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種雞管理的有效方法
優質的種雞受眾多因素的影響,營養是優良種雞的前提,種雞營養的攝入情況直接影響種蛋的營養儲備,而胚胎和雛雞的生長髮育又和種蛋的質量有關,因此,加強種雞的管理,提高種雞質量使保證雛雞良好生長,是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保障。
1.加強種雞管理,提高種雞質量
想要獲得優質的種雞,管理必不可少,種雞的飼養,雞糧的營養搭配,維生素,微量元素,礦物質的多少都是影響種雞質量的因素。種雞生長是否健康直接影響雛雞是質量,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切都可能影響雞群的下一代的質量。
1.1營養適當,體重達標種雞在開產前和產蛋期的雞糧營養最為重要,這期間種雞體內的營養物質會傳送到種蛋中,如果營養物質不足,會增加雛雞胚胎的死亡率。雞糧的營養搭配是非常重要的,必須保證各種營養元素的正常攝入,營養元素和飼料的搭配應當均衡。
在西歐的很多國家,種雞飼餵的濃度受到更多的關注,實驗發現,低濃度的雞糧能減緩種雞體內輸卵管的發育,增加早起蛋重,提高胚胎的發育,減少後代雛雞的死亡率,改善種雞的繁殖效能。
1.2保證種蛋一致性獲得優質雛雞的前提是健康的種雞,種雞的質量狀況很大程度上影響雛雞的質量。種雞的體重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種蛋的質量,也就決定了孵化雛雞的各項指標及雛雞的質量。
在孵化時,溫度和溼度也能影響蛋重,如果蛋重差距較大,在控溫、控溼環節難以做出針對性的調整,蛋重較小的種蛋孵化出的雛雞抗病能力差,死亡率較高,容易出現脫水的症狀。獲得蛋重均勻,需要及時提供礦物質、氨基酸含量豐富的雞糧,使其在56天前達到標準脛長。同時還要在56天前挑出小雞,使其體重在2~3周緩慢趕上來,在56天趕不上,最遲也應在63天趕上來。
2.做好雛雞培育,提高雛雞品質
2.1妥善保管種蛋,提高雛雞孵化率種蛋的清潔工作是降低早期死亡率,保障雛雞品質的關鍵所在。種蛋儲存時間一般5-7天是最好的,不能超過一週,對於一些老齡的種蛋要縮短儲存期。空調機和保溫層是存放種蛋的選擇之一,可以有效隨時的調節溫度、溼度。通風也是有利於種蛋儲存的條件之一。
為了提高雛雞質量,45周前的種雞群所產的種蛋儲存3~5天左右,45周後的種雞群所產的種蛋儲存2~4天位最好。儲存1~3天溫度為21~23℃,4~7天14~19℃,若超過7天溫度為12~14℃為宜。相對溼度應保持在75%左右。溼度過低或過高都會導致雛雞質量降低。
2.2加強維生素礦物質,保證雛雞質量維生素參與了大多數的新陳代謝過程,而且在胚胎的發育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在種雞雞糧中維生素含量不足也會影響雛雞的發育,所以為了節約,在雞糧中減少維生素含量是很不明智的。在52周的種雞群中新增50mg/Kg的維生素E是最好的,可以使雞群的孵化率大大提高。
2.3重視人工授精,提高受精率種雞的受精率達到95%以上才屬於優秀,這樣種雞的孵化率才能得到保證。選取優質的公雞,嚴格進行三次篩選,時間一般是在第三、八、十八週進行,冠大鮮紅的優先。在公雞20周以後,雞糧的配料應注意,維生素、微量元素、礦物質的比例應搭配好。授精工作人員應該熟練人工授精過程,嚴格進行操作,衛生保潔工作要做好。最佳的授精時間是在每天的下午四點到六點,精液量大約為0.02-0.03ml。採出的精液應在半小時之內輸送完畢,因為精子的活力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減弱。影響授精率。
3.環境清潔,做好免疫
3.1環境條件的控制好的環境條件是保證孵化率的前提,雞舍應定期進行噴灑、噴霧消毒。雞舍內的噴霧消毒應每天進行,間隔兩週進行一次更換消毒藥,像一些排洩物和死亡的種雞應及時清理,防止病毒的繼續傳播。孵化機的溫度溼度應維持在一個均衡的條件下。藥物要進行定期更換,避免抗藥性的出現。
3.2做好接種免疫工作疫苗接種是預防種雞發病死亡的有效保障,可以保護種雞及其後代。最佳的免疫時機在12、18周齡,分別注射1次敗血—滑膜黴形體二聯滅活苗,通過此方法可有效防止該病經蛋垂直傳播。免疫期間需要注意維生素C和E的使用,種雞在110-120日齡使用IBD滅活苗接種1次,使雛雞有較高的母源抗體能夠在以後雛雞最易受感染時對其起到保護作用。衛生防疫制度要嚴格,一切外來物品不能進入廠區,進入孵化室必須更換消毒衣服。
結論
培育一批好的種雞需要嚴格的管理過程,種雞的養育計劃必須嚴格,營養搭配必須經過專家的嚴格把關,管理人員在飼餵過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飼餵計劃。飼料的選用會對種雞及其後代發育產生重要的影響,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生物角度都應該提高雞飼料的營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