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冬季雞舍的溫度與通風管理要點

眾所周知,每年秋、冬季節來臨之際,蛋(肉)雞養殖企業(場)均面臨雞舍環境控制管理的巨大挑戰。因為入秋以後,天氣逐漸轉涼,雞舍通風開始由縱向通風向過渡式通風轉變,需要根據外界溫度的變化及時調整目標溫度和通風量。而進入冬季後,氣溫降至最低,開始進入最小通風階段,需要協調好冬季雞舍保溫和通風的矛盾。

能否做好秋、冬季節的溫度與通風管理,需要在認真遵循自然規律和雞隻的生理需求的前提下,圍繞「適宜、穩定、均勻」的環境控制原則進行管理,為雞群創造一個舒適的生長環境。

然而,實現雞舍環境的適宜、穩定、均勻,需受到雞舍結構、通風供暖裝置、雞群日齡變化、季節天氣變化、飼養管理方法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特別是在秋、冬季節,更需要認真掌握雞舍環境控制的原理和各種管理方法。

  一、為雞群創造一個適宜的環境

環境適宜可以定義為雞隻生理上的適宜,目的是從雞的自身生理特點出發,保證雞隻體感溫度舒適和通風量適宜,從而確保雞群處於一個適合生長、生產的環境當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各項生產效能,為了確保環境適宜,需做好以下三點:

  1、通過歷史經驗和所處季節制定出合理的溫度程式

蛋(肉)雞養殖企業(場)在每次進雞前均應制定出該批次雞群的溫度控制程式,因為蛋(肉)雞養殖水平受季節影響很大,制定溫度程式相當於制定預案。

制定溫度程式過程中既要考慮歷史同期批次雞群溫度管理的得失,還要考慮本批次雞群所處季節,特別是育成後期至高峰期階段所處季節。例如,雖然18℃~25℃是育成期和產蛋期的適宜溫度,但是當外界溫度低、雞舍保溫效能差難以達到目標溫度時,可以適當降低溫度以滿足雞舍換氣量,即在保證最小換氣量的前提下,使雞舍溫度最大限度接近18℃,對雞群的生長和生產效能的發揮均有利,秋、冬季節進雞參考溫度程式標準見表1。

  2、通過「看雞施溫」和「體感溫度」調整溫度標準

制定好溫度程式標準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並非一成不變,需認真觀察雞群的精神狀態,通過「看雞施溫」和「判斷體感溫度是否適宜」研究雞隻的實際感受進行靈活調整。

  如何「看雞施溫」?

就是根據雞群的行為狀態,判斷舍內溫度是否適宜,以此為依據進行雞舍溫度的調整:當舍內溫度設定高時,無論雞群日齡大小,均會張開翅膀、遠離熱源、張嘴喘氣;當舍內溫度設定低時,雞群會表現出扎堆和靠近熱源,活動減少,尤其對於日齡較小雞群或者晚上關燈後會比較明顯。

  如何判斷雞群的體感溫度是否合適?

任何季節都應考慮雞群的體感溫度,在舍內,有時溫度計顯示的溫度為正常範圍,但是雞群卻表現出明顯的冷或者熱的狀態,是由於受到舍內溼度和風速影響,雞群的體感溫度不適宜。

如:當雞舍目標溫度設定為27℃、實際溫度28℃、相對溼度50%、風速0.5m/s時,雞隻的實際體感溫度是26℃,較目標溫度27℃低1℃,雞體感溫度低,表現為頭頸部的羽毛直立、縮脖少動,嚴重時會出現閉眼、流鼻汁等,這時需考慮提高目標溫度或者降低雞舍風速,不同溫度、風速、相對溼度下體感溫度參考見表2。

  3、根據舍內外溫差調整雞舍的通風量

在生產管理過程中,廣大養殖者都瞭解並遵循著「春捂秋凍」的舍內溫度管理理論,但在每年秋季或秋、冬換季時期仍然還會出現部分問題,主要原因為未能真正理解「秋凍」的內涵,依然按照夏季通風降溫的思維,通過風冷效應為雞群降溫,結果將「秋凍」變成了「秋吹」,雞群不但未能適應季節的變化,反而因為冷應激而導致體質下降,繼發條件性或其他疾病。

秋、冬季節必須考慮雞舍適宜的通風量,需要通過舍內外溫差進行確定,當外界溫度低於雞舍目標溫度時採取適宜的通風量(秋季)或最小通風量(冬季),當外界溫度高於雞舍目標溫度時,因為進入舍內的不是冷風,可以通過增加風機數量保持雞群的舒適性(如下午時間)。根據多年積累經驗,正常溫度時,雞群的適宜換氣量大約為3~4 m³/kg/h,實際生產中可以根據雞群存欄、體重、只雞通風需求量計算雞舍的通風量。

例如:32 000只5周齡雛雞,體重為0.35 kg,舍內目標溫度為26℃,外界夜間最低溫度為11℃,白天最高溫度為30℃,那麼晚上與白天分別是兩個季節,適宜的通風量約為2.5~8m³/kg/h,需要開啟排風量為36 000 m³/h的風機0.8~2.5臺。

  二、為雞群創造一個穩定的環境

環境穩定可以定義為時間上的穩定,目的是讓雞群每時每刻都處於適宜的環境當中,包括晝夜時間內的穩定、迴圈時間內的穩定和風機啟停瞬間的穩定。

  1、實現晝夜時間內的穩定

秋季是一個晝夜溫差大的季節,北方的秋季一天中大約可分為4個溫度期,即升溫期(6:00~12:00)、高溫期(12:00~17:00)、降溫期(17:00~24:00)和低溫期(0:00~6:00),不同地區和不同天氣狀況下會略有差異。

秋季一天的溫度變化相當於度過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所以雞舍的通風管理也應當按照四季管理進行調整:

升溫期(6:00~12:00) 防止通風量過大、風速過大導致雞群不適應,注意觀察雞群是否縮脖呆立,若發現同一棟舍內,上午雞群較下午雞群精神狀態差,便可懷疑為通風量過大導致雞群不適應的表現;

高溫期(12:00~17:00) 注意通風降溫,確保雞群感覺舒適,並將舍內的粉塵、汙濁空氣等排出;

降溫期(17:00~24:00) 逐漸降低通風量,但要保證舍內空氣質量;

低溫期(0:00~6:00) 可以採取間歇式通風,防止雞群長時間受到冷應激

  2、實現迴圈時間內的穩定

在秋季的夜間和冬季溫度較低時間段,通常使用間歇式通風方式,主要目的是保證雞舍的換氣量和溫度的穩定性。

間歇式通風既可以通過溫度控制實現,也可以通過時間控制實現。通過時間控制實現時,可以設定5分鐘或者10分鐘為一個迴圈,迴圈越小雞舍溫度越穩定。如當冬季雞舍溫度低於18℃時,也可以縮小迴圈時間,例如風機設定為開啟1分鐘停止2分鐘、開啟1分鐘停止1分鐘等。按照不同溫度水平也可以設定多個通風級別,以保證舍內溫度更加穩定,分別設定5分鐘、10分鐘為一個迴圈後舍內溫度變化見圖2。

  3、風機啟停瞬間的穩定

採取機械通風時,容易被管理者忽略的一項工作是風機啟停瞬間溫度是否穩定,如設定雞舍內1颱風機開啟溫度為20℃,兩臺風機開啟溫度為21℃時……,舍內溫度超過1℃或者2℃時,通風量增加1倍是否合理?風機啟停瞬間對雞群的體感溫度影響有多大?往往在增加風機時,雞群體感溫度不適宜,長時間接受到冷熱刺激,體質下降,這些問題均應引起廣大管理者的思考。所以在增加風機時既要考慮通風量是否合理,還需考慮增加的風機會降低雞群多少的體感溫度,如果不需要增加一個風機,可以使用變頻風機進行過渡,以降低瞬間溫度變化的應激程度。

  三、為雞群創造一個均勻的環境

環境均勻是指空間上的均勻,目的是確保舍內的每隻雞均處於適宜的環境當中,讓雞舍的前後、每面、每層的溫度和風速都均勻。為了保障舍內環境均勻,需要保證雞舍的密閉性和保溫性、保持雞舍各位置風速的均勻、設定相對適宜的負壓值。

  1、保證雞舍的密閉性和保溫性

如果雞舍存在漏風口,不僅容易形成賊風,影響雞舍溫度的均勻性,而且會影響雞舍通風的均勻性,所以應對雞舍門和風機採取必要的保溫措施。一般雞舍的前端和後端雞隻的體感溫度最低,幾乎變成了「崗哨雞」,溫度變化時最早出現反應。其主要是受前端門口和後端風機的影響,所以最好在門口掛好棉門簾,停用的風機使用保溫板進行封堵。

  2、保持雞舍各位置風速的均勻

有風速便會有風冷效應,如果雞舍內風速不均勻,勢必造成雞群體感溫度不均勻和通風量不均勻,上述情況對雞群的正常生長影響很大。生產過程中,可通過設定相對適宜的負壓值確保雞舍各位置風速的均勻。

秋、冬季節,舍內通過雞舍兩側通風小窗進風,通風小窗的風速主要受負壓影響,負壓值越高,進入舍內的風速越大,反之越小。隨著自動化程度的提高,目前很多雞舍均是依靠設定好的負壓值自動調節進風口的大小。

對於「負壓值設定為多少是最為合適的」這一問題,目前暫無統一標準,只有相對適宜。秋、冬季節通風的主要目的是保障進入舍內的冷風有足夠的風速達到雞舍中間,並經過充分預溫後再吹向雞群,所以不同跨度的雞舍需求的負壓是不同的,若以跨度為13米的雞舍為例,0.08英寸水柱的負壓值則要合適一些。

若秋季外界溫度不是很低時,如果進入舍內的風能夠達到雞舍中間且換氣均勻,負壓值以儘可能小為好,因為雞舍內越接近自然通風越符合自然規律和雞隻的生理需求,並真正做到「秋凍」。因為對於雞隻而講,本身不需要負壓,負壓是管理者人為通風造成的,負壓越高不但風冷效應越強和冷應激的風險增加,而且雞舍也越容易缺氧,對雞群的生長和生產都是不利的。

冬季雞舍通風十大關鍵要點

1.密封所有雞舍漏風的地方:一個密封很差的雞舍不能進行有效通風!!2.通風前先做好保溫隔熱,如果我們不能保持住雞舍的熱量,那在寒冷的冬季就不能保持肉雞合適的生長環境。3.依據雞群

現代籠養雞舍冬季通風管理要點

隨著蛋雞、肉雞養殖的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通風管理在養殖管理當中變的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如何做到科學合理的通風管理,是養殖成功與否的關鍵。那麼冬季雞舍通風管理

冬季雞舍通風要點,你瞭解嗎?

冬季是雞舍管理中的關鍵時期,合理的通風管理對於保持雞舍內空氣質量、預防疾病傳播以及提高雞隻生產效能都至關重要,而冬季雞舍通風管理也應做到適宜、均勻、穩定。為了滿足這三項

寒冷冬季雞舍通風十大關鍵要點

一、將雞舍所有漏風的地方密封好密封不好的雞舍,我們很難進行正確的最小通風。我們希望所有的空氣是通過進風口而不是通過裂縫和孔洞處進入雞舍。冷空氣會下沉,經由裂縫、窗簾、孔

詳解非常實用的冬季雞舍通風十大關鍵要點

1.密封所有雞舍漏風的地方:一個密封很差的雞舍不能進行有效通風!2.通風前先做好保溫隔熱,如果我們不能保持住雞舍的熱量,那在寒冷的冬季就不能保持肉雞合適的生長環境。3.依據雞群

蛋雞冬季飼養管理要點

冬季來臨,養殖戶如何飼養蛋雞呢,小編要從溫度、飼料、光照、通風換氣、做好綜合疫病防治角度去出發討論飼養蛋雞管理要點1、溫度①一般來說,蛋雞最適的舍溫為18℃~24℃,當

冬季封閉式雞舍(半封閉式)通風換氣的要點和常見誤區

封閉式雞舍相比開放式雞舍,具有土地利用率高、節省人工、單棟飼養規模大、便於標準化管理等優點,越來越受到養殖戶的歡迎,也是未來中國養雞業的發展趨勢,而封閉式雞舍的管理中,

冬季,育雛期如何進行通風管理?

冬季外界環境晝夜溫差大,對舍內環境溫度保持適宜、均勻、穩定有很大的挑戰,控制不好極容易導致傳支的發生,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避免疾病的發生,需要通過三個部分來組成:一個完

密閉式雞舍,蛋雛雞冬季的溫度管理措施!

育雛期培育目標是通過對0-6周齡的雛雞進行嚴格、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培育出符合其品種生長髮育特徵健康無病、體重、體尺達標的均勻合格雛雞。在育雛期飼養管理過程中,環境溫度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