉雞養殖是一個很複雜的領域,並不能期望通過對個別可變因素的控制就能達到高的整群均勻度。評估產蛋效能時,大多數人都會關注體重和增重與標準體重曲線的差異。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

種雞後備期目標體重的調控

不能有效地對雞群實施科學、合理的體重調控措施是導致種雞生殖系統發育不完善、產蛋期死淘率偏高、生產效能發揮不佳的重要因素。切實落實好體重調控,認真把握各階段的周增重幅度及關鍵時間點的目標體重,對於雞群生產效能的發揮具有重要意義。一確保育雛期末(4~5周

種雞的體形和生產效能的關係

衡量蛋種雞的體形發育標準以骨架作為第一限制因素,體重作為第二限制因素,生產中則以脛長和體重作為具體指標。雞的骨骼和體重的生長速度不同,骨骼在10周內生長迅速,8周齡雛雞骨架已完成75%,12周齡已完成90%以上,而體重則到36周齡達到最高點。體形發育的好壞直接影

加強種雞管理的有效方法

優質的種雞受眾多因素的影響,營養是優良種雞的前提,種雞營養的攝入情況直接影響種蛋的營養儲備,而胚胎和雛雞的生長髮育又和種蛋的質量有關,因此,加強種雞的管理,提高種雞質量

孵化場噴霧免疫的5個關鍵因素

大多數孵化場都會對孵化的肉雞、蛋雞和種雞進行噴霧免疫,但這樣做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嗎?我們應充分重視在進行噴霧免疫時如何才能達到最高免疫覆蓋率這個問題,尤其是考慮到全球95%以上的肉雞和100%的蛋雞和種雞都需要在孵化場進行噴霧免疫時。在孵化場進行噴霧免疫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