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種雞生產效能的新方法
肉雞養殖是一個很複雜的領域,並不能期望通過對個別可變因素的控制就能達到高的整群均勻度。評估產蛋效能時,大多數人都會關注體重和增重與標準體重曲線的差異。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無效的方法,因為育成期的體重指標只能為產蛋效能提供粗略的指示。
如果真的這麼簡單,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的雞隻體重都能一樣了。好的產蛋效能將跨越整群均勻度這類指標,因此體重並不像某些專家堅信的那樣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就通過測量體重來對比產蛋率的高低是沒有意義的。
體重的測量除了可以校正和平衡飼養程式有效還對以下兩點有顯著的價值;第一,雞隻在光線的刺激下必須有一定量的肌肉,而體重是檢測的一種方法;第二,Cobb公司通過對雞隻體重輕重的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在光線刺激下,體重與產蛋效能成正相關。站在產蛋的角度來看,寧願讓種雞體重,重一點也不要讓種雞體重過輕。
影響生產效能的核心因素是營養的攝入,而不是體重。這證明我們目前的觀點是正確的,但也或多或少忽略了在養殖過程中的特殊時期要有足夠多的能量攝入。我們曾假設吃多少飼料決定增重多少,但是實際上卻不盡然。在適當的時候給雞群足夠的營養,雞群會有很好的表現及好的生產效能。在時間的把握上非常關鍵。如果在錯誤的時間給了過多的營養,則會造成死亡率升高,降低產蛋高峰產蛋率和全部的產蛋率。
以下的建議是通過COBB-VANTREE和全球客戶的生產資料得出的。
1、產蛋高峰期的關鍵點
如果在沒有光照的刺激下,給雞群喂得過多,將對雞群產生負面的影響。光照刺激對於成功的飼養管理是一個影響因素,但是也需要通過指標對營養攝入控制一直到產蛋高峰。
母雞對光照刺激的反饋由養殖環境所決定。在光照後,控制營養的攝入是主要的手段去確定雞隻的生長效果。如今的飼養喂料要不是由於代謝能量,則過度供給了母雞營養,因此能量限制了營養。雞群走向產蛋高峰的時候要提供更多的營養,但是由於要增加產蛋率而導致的體重增加會引起死亡率增高和總產蛋個數的減少。如果能量攝入超出了雞的氧化能力,則會轉化成卵塊,導致死亡率提高和不必要的應激。
2、肌肉質量的關鍵組成
體重是衡量母雞效能的粗略指標。母雞的瘦肉質量是一個關鍵指標。在給光刺激下,最小的瘦肉要求分別是1.9KG(Cobb 500)和2.1KG(Cobb 700)。儘管肌肉質量是一個關鍵點,但典型的體重,瘦肉率將達到2.2KG(Cobb 500)和2.3KG(Cobb 700)。如果在光照時雞群中有一些體重偏輕的雞,對應他們的體重指標也要稍稍低一些。Cobb 700 相比Cobb 500需要更高的肌肉質量和瘦肉率。然而在當今的養殖體系裡面,脂肪含量也無關緊要了。研究表明,少部分畜體中的脂肪將用於本身的性成熟。從15周的光照刺激會促進採食量的增多和體重的增加,母雞也通過此蓄積更多的脂肪貯備來發育生殖系統。
3、光照刺激
在開始光照刺激到5%產蛋率的這個過程中,能量攝入和母雞存活率是成反比。
假設肌肉重量在光照刺激時已經達到正常水品,那麼母雞在此階段只需要相對少的能量增長。並且此期間如有偏差,也不是糾正偏差的好時機。如果雞群沒有達到光照刺激的條件,那麼最好是能延遲關照時間,而不是在光照刺激後激進的餵食而達到標準。這個階段的主要關注點是在於在轉群時減少應激,應更注重生殖系統的發育情況而不是體重增長。一隻雞每週遞增的能量攝入最好不要超過9卡路里。
科寶的母雞產蛋效率很強。除開雞蛋中的能量,生產每隻雞蛋需要能量11卡路里。如果算上雞蛋包含的能量,母雞將需要每克蛋重2.11卡路里的能量。(如下表所示)
因此,如果生產一枚60克的雞蛋,則需要127卡路里的能量。隨著產蛋增多和蛋形增大,雞群對能量的需求也相應增高。產蛋率每上升5%,每隻每天需要增加7.5卡路里代謝能量。7.5卡已經包含了體重增重的要求。如果過度的能量攝入產蛋會影響產蛋,並且會導致雞群福利的下降和應激,死亡率會升高。在養殖過程中要及時調整策略,來消除這樣的應激。
產蛋高峰前的管理要遠嚴苛於產蛋高峰後的管理。必須嚴格監管體重,如果體重超標會降低產蛋率和孵化率。產蛋率每下降5%,雞群對能量的攝入需求每隻每天將減少7卡。在產蛋高峰前後,因蛋形大小、體重增加和體重增量減少等原因造成的能量攝入量有輕微的區別。在減料時,最好能避免能量攝入的急劇減少。只要高峰飼料量不是特別高,那麼可以緩慢的減少飼料量。如果想要減料不影響產蛋,那麼高峰期的飼料量必須被調低。
飼料以及能量的攝入也不是一塵不變的。用於增重和產蛋的能量也是隨外接條件變化的。所需能量會因為體重、周圍溫度、免疫系統狀態而變化。從實際生產來看,產蛋所需的能量應當在開始產蛋的時候開始增加。因此,峰值能量攝入量會由叢集的差異而決定,並不是固定值。
4、有關產蛋
雞群最關鍵的時期是在光照前期。不幸的是,這一期間將由5個月時間(也就是育成期),在此期間雞群將受很多因素將影響。對這一時期的分析變極為重要。如果把這個育成期分成幾個時期則會相對容易的進行管理,也會凸顯出那幾個環節重要,哪些環節次重要。能量攝入和肌肉增長與產蛋效能有密不可分的聯絡。而體重在此期間則不會起到那麼大的作用。
有限的粗纖維和氨基酸攝入只是在雞苗生長的最早幾周之內。增加粗纖維的攝入量會提高雞群的均勻度但也會增加體重。但前期過重的體重將會造成後期的更嚴格的限飼。從雞隻個體的觀點來看,最好是在前期體重偏輕,然而後期限飼可以相對寬鬆。對整群而言,在正群均勻度和體重之間要找到一個平衡點。有一個誤區,雞隻過早的達到較重的骨骼肌肉將會在光照刺激下變得更重。事實上,母雞在4周齡的時候,發育的肌肉只有成熟後骨骼肌肉總量的5%。並且後期的生長會對體型產生更大的變化。
從10周到14周的能量攝入將對雞群效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在此期間提高能量的攝入將促進產蛋而並非體重增長。雖然體重增長與能量攝入成正相關,但此時能量攝入比控制體重更重要。在此期間(10到14周),能量需求至少增加7卡每隻每天。如果體重低於標準,則每天每隻的能量增長需高於7卡。當體重超標時,也應當保證最低量。因此要求對過重體重雞群的控制要在10周齡之前。
過去,科寶推薦飼餵母雞要達到C型曲線甚至體重曲線更接近與直線。這個論證不應過於強調體重。從14周到光照刺激,周能量增長需達到18卡每隻每天。需根據每天所需和環境應急等情況監控體重情況。如果消耗增多,那麼必須調高攝入量來達到體重最低標準水平。體重增加是非常重要的,但能量攝入更為關鍵。根據實際生產經驗,能量攝入將限制肌肉的增長。
5、能量攝入主要因素
很多養殖專家關注體重和增重來提高產蛋效能。主要是根據養殖環境來管理雞群並且始終牢記各階段的目標。不能僅僅通過比較實際體重和養殖手冊上的標準體重來解決所有的問題。達到始終如一的整群生產成績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已達到更好的指標。影響生產成績的指標很多,其中起到至關重要因素的非能量攝入莫屬。
通過對很長週期之內能量攝入總量來管理雞群是不適當的。在養殖週期內會有明確的時間週期(一般以4-6周為一週期),有的週期內能量的攝入將被嚴格的控制,而有的週期則可以少一點的限制。對於母雞來說,生命裡的每一週都很重要。據我們對雞隻繁殖的瞭解,養殖規範將基於外部環境。一套養殖模型將讓我們更好的瞭解母雞怎樣育成、產蛋,也會讓我們基於環境、雞舍和管理情況來設計養殖規程。一個養殖規程不能適用到所有的雞群,一個可行的方法也不一定對所有問題有效。這篇論文不是反駁現有的養殖規程。無論如何,如果只單一的關注體重和實際的體重增長將限制我們在提高雞群生長效能和達到穩定結果的進取之路。
這篇論文是基於cobb-Vantress的管理經驗寫下的。另外,所有資料是經過核實的。這篇論文的理論是基於實際的資料,但根據特殊的環境也需要作出修改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