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籠養雞舍通風管理原則解析(實踐應用版)
對於現代大型雞舍,通風管理是成功健康養殖的基礎,只有良好的通風換氣,才能保證雞舍內的空氣良好,雞群才能在舒適的環境中健康生長,而且不易發病。
對於雞舍通風,我們只有深入瞭解雞舍通風的原理,目的目標,以及通風對雞舍內部環境的影響。才能更好的在實踐工作中去合理靈活應用。
3、通風換氣模式
最大通風模式【也就是縱向通風模式】,適用於夏季,春夏,夏秋高溫季節,雞舍風速最大,降溫效果好,可有效緩解雞群熱應激。
過渡通風模式;【溫控混合通風模式】適用於春秋季節及部分地區冬季養殖後期,風速柔和,可有效保持舍內環境溫度的平穩。
最小通風模式【定時迴圈通風,橫向通風模式】適用於冬季及春秋寒冷季節養殖前中期。雞舍風速最小,主要是滿足雞舍最小通風換氣量,保障雞舍環境舒適及正常含氧量。
5、風向
根據雞舍不同地區,不同季節,不同養殖模式等。機械通風也就相應的有橫向、過渡和縱向。這就會牽扯到風向問題,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會通過煙霧彈、懸掛綢帶等來測定風向,找出安全的風路,杜絕通風死角。不管什麼風向,要求雞體周圍都應該有「氣流」形成,以保障雞舍通風換氣的均勻有效。
8、風冷效應
有風速就會有風冷效應,在肉雞養殖過程中,不同日齡的雞群在同等風速情況下風冷係數是不同的,也就是體感溫度下降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小日齡雞舍進行通風時一定要考慮風速對雞群體感溫度的影響,合理掌握。
同時雞群的風冷效應是夏季縱向通風的目標追求之一,目的就是製造讓雞感到「涼爽」的風速。風冷就是根據雞群的需要,結合季節特點,利用加大通風量,製造一定的風速來「拉走」雞舍內多餘的熱量,以促進雞體散熱,保證雞群的健康。風風冷效應是縱向通風降溫的主要手段,這在一般氣象條件下,是可以實現的,【除非極端高溫高溼天氣】。
總結:
雞舍通風設定是要根據不同的飼養模式,不同季節不同地區不同日齡結合雞舍整體結構,環控裝置和供暖裝置,溫差等靈活運用和相互轉換的,雞舍通風操作不僅要考慮雞舍有效的通風換氣,還要考慮如何更好的調整好雞舍溫差,降低冷熱應激對雞群的危害。特別要關注雞群的體感舒適度,{做到隨雞應變}。
因為要想養好雞就要給雞群提供一個舒適的適宜生長的小環境。通風管理最主要還是要把握好溫度,溼度,通風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平衡關係,保持舍內環境相對恆定。同時雞舍通風一定要掌握好度,保護雞群安全,否則通風不當反而致使雞群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