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現代肉種雞育雛育成期飼養管理關鍵控制點!

現代肉種雞育雛育成期飼養管理中應確保公雞具有良好的開端和理想的骨架發育。育成期關注飼餵管理,提高採食均勻性和均勻度,特別是控制漏光。遵守體重增長曲線,避免超重,混群前對公雞進行選種,確保開產前正確的累計營養攝入,使母雞加光前達到理想的脂肪沉積。

1 體重關鍵控制點

4周時,體重略超標準5%以內;12周時,體重接近標準;育成後期,免疫強度高,應激大,因此20周時體重超標準2%~3%;24周時,體重超標準2%~3%。

1.1 育雛期0~4周

確保體重達標,保證心血管、免疫等系統正常發育。確保母雞達到4周目標體重,維持儘可能高的體重與骨架均勻度;周增重達到100~120 g。育雛期體重不是越大越好,前期具有較低的體重能夠幫助控制早期體型發育和12周後的體重漲幅。

1.2 育成早期5~10周

維持生長階段,是控制體重、提升均勻度的關鍵時期。這時95%的骨架發育完成,為後期生長打好基礎;調整體重,使體重不超標,避免體型(骨架)過大,儘可能提高均勻度;周增重控制在95~100 g。

1.3 育成前期11~15周

11~12周是控制體重的最後階段;優質的蛋白質和氨基酸水平對育成前期(0~11周)的骨架尺寸及良好的羽毛覆蓋非常重要。12周後生殖系統開始發育,周增重不足是大忌,關注周增重,儘量不超標,此階段是均勻度管理最困難的時期。15周胸肌呈「V」型;周增重保持95~100 g之間。

1.4 育成中期16~20周

16周後是生長期的關鍵階段(生殖系統快速發育),此段時間增重的多少對適時開產和產蛋高峰影響最大;周增重逐漸加快,料量增加26%、體重應增加34%~36%以保證生殖系統發育,體重控制應做到高來高走;必須保證有足夠的能量攝入,因此可使用預產料。體況方面,脂肪開始逐漸沉積,胸肌由「V」逐漸發育呈窄「U」,儘量採用溫和的限制飼餵程式;周增重保持130~150 g。如果雞群在16~20週期間的體重增長不足,加光時機會延遲,將導致22周後的體重超標(由於母雞還沒發育成熟,大部分的飼料將轉化成體重而不是卵巢的發育),開產時間推遲;反之,體重增長過多,會導致體重超標、死淘率高、高峰後產蛋下降快。

1.5 育成後期21~24周

增重和生殖系統發育最快速的階段。此間應每週評估胸肌和脂肪沉積情況,如有必要進行轉群,選留種公雞和適時公母混群,正確進行光照刺激等;周增重保持150~160 g。應放緩加料速度,避免超重過多,增重過多弊大於利。加光後體重低於標準10%的母雞在產蛋期易變成弱雞,易脫肛,造成早期死淘高;而大雞體重較大,如超標200~300 g,對熱應激更敏感,易造成前期脫肛和後期死淘高。要求母雞開產前均勻度達到80%以上且開產前體重控制不過度超標。控制雞群加光後的飼料漲幅,以免體重漲幅過大或過少。21~24周監測脂肪累積並確定加光時機,避免料量增長過多導致體重失控。

1.6 對體重偏差雞群及時正確進行調整

1.6.1 在4~5周以後體重調整

5周體重超出標準100 g時,應調整週增重,每週比標準少20 g,在10周時達到標準體重;5周體重低於標準100 g時,應調整週增重,每週比標準多20 g,在10周時達到標準體重。

1.6.2 在10周以後體重調整

10周體重超出標準100 g時,應調整週增重,每週比標準少20 g,在15周時達到標準體重;10周體重低於標準100 g時,應調整週增重,每週比標準多20 g,15周時達到標準。

1.6.3 在15周以後體重調整

15周體重超出標準100 g時,應保持標準周增重不變,在24周時要比標準體重超100 g;15周體重低於標準100 g時,應調整週增重,每週比標準多20 g,20周時達到標準。

1.6.4 在20周以後體重調整

20周體重超出標準100 g時,應保持標準周增重不變,在24周時要比標準體重超100 g;20周體重低於標準100 g時,應保持標準周增重不變,在24周時體重比標準體重小,可適當推遲加光。

2 早期公雞體重控制

早期體重對骨架大小有很大的影響,如果35 d體重超過標準,還有5周的時間讓體重回歸到標準,更願意看到35 d體重超過標準5%而不是低於標準。公雞脛骨和骨架的發育是為了在產蛋期和母雞匹配恰當,公母分飼更準確,骨架與胸肌發育良好,外觀表現與交配優秀。良好的開端對公雞極其重要,21 d前骨架發育對公雞有很大的影響,良好的開端及7 d體重對於獲得理想的骨架非常關鍵,見圖1。

公雞脛骨長度開始短,後期就短;開始長,後期也長。為確保公雞良好的開端,應飼餵消化率高、質量好的育雛料,大小粒徑為2.0mm×3.0mm的破碎細顆粒,少量多次飼餵,刺激早期採食量。

雛雞舒適是關鍵,經常觀察雛雞的行為,雛雞是最好的溫度計。溫度適宜,雛雞分佈均勻,飲水、採食、跑動、睡覺等各類動作都有。新開產雛雞的目標溫度可上調1℃,墊料溫度達到32~34℃,通常墊料溫度會低於室溫2~4℃,在育雛早期此差異不可忽視,如供暖達不到,保溫傘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溫度過低會對增重和料肉比造成較大影響,溫度偏低的雞群反應遲鈍、扎堆,擠在料盤內發呆並不是在料盤內搶料,如存在打蔫、趴臥不動、異常叫聲等要立即查詢原因,及時解決。甲醛氣味未排淨,雞隻會扎堆、閉眼;異常叫聲多為弱雛,或被卡住或無法翻身。保持相對溼度60%~70%,溼度不同需要的溫度也不同。如有必要可減慢縮短光照時間或早期使用肉雞料以確保早期體重達標。

3 母雞分欄及分欄後的管理

合格的均勻度是育雛育成期的重中之重,最終的目標是達到體況成熟一致。成熟的體況會因為體型大小不同,而需求不同的體重。現場監控的只有體重均勻度,當然還有體型、體況等均勻度;優秀的均勻度是飼餵出來的而不是分群得到的,育雛育成期全群均勻度不低於80%,單欄應在85%以上;16~21周均勻度要持續改善。育雛育成期影響均勻度的主要因素:(1)飼料分配不均,如採食位置太多或太少、採食時間太快、布料速度太慢或分佈不均勻、大小雞採食速度差異大、供水差異大,主要是飼餵的準確性問題;(2)疫苗操作不當,引起應激大特別是免疫接種菌苗;(3)光照強度太低,不足1 Lx或不均勻;(4)雞群健康情況,如感染寄生蟲、疫病等;(5)雞群飼養密度太大;(6)分欄不合理或雞數不準;(7)雞舍環境太差,如二氧化碳、氨氣濃度大及粉塵高、高溼等;(8)遺傳,如種雞來源、雛雞品質等;(9)營養,如原料品質、飼料工藝、飼料配方等;(10)育雛管理效果差。良好的均勻度是養出來的,分群是彌補工作不足的措施,更希望能通過把影響均勻度的因素做好來提高均勻度。建議的分群時間:(1)7~10 d,全群首次分大、中、小雞,小雞集中在一個小欄內;(2)22~28 d全群第二次100%稱重分成大、中、小雞三個群體,分群之前,減少競爭,提高均勻度;分群后各個小欄的均勻度高,但整個雞群的均勻度不變,只有將各個小欄的平均體重控制到標準才能提高整個雞群的均勻度;如果對保持均勻度有困難,要儘可能找出並解決問題;忽高忽低的鋸齒狀的生長髮育會影響均勻度(圖2),而均勻度忽高忽低會影響雞群的生長和生理髮育,當解決了這一問題後,情況會得到很大改善(圖3);(3)8~9周,第三次全群分大、中、小雞;(4)12周進行最後一次全群分雞。12周前每隻雞稱重分群,之後部分分群,挑出小雞進行補喂;如果均勻度過差,迫不得已時16周可再次全群稱重分群,加光前根據大小雞調棟。

分群流程:(1)根據分群體重確定分群範圍,大雞>分群體重 10%,中雞為 10%~-10%,小雞<-10%~-20%,小小雞<-20%。籠養分群可使用飼養管理手冊標準體重作為分群體重;平養分群建議提前稱重,以平均體重作為分群體重;(2)根據分欄確定分群範圍,依據分欄確定分群中大、中、小雞所佔比例,然後在稱重結果中按升序或降序確定分群範圍,如大、中、小和小小雞按分欄分別佔15%、60%、20%、5%;提前抽樣稱重200只,從大到小排序後,從最大體重向下數30只得到的體重如果為500 g,那麼大雞範圍是>500 g;從500 g再向下數120只,得到體重為450 g,則中雞範圍為450~500 g;再向下數40只,得到體重為400 g,則小雞範圍為400~450 g,小小雞範圍為<400 g;(3)分群時大小雞佔比過少會影響其發育。分群后建議採取中間或右側分欄以減少採食速度對採食料量的影響,左右串欄後能夠便於發現,料線補料也會簡單,兩側各料線循壞可以加不同料量(圖4);(4)分群后採用不同的限飼方法(表1)或不同的料量(表2)使雞群體重達標。


 

現代蛋雞飼養觀念

1、後備母雞的培育是保證高生產水平的基礎:在實際養雞生產中人們往往重視育雛階段(此階段怕死),產蛋階段(直接影響產蛋效能),而忽視育成期的管理(此階段即不會有很高的傷亡,也不能看到直接對產蛋的影響),這就是當前蛋雞生產水平低的主要原因。育成期主要問題

現代肉種雞育成期的培育

雞群育成期培育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高峰產蛋率的高低和維持時間長短,以及是否具備良好的抗病能力。在實際生產中,養殖者普遍認為雛雞長到育成階段對外界環境已具備了良好的適應性、抗病能力增強。對育成期的工作往往不重視或重視不足,出現了許多不正確的管理方式,

現代籠養肉種雞育雛管理要點

1認真整修籠具和提前預溫育雛籠每使用一次均有或多或少的損壞,就是嶄新的籠具也會由於擋板調節不當、水線處縫隙較大等致使雛雞入舍後1-2天很容易鑽到籠外或串籠,這樣不僅影響雞隻的生長髮育,有時還會造成公母雛之間的混群。使我們繁忙的育雛工作更加手忙腳亂、疲

現代肉雞飼養管理關鍵

隨著現代肉雞遺傳育種工作進展不斷加快,肉雞的生長速度也越來越快,飼料轉化效率越來越高。美國科寶公司2012年釋出的cpbb500肉雞(公母混養)42日齡的出欄體重為27:32g,飼料轉化率為1.70。從世界範圍來看,現代肉雞每年都有40~45g的體重進展,飼料轉化率每年有-0.02

現代籠養雞舍冬季通風管理要點!

隨著蛋雞、肉雞養殖的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通風管理在養殖管理當中變的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如何做到科學合理的通風管理,是養殖成功與否的關鍵。那麼冬季雞舍通風管理

現代籠養肉雞春季通風管理要點!

春季氣候多變,乾燥多風,同時溫差較大,疫病多發。對於肉雞養殖,春季管理工作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那麼如何合理掌握春季養殖過程中的關鍵環節,降低養殖風險。就變得尤為重要。那

現代肉雞的環境控制技術

隨著現代寬胸塊大型肉雞遺傳育種工作的不斷進展,肉雞生長速度越來越快,飼料轉化效率越來越高。現代肉雞每年都有40-45g的體重進展和飼料轉化率每年有0.02-0.025的提高。肉雞生長速度

現代雞舍溫差綜合調控解析~(實踐應用版)

在實踐生產當中,溫度、溼度、通風,這三項是雞場管理的要點。尤其是溫度,不同季節、天氣、雞舍設計保溫、鍋爐供暖裝置,飼養模式,飼養密度,籠體結構會造成一定雞舍溫差。同時雞

集約化蛋雞場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控制點

一考察種群、優選種苗要想飼養出健康合格的育成雞,雞苗質量是關鍵控制要素,如何選擇優質種苗呢?首先要對於種雞場進行考察,考察的專案包括供種能力、孵化能力、技術力量,飼養條件,種雞群的日齡等,並且實地到雞舍考察種雞群的精神狀態,產蛋率,並現場採血化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