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冬季防疫應注意的問題分析
摘要:伴隨著畜牧獸醫技術的不斷髮展,關於畜禽類冬季易發疫病的防控研究也逐漸深入。其中,肉雞冬季易發的疫病以及防控措施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文首先對肉雞冬季易發疫病的防控相關進行了簡單概述,其次對肉雞冬季易發疫病的發病原因進行了分析,最後針對肉雞冬季易發疫病的防控措施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肉雞防疫;冬季禽類防疫;肉雞冬季防疫
冬季為肉雞飼養疫病高發期,肉雞冬季易發疫病防控工作當中應當儘可能避免動物攜帶的疫病傳染給同類,造成大規模的疫情,影響肉雞產蛋效能、對養殖戶產生經濟損失,故此防疫部門在肉雞冬季易發疫病防控工作當中應當重視肉雞呼吸疾病的成因以及具體防控措施,通過對肉雞冬季易發疫病防控工作的完善,能夠有效提升畜牧行業的經濟效益,最大程度避免出現大規模動物疫情。
1 肉雞冬季易發疫病防控相關概述
冬季是一系列易發疫病傳播流行的高發季節,常見的冬季易發疫病主要包括新城疫、禽流感、傳染性法氏囊、雞傳染性鼻炎、傳染性喉氣管炎,這些疾病具有傳播速度快的特點,某些疾病傳播流行還會造成雞群出現嚴重的免疫抑制,造成多種疫苗免疫失敗,加速疫病傳播蔓延。為避免在畜牧動物以及相關產品防疫工作當中出現問題,導致攜帶疫病的畜牧動物相關產品流向市場,造成大規模的疫情,並引起極大規模的經濟損失,甚至直接危害人民群眾的人身生命。故此,通過科學的冬季防疫手段應對肉雞冬季易發疫病是至關重要的。
2 肉雞冬季易發疫病發病原因
2.1 病毒性感染
我國現在的肉雞養殖存在大型規模化養殖場,但是更多的依然是小型養殖場以及散戶養殖,此類養殖戶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養殖過程中常常憑經驗進行養殖,難以做到對疫病的科學防治。而且由於資金不足,常常疏忽養殖過程中的消毒管理或者無法保障正常的消毒設施。病毒性感染引發的冬季易發疫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一旦出現病毒性感染引發冬季易發疫病後很快會在養殖場所中傳播,導致大面積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疫情,導致攜帶疫病的畜牧動物相關產品流向市場,造成大規模的疫情和極大經濟損失的同時,甚至直接危害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2.2 免疫能力低
在肉雞養殖過程中,除了病毒性感染的原因之外,許多細菌以及支原體在肉雞免疫力低下的情況也會附在肉雞的呼吸道上,造成肉雞呼吸道感染。在肉雞健康且免疫力正常的情況下,往往不會出現此類現象,而由於冬季氣溫較低、肉雞飼料營養調配問題或者病毒性感染致免疫力下降後,細菌以及支原體的感染常作為其他禽類疾病的併發症出現,以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為例,都屬於常見的禽類疾病呼吸道併發症。
2.3 冬季氣溫低
成年肉雞的體溫相對較高,平均在41℃,而冬季氣溫較低易發呼吸道感染疾病,而禽類在氣溫較低情況下會產生冷應激現象,導致免疫能力下降,進而產生細菌以及支原體等呼吸道感染併發症。並且秋冬換季期間晝夜溫差波動大,也容易造成肉雞產生冷應激反應,導致肉雞免疫力下降,出現病毒或細菌感染疾病。
2.4 空氣粉塵多
冬季飼養肉雞大多采用爐子取暖,此種取暖方式極易產生粉塵。除此之外,誤撒至地面的飼料以及糞便由於室溫變化也會產生有機物分解為粉塵。臨床資料顯示空氣粉塵因素導致的禽類呼吸道感染情況較為少見,但也不能否認此種成因會導致禽類呼吸道感染疾病。冬季氣溫較為乾燥,養殖環境易產生粉塵。肉雞養殖的過程當中如果養殖環境空氣中存在大量0.15mm以下的微小粉塵,就很容易在肉雞吸入後附著在其呼吸道黏膜表面,引發鼻腔以及氣管的感染。
2.5 冬季易發疫病
冬季肉雞易發疫病主要有細菌性病症以及病毒性病症,初期階段症狀皆為打噴嚏、呼吸困難、流鼻涕等常見症狀。而細菌性病症中期會出現咳嗽、氣管囉音、氣鼓囊等症狀,後期眼瞼腫脹並易與大腸桿菌產生交叉感染導致心包炎。而病毒性病症中期則會出現排便黃綠色、盲腸扁桃體出血等症狀,遭受IB病症還會出現張口喘氣、眼睛溼潤流淚、腎部腫大蒼白、氣管黏液等現象。雛雞管理不佳情況下容易感染煙麴黴菌,後續產生麴黴菌眼炎導致失明。
3 肉雞冬季易發疫病防控措施
3.1 完善消毒制度
消毒是防疫的關鍵。在雛雞購買前,要對雞舍進行一次徹底消毒處理。飼養員每天進入雞舍時要穿上工作服,嚴禁外來人員到雞舍參觀亂串,以免帶來病菌。上一批次肉雞出欄後,也應進行全面消毒、燻蒸處理,採用甲醛42mL/m²、高錳酸鉀21mg/m²進行混合燻蒸消毒。3%氫氧化鈉溶液、0.3%過氧乙酸溶液混合後也可進行噴霧消毒處理。除此之外,冬季肉雞飼養期間也應勤於清理雞舍內殘餘飼料以及糞便,定期進行全面消毒作業,避免病毒細菌滋生影響肉雞飼養。雞舍內嚴禁老鼠、狗、豬、鴨等動物進入,避免其餘動物攜帶病毒或細菌影響雞舍環境。若發現已有雞群產生疫病現象,應立刻進行隔離處理,避免大面積繼發傳染。
3.2 疫苗及時接種
為預防大面積禽類病毒感染導致嚴重禽類疫情,在肉雞冬季易發疫病防治工作中,首先應當重視肉雞疫苗接種工作,通過疫苗接種方式讓肉雞自身產生抗體,最大程度上避免大面積的禽類病毒感染。在肉雞免疫接種前後4d左右,在肉雞養殖飼料中加入適量VE、VC等抗應激口服藥物以及適當鹽分,並且全面停止使用抗菌、抗病毒、磺胺類藥物。除此之外畜牧獸醫站工作人員還應當將疫苗接種的重要性進行適當的推廣宣傳,定期對村鎮中小型禽類養殖戶進行走訪檢疫,確保中小型養殖戶與個人養殖戶都能及時為肉雞接種疫苗,避免小面積病毒感染隱患。
3.3 科學調配飼料和飲水
在全面接種疫苗的基礎之上,肉雞的飼料調配工作也應當重視起來,結合養殖營養學、禽類養殖學等專業知識,科學調配肉雞不同成長階段的飼料,如表1所示,確保肉雞免疫力保持正常水準。通過調配肉雞飼料中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以及生產促進劑配比的方式提高肉雞的免疫能力,很大程度上預防了細菌以及支原體呼吸道感染疾病。若雞群已經發生疫病現象,應當於飼料中加入電解質與抗病毒藥物,也可注射卵黃抗體進行治療。
除飼料外,冬季肉雞飼養防疫工作還應當重視肉雞飲水衛生。肉雞在冬季飼養過程中應保證每天至少飼水3~4次。飲水器應當在雞舍內佈置均勻,令肉雞自由飲用,應當注意儲水時間不得超過72h,並且每天對雞舍內飲水器具消毒2次以上。針對剛引進的7日齡內的雛雞,應當以室溫白開水飼養,前3d可適當加入紅糖或葡萄糖為雛雞補充營養,後續可逐漸改為自來水或井水。
3.4 防寒換氣工作
對於集約化規模化肉雞養殖場,通常肉雞養殖密度較大,加上肉雞生長髮育較快,機體代謝旺盛,冬季雞舍內的糞便堆積嚴重,有毒有害氣體含量較高,空氣汙濁。除上述防治措施之外,肉雞養殖環境的防寒保暖工作以及通風換氣工作也需要重視起來。肉雞生長的最佳溫度為15~20℃,雞舍低於此溫度的情況下肉雞需要消耗自身能量維持體溫,將會影響肉雞成長。在肉雞飼養冬季防疫工作當中,應當結合當地氣候環境,避免燃煤取暖,儘量使用電熱。並且及時換氣通風,使雞舍內保持空氣流通狀態,避免細菌病毒滋生。通過風扇或者暖風的形式調節雞舍內溫度,使得肉雞處於舒適環境,避免由於冷應激反應產生免疫力降低感染冬季易發疫病的情況出現。應在不同季節結合氣候情況確保雞舍溫度適宜的情況下對雞舍進行通風換氣,避免粉塵漂浮影響肉雞呼吸。通風口位置應在肉雞背部上方15m處,避免冷空氣直吹肉雞,並且在冬季通風前適當提高雞舍內溫度,選擇外界環境溫度較高時進行通風作業,儘可能保持雞舍內最適溫度。
4 結語
綜上所述,肉雞冬季防疫工作中應當重視肉雞呼吸道感染疾病,通過科學的舉措深入分析肉雞冬季易發疫病成因以及防控措施。通過對畜牧獸醫工作中肉雞冬季易發疫病防控工作的完善,能夠有效提升畜牧行業的經濟建設效能,大大加快肉雞冬季易發疫病防控工作在養殖行業的普及推廣,為畜牧行業的高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