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育雛期如何進行通風管理?
冬季外界環境晝夜溫差大,對舍內環境溫度保持適宜、均勻、穩定有很大的挑戰,控制不好極容易導致傳支的發生,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避免疾病的發生,需要通過三個部分來組成:一個完善的環境系統,一個有經驗的人、良好的裝置(供暖裝置、通風裝置、自動化系統和降溫裝置)和雞隻需求的適宜環境。
雞舍基礎裝置
每個雞舍的環境都不一樣,大環境是天氣,分為南北方,這個是人為無法控制的;小環境就是雞舍,這個是可以人為把控的,這就需要對雞舍裝置足夠了解。
瞭解雞舍的佈局、環控裝置如何操作,供暖裝置能力如何,降溫系統如何匹配。只有對雞舍這個小環境的裝置足夠了解,才能為後續通風管理奠定基礎。
雞隻需求環境
1、育雛期雞群生理特點
0~6周雞群處於脫溫期,體溫調節能力不完善,關注重點是初期熱源供暖,後期逐漸停暖;通風管理受外界氣溫變化影響不大。
2、外界環境特點
瞭解外界環境,更能把控好雞舍內環境。進入冬季,整體外界環境開始逐漸降溫,參考歷年平均氣溫進行預案。同時,從外界環境來看,南北方溼度也有所差異。
3、關鍵點控制
(1)進雞前
對裝置進行檢查,供暖裝置方面重點檢查燃料、鍋爐、管道、調節閥、風機等,其他裝置也需逐個檢查。
(2)第1周
前期需要雞舍溫度高,控制不好會造成雞舍溫度波動較大,這就需要保證供暖持續穩定,避免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
(3)2~4周
各棟之間做好溫度穩定,以顯示目標為基礎,保證實際溫度要高於目標溫度0.3~0.5℃,為保證溫度穩定提供可調節的空間。低溫設定為低於目標溫度0.3℃,出現低溫及時進行加溫,這就需要管理人員做好值班工作。
(4)5~8周
開始脫溫後,為保證溫度的穩定需要重點關注外界環境,設定好雞舍的通風級別,確定風機開啟時長。
4、滿足雞群需求,制定通風方案
(1)供暖的幾點注意事項
①鍋爐:瞭解鍋爐供暖比例。
②暖氣管:關注暖氣閥閥門設定是否合理,定期檢查,防止沒有順次關閉或者關死。
③電磁閥:關注電控閥設定溫度是否合理,設定溫度必須大於目標溫度,一般控制在高2℃左右。
④密閉性:保證雞舍的有效通風,避免出現漏風現象。
⑤小窗:進雛前對各棟雞舍小窗全部檢修,將密閉性較差的小窗使用玻璃膠進行縫隙添堵,保證通風的有效性。
⑥風機:進雞前計算出風機的通風量。
(2)通風方案
主要是做好三個匹配,即通風量與雞群需求匹配,風機數量與通風量匹配,進風口面積與風機數量匹配。
①脫溫程式的制定
第一天的初始溫度設定很關鍵,建議在36℃左右。不同品種的溫度可能會有0.5~1℃的差異,以後每週降2℃。
②通風級別的設定
風機的設定需要滿足最小通風量,參考最小通風量表格進行通風。最小通風量是在夜間最低溫度時進行使用,白天還需要加大通風量。
③通風的兩大變化點13~14點為一天的最高溫度,如果這時舍內溫度高,需要提前將鍋爐停止,避免再加溫;如果停止鍋爐後,溫度仍然偏高,需要適量加大通風量,參考適宜通風量標準進行(增加2~3倍的通風量)。一般凌晨1~4點為一天的最低溫度,需要重點關注。保證正常供暖,鍋爐做好值班工作,棟內溫控閥設定一定要合理,舍內的暖氣片一定要均勻,避免雞舍區域性地方未供暖。通風上,滿足最小呼吸量,進行基礎通風。供暖和通風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通過感官感受舍內有無刺鼻氣味,觀察雞群有無紅眼、流鼻涕雞隻,關注生產指標每週是否達標,每週進行呼吸道聽診(比例控制在0.2%以下)。
特殊天氣應激預案
1、及時關注天氣變化
提前瞭解未來一星期的天氣走勢,做好通風調整預案。
2、加強各段的關注點
冬季重點關注夜間溫度最低點,也就是凌晨1~4點。這個時間段,外界環境突然降溫,舍內又需要高溫,可以考慮關閉風機,使用小窗進行自然換氣通風,以犧牲空氣質量換舍內溫度。
此外,需要做好值班管理工作,通風調整後,需要進行人體感官評估,同時做好夜間9點和早晨5點的溫度記錄。
小結
育雛階段,冬季需要重點關注的是供暖,需要做好供暖裝置的前期檢查和保養工作。同時,在進雞後,要確定雞群需求,滿足雞群的呼吸量,關注一天內溫度的最高點和最低點,做好值班工作,保證雞舍溫度的穩定。最後,做好特殊天氣預案,為蛋雞場提供高質量的合格後備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