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籠養雞舍冬季通風管理要點!
隨著蛋雞、肉雞養殖的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通風管理在養殖管理當中變的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如何做到科學合理的通風管理,是養殖成功與否的關鍵。那麼冬季雞舍通風管理應該注重哪些關鍵問題呢?
一.首先做好雞舍的密閉保溫工作
任何負壓通風情況下,秋冬季節採用最小通風量的成功與否取決於雞舍的密閉保溫效能,雞舍的密閉越好有效通風就會越好,養殖就會越安全。雞舍的牆體屋頂材質對雞舍良好的保溫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養殖過程中最大的風險就是賊風跑風漏風現象,如果雞舍存在漏風口,不僅容易形成賊風,影響雞舍溫度的均勻性,而且會影響通風的均勻性,所以應對雞舍門,小窗邊框,水簾風機出糞口等部位進行封閉保溫。一般雞舍的前端和後端雞隻的體感溫度最低,幾乎變成了「崗哨雞」,溫度變化時最早出現反應,其主要是受前端門口和後端風機和出糞口的影響,所以最好雞舍門掛棉門簾,前端加擋風簾,後端停用的風機用塑料布,棉粘封堵,出糞口出完糞及時堵嚴。
二.做好溫度和通風的合理調控。
1.溫度是肉雞養殖的基礎。
特別是3周齡之內,通風一定要以雞隻的體感溫度為基礎,因為雛雞沒有自我調節體溫的能力,只能依靠外界供給的熱量來保障自身體溫平衡,所以必須採取無風速,低風速通風換氣,杜絕冷風吹雞現象。持續低溫會造成雞群抗病力下降,寒冷是感冒,呼吸道病發生的關鍵誘因,寒冷刺激引起外周血管收縮,反射性的引起機體深部與內臟的血管擴張充血,長期被動瘀滯性充血為病原傳染創造有利條件,呼吸道黏膜屏障機能受到破壞,纖毛上皮活動停止,溶菌酶分泌減少,組織蛋白分解加劇,血液中大分子膠體蛋白增多,網內系活性減弱,致使機體抗病力減弱。所以預防寒冷刺激,增強機體抗禦寒冷刺激的能力是預防呼吸道病發生的關鍵。同時冷應激可誘發沙門氏菌腹水症,及消化道疾病,造成雛雞卵黃吸收不良,影響雞群免疫功能,降低抗體生成抑制體液免疫導致免疫抑制。
2、溫度固然重要,但不能過度保守只重保溫不注重通風換氣
通風不良會造成雞舍內氧氣含量不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氣等蓄積超標,同時高溫高溼正好是細菌生長的最佳環境,當通風不足時,雞舍內的細菌病原,以及粉塵無法通過空氣流動有效排出雞舍,就會長期定居在雞舍內,正是這種環境給細菌病毒提供了繁殖甚至變異的溫床,成為雞群健康的最大威脅。另外如雞舍出糞不及時,或換氣不良,會造成雞舍氨氣超標。氨氣刺激不僅會引起肉雞多種呼吸道疾病,還能導致肉雞腹水症的發生及其發病率的提高,嚴重降低肉雞的生產效能。氣態氨的吸入或者粉塵中的氨氣與呼吸系統上皮細胞接觸,可引起細胞損傷,高氨環境會引起肉雞氣管上皮的脫落,氣管纖毛的損傷,致使呼吸系統的物理抵抗能力下降。
3、秋冬寒冷季節更要注重雞舍的通風換氣,保障雞舍內充足的含氧量,並有效減少排出雞舍內的氨氣,粉塵,二氧化碳和溼氣等。
同時為了保證雞舍各日齡所需的溫溼度,避免通風排出過多的熱量,燃煤的增加,秋冬季節採用最小通風量最好,特別是28日齡以後,雞隻羽毛已經豐滿,自身已有調節體溫和一定抗寒能力,只要溫度平穩過度,不能忽高忽低,雞隻會很舒服,有時侯通風重於保溫,特別是當鍋爐功率不足時,寧可捨去一些溫度採取溫度下限換氣,也要保障雞舍內的正常供氧,切不可因為保溫而悶棚,即使雞舍需要保溫,不必排出舍內熱量的情況下,也必須維持一定的最小通風量,來保障雞舍內的空氣質量能滿足雞群健康生長。
三.調整好雞舍溫差。
冬春季節不僅要考慮雞舍的溫度和有效通風換氣,還要考慮如何更好的調整好雞舍溫差,來減少冷熱應激對雞群的危害,溫差不單單是環控器顯示溫度探頭和溫度計所顯示的溫差,由於溫度探頭懸掛的位置和高度不同,所測得的雞舍溫度就會不同。
冬春季節天氣寒冷,晝夜溫差加大,舍內外溫差加大,同時為了保障雞舍溫度通風被動減小,造成雞舍內各種溫差加大難以調控,有時侯我們無法改變舍外自然環境下的季節,氣候,天氣,形成的自然溫差,只能靠調節雞舍的供暖,進風口,風機數量,協調好風壓,風速,風路風量的平衡平穩,配合科學的飼養管理來降低外界環境對雞舍內部的影響從而降低溫差對雞群健康的影響。
四.合理調整進風口。
1.確保準確的進風方式,避免雞群受涼是冬春季節通風的關鍵。
寒冷季節,由於雞舍內外溫差大,所以進入雞舍的新鮮空氣必須保持一定的風速和風向,使進入雞舍的新鮮空氣和雞舍內的暖空氣充分混合,充分預熱後再接觸到雞群,避免冷空氣直接吹雞造成雞群冷應激。
2.正確選擇安全的進風口進風方式。
在寒冷季節,雞舍通風時採用不同的進風口進風,會對雞群的舒適度,以及生長效能雞群健康造成很大影響。選擇不同的進風口就形成了不同的進風方式,實際上通風模式就發生了變化,例如採用通風管進風,小窗進風,水簾進風,同等面積的進風口,同等風機數量時,雞舍內風速,風向,氣流是不同的,且區域性單位換氣量是完全不同的,給雞舍形成的降溫效果是不同的。
3.不同進風口形成不同氣流。
冬春季節選擇可調節風門進風口使用效果最佳,因為它能使進入雞舍的冷空氣向上流向雞舍頂部,當進風口風門位置調節恰當以及雞舍內維持一定的靜壓時,以較高風速進入雞舍的氣流會沿著雞舍頂部流向雞舍中央,在雞舍的上方與雞舍內暖空氣混合,這樣雞群受冷應激的可能性就會較小。
如果採用無調節風門的進風口進風,進入雞舍的冷空氣會成水平方向流動,然後下降,這樣進入雞舍的冷空氣就沒有足夠的時間與雞舍上方暖空氣混合預熱,形成冷空氣提前沉降直接接觸到上層雞群,造成雞群冷應激。冬季使用水簾縫隙進風風險最大,冷空氣會直接下沉,造成區域性冷應激,應避免使用。
五.合理制定雞舍負壓值。
1、負壓在北方要求很嚴格,關係到養殖的成敗,一旦通風負壓設定不合理造成雞群持續冷應激,疫病感染和傳播就會容易發生.
負壓不是雞的需要,也不是人的需要,而是雞舍和季節的通風需要,冬春季節必須利用負壓通風來完成雞舍的有效通風換氣,利用負壓讓外界新鮮空氣到達舍內指定所需的位置,保障雞舍內部風速風量的均勻,達到最佳的通風換氣效果的目的,負壓過大和過小都容易形成通風死角,造成區域性冷應激加大。負壓是變數中的動態指標,要求相對穩定,負壓過大會影響氧氣含量而影響雞群的生長髮育和健康。同時影響風機效率,造成電力浪費;負壓過低,雞舍內空氣達不到有效流通舍內粉塵病原無法有效排出舍外,同時加大區域性冷熱應激現象,形成通風死角。加大舍內溫差。
2、不同季節,不同雞舍結構,以及不同飼養模式,所需的負壓值是不同的。
一般秋冬寒冷季節要求負壓值要比夏季相對要高,因為夏季炎熱天氣能保證空氣水平到達雞舍中間即可,而冬季則需要保證冷空氣能衝到雞舍頂部與舍內熱空氣混合,以達到不落冷風的目的。具體負壓值的設定要考慮雞舍的高度,跨度,屋頂的弧度,和側風窗的位置高度,及導流板的方向,房樑的折射情況等。
一般夜間需要的負壓值要比白天要高一些,特別是晝夜溫差大的情況下,因為白天舍內外溫差相對小外界進入的冷空氣需要的預熱時間相對短,晚上溫度下降內外溫差加大,如果用白天同樣的通風時間去預熱等量的低溫冷空氣,是無法達到同等預熱效果的,所以在風機時間不變的情況下要適當減少單位進氣量。
3、冬春寒冷季節,大風天氣對養殖是有很大影響的,一旦通風處理不當就會形成疫病的誘因。
特別是採用負壓控制小窗,和風機通風的現代環控雞舍。因為負壓值是受外界風向風力影響的。負壓通風是依靠負壓值來控制小窗開啟角度的大小,兩側小窗開啟大小是相同的,這樣很容造成順風小窗進入過多冷空氣形成冷應激,同時大風改變舍內負壓值,風機不變的情況下小窗開啟會出現過大過小現象,直接影響到雞舍通風模式。通常風向影響並決定著側窗的調整,一般要求選擇性的縮小甚至關閉順風向一側的側窗,(特別是小日齡雞群)避免冷風灌入雞舍,同時根據實際需要減少風機和適當縮減背風向的側窗。
風力的大小直接影響到雞舍的通風量,如果我們的雞舍密閉比較差,很多時候在大風的影響下,幾乎不用也不敢進行機械通風。隨著風力的變化,要及時調整風機使用,通風模式和側窗排布及大小。
否則處置不當,就會給雞群造成非常嚴重的冷應激,從而降低雞群的抵抗力,造成雞群易感發病。通常用通風管和有小窗導流佈的雞舍,受大風天氣影響相對小很多。
六.制定科學合理的通風模式。
對於通風模式而言不論是間斷通風也好,持續通風也好;高負壓高風速通風;還是低負壓低風速通風;本身是沒有對錯和好壞之分的。因為通風模式是要根據不同的飼養模式,不同季節、不同地區、不同日齡結合雞舍整體結構,環控裝置和供暖裝置,溫差等靈活運用和相互轉換的,用錯的只有實踐操作者!就好比把地養和網養的成功通風模式完全套用到籠養上使用,或者說把夏秋季節的成功模式套用到冬春季節應用等是不可取的。
不論選擇那種方式進行通風,都必須要在各個時間段,站到籠頂位置親身感受各個點小窗進風的風速和風向,特別是夜間,感覺是否有散風落風吹雞現象,觀察進風能否到達屋頂中部,是否出現通風死角等,從而更及時更好的來調整小窗進風大小角度調整風機組。
選擇通風方式不僅要考慮雞舍有效的通風換氣,還要考慮如何更好的調整好雞舍溫差,降低冷熱應激對雞群的危害。特別要關注雞群的體感舒適度,因為要想養好雞就要給雞群提供一個舒適的適宜生長的小環境。通風管理最主要還是要把握好溫度,溼度,通風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平衡關係,保持舍內環境相對恆定。
所以只有選擇最適合你所在地區,所在雞場雞舍的,最合理有效風險最低的通風模式才是最好的通風模式。
冬季通風管理是沒有固定版本和模式的,更重要的是提高飼養管理者的現場把控能力。加上勤勞和精心的飼養管理,才能有效降低養殖風險,提高養殖成績,更好的增加養殖效益。
來源:現代養殖技術最前沿,作者:劉志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