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冬季育雛注意事項
冬季育雛時若溫度過低,雛雞易受涼而引起拉稀或發生呼吸道疾病等;雛雞為了相互擠壓取暖,容易造成扎堆現象,影響採食和活動,造成傷殘,嚴重時會造成大量死亡。因此,冬季育雛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掌握適宜溫度
育雛成敗的首要條件在於給予雛雞適當的溫度,溫度必須保持平穩,不能忽高忽低,冬季育雛必須採取全封閉式管理,避免雞舍間工作人員及器具流動交叉,在雞進場之前保證雞舍溫度升至 35℃左右,飼養人員要細緻觀察雞的行為,瞭解雞的冷熱表現,以後隨著雞日齡的增加,舍內溫度平穩下降,每週下調約 2℃~3℃,直至雛雞的絨羽被幼羽替代後,溫度可降至 18℃左右。
二、脫溫要循序漸進
從雛雞舍轉入中雞舍前應做好脫溫工作。脫溫要逐漸進行,注意不要使環境溫度發生劇烈的變化。脫溫的時期往往是雛雞開始換羽的時期,這時除注意增加營養和補充維生素外,假若脫溫技術不當,則會引起食滯,消化不良,發育受阻,嚴重時還會造成大批死亡。在這個時期,轉群前 1 周應根據雞群的體質開始加大降溫幅度,降至 16℃~18℃,育成舍有暖氣的要開始適當供一些暖氣,沒有供暖設施的也應用煤爐供暖(注意防止煤氣中毒),使轉群后前 3 天育成舍和育雛舍的溫度基本持平,然後根據雞群的日齡和外界溫度逐步降溫,但最低不能低於 13℃。
三、注意觀察,防止扎堆
飼養員的日常觀察是養好雛雞,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措施之一。初冬季節尤其要注意觀察雞群的冷熱情況,防止扎堆。扎堆是雛雞因寒冷而緊密堆集在一起的現象,有時高達五六層,半徑達幾十釐米。這是育雛上常見的現象。扎堆時雛雞由於正常的代謝產熱排不出去,雛雞堆很容易過熱、過溼,堆內缺乏空氣,從而使雛雞出汗、感冒、呼吸困難,乃至昏厥,嚴重者會大批死亡。發現扎堆時要及時用手或吆喝聲將雛雞趕散。此時還要及時升高育雛溫度,堵塞穿堂風口。
四、保溫和通風相結合
在雞舍氧氣充足、空氣不汙濁的前提下,儘量使舍內溫度維持在雛雞的最適溫度範圍內,且保證舍內前、中、後溫度的均勻性以及溫度變化幅度的最小化。在保持舍內空氣清新,供給最小通風量的前提下儘量減少排風量,減少舍內熱量散失。但冬季雞舍密閉較嚴,雞舍內有大量的有害氣體產生,如忽視通風可誘發雞的慢性呼吸道病、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炎、傳染性鼻炎、大腸桿菌等。所以冬季,保溫與通風同等重要,可在舍內適當放置一些木炭,用來吸附有害氣體。
當舍外溫度下降到-5℃以下時,雞舍的通風就應當完全以換氣為主,保證最小通風量,舍內以不悶為宜,每天應適當開啟天窗換氣或設定排風機進行排風,但要嚴防賊風。
五、搞好環境消毒
冬季溫度、溼度低,是呼吸系統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因此,環境消毒、飲水管消毒、器具消毒都十分必要。封閉雞舍每天堅持帶雞消毒,舍外環境使用生石灰進行定期消毒,料盤、飲水器等用具要根據情況進行定期清洗消毒,飲水管每月至少用高錳酸鉀消毒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