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齡開始重視肉種雞均勻度
雞群的均勻度是肉種雞育成期一個很重要的標誌,是影響肉種雞生產效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根據肉種雞育成期均勻度高低,可以預測雞群開產整齊性、產蛋率、產蛋高峰期、蛋重均勻程度及雞群存活率。為了提高肉種雞的生產效能,從第一週開始就應該重視均勻度,打下一個紮實的基礎,進而提高雞群的整體效益。
一 創造良好的飼養環境
溫度應均衡,晝夜溫差不能太大,儘量不要超過3℃;溼度達到要求,特別是前3天的相對溼度要達到65%以上,避免雛雞早期脫水;重視通風,確保空氣質量,根據雞齡確定通風量。早期的光照強度要足夠,在育雛開始階段,光照強度較低(小於20lx),將降低雛雞的採食量,同時光照時間減少過快,也將降低雛雞的採食量和影響7日齡的體重。入舍時,光照強度為20~30lx,然後漸降,至29天大約為101x,整個雞舍的光照強度應均勻一致,舍內一旦開燈,所有的雞隻都應同時得到飲水和飼料。
二 適時開水、開食
長途運輸的雛雞入舍後,應同時開水和開食,這樣可以緩解運輸應激。在雛雞到達前30min,均勻放置好飲水器和飼料,加料應少喂勤添,前四天日飼6~8次,以後逐漸降低飼餵次數,以促進腸道和免疫系統的發育,增進肌胃的強受。同時,前3天在育雛區域鋪設墊紙或塑料布開食有助於早期開食。經驗證明:越早得到飼料和飲水的雛雞比延遲數小時給料的雛雞早期會得到更好的生長髮育和體重均勻度。
三 培養早期食慾
在最初的96h,雛雞想吃東西,但不認識飼料,因此我們必須幫助它們,如在最初4d雛雞未形成良好的食慾,易造成以後均勻度差;讓飼料更易採食,在最初96h時應使用顆粒破碎料,但不能太細。
四 挑選雛雞
將來源於不同周齡母體的雛雞分開飼養,通過採食和飲水的觀察,挑出那些吃不到飼料的雛雞,精心餵養,單獨照頤;飲水採食2h檢查嗉囊,看雞飲水採食情況,直至雛雞全部飲水吃料為止;如果開水、開食4h,仍有未完全飲水吃料的雞,必須檢查光照、飲水器高度、採食飲水位置等;雛雞開水開食6h,應逐只挑選雞隻,把不吃不喝、只吃不喝、只喝不吃和其它有缺陷的雞挑出單獨飼養。同時,雛雞第一週需要接種好幾種疫苗,如在第1次接種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時,可以同時挑出弱雛,單獨飼餵;在第3~5天接種疫苗的時候還可以根據手感、嗉囔來挑出,並單獨飼餵。
五 提供充足有效的料位和水位
料位和水位特別注意分佈均勻而且快,使雛雞(確保雛雞在前24h)在1m的範圍內都能吃到料、喝到水。雛雞人舍後1~2h就能適應新的環境,應經常檢查,使所有的雞都容易採食和飲水,並隨日齡增加,逐漸增加料盤和飲水器數量。
影響均勻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遺傳和管理上的差異,但以管理上的差異為主。因此愈早控制種雞的均勻度,對種雞生長髮育愈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