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現代雞舍溫差綜合調控解析~(實踐應用版)

在實踐生產當中,溫度、溼度、通風,這三項是雞場管理的要點。尤其是溫度,不同季節、天氣、雞舍設計保溫、鍋爐供暖裝置,飼養模式,飼養密度,籠體結構會造成一定雞舍溫差。同時雞舍的進風口調整不當,進風風速,負壓不合理,進風落點影響等因素也會造成雞舍溫差加大。溫差過大雞群易感冒受涼誘發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造成雛雞卵黃吸收不良,同時影響免疫功能,降低抗體生成抑制體液免疫,導致雞群免疫抑制,造成雞群抗病能力下降,疫病多發。

溫差包括:自然季節氣候溫差,晝夜溫差,接雞溫差,日齡溫差,腹部脊背溫差,密度溫差,擴群溫差,籠內外溫差,舍內外溫差,進風口溫差,天氣溫差,籠層溫差,雞舍前後溫差,左右溫差,舍中溫差,風速體感溫差,溼度體感溫差,光照體感溫差,飢餓體感溫差等。

那麼如何科學合理調控雞舍溫差呢?

1、自然季節氣候溫差

季節交替就會出現溫差,應根據不同季節外界溫度和氣候特點合理調整雞舍供暖,及通風降溫,減小因季節和氣候溫差對雞舍內部環境溫度的影響。例如北方地區冬季外界氣溫在零度以下,雞舍需要鍋爐供暖來保障各日齡雞群溫度和通風換氣需求,通風以最小通風為主。夏季外界溫度高於雞舍所需溫度,需要採取縱向通風水簾降溫等降低雞舍溫度防止雞群受熱。春秋季節晝夜溫差大氣候多變,應採取鍋爐供暖結合風機降溫,來保持雞舍環境相對穩定,通風以最小通風結合過渡通風為主。

2、晝夜溫差

春秋季節晝夜溫差大,需要不斷調整供暖裝置和通風裝置,才能有效降低舍內溫差。最明顯的四個階段:上午7:00—11:00,升溫階段,通風量應平穩增加,切忌一步到位防止雞群受涼。下午13:00—17:00,高溫階段,注意通風降溫,確保雞群體感舒適,並將舍內的粉塵,汙濁空氣等排出。晚18:00—23:00,降溫階段,逐漸降低通風量,保溫同時要保證舍內空氣質量。凌晨1:00—5:00,低溫階段,採取間歇式定時通風換氣,在保障雞舍空氣質量和含氧量的基礎上,減小通風,防止雞群在此時間段受到冷應激。

養殖管理者要根據地區差異和季節差異靈活調控雞舍供暖和雞舍降溫。

3、接雞溫差

這是指在雞苗進舍前,舍內溫度過高,與雞苗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溫差。一般運雛車溫度為25攝氏度左右。雞苗進舍前,建議提前4小時(地面飼養6小時)升高溫度至35度,以後緩慢降至27-30度。來雞後先將雞平放在網面或地面上,揭開紙箱蓋子,防止小雞受熱,待雛雞放入籠內緩慢升溫至33-35度。

4、日齡溫差

這裡涉及到雞隻的生理特點,通常小雞怕冷,大雞怕熱。1—21日齡小雞,體溫調節中樞不健全,達不到自身調節溫度的要求,加之此階段小雞皮薄,脂肪少,羽毛細短覆蓋率低,保溫能力差,適應環境能力差,所以此階段對溫度要求很嚴格。需要鍋爐供暖和風機通風來合理調節雞舍溫度,保障雞群體感溫度舒適。【無論春夏秋冬】四季都應如此。

35日齡後大雞,由於羽毛覆蓋全和體重大,雞隻代謝旺盛,產熱大於散熱。所以此階段雞群最怕悶熱通風不良,雞舍應以通風為主,保溫為輔。同時不同日齡雞隻的風冷係數不同,日齡越小風冷係數越大,日齡越大反之越小。所以應根據不同日齡體感溫度,合理制定雞舍目標溫度及雞舍通風換氣量。

5、腹部脊背溫差

主要是指籠養雞,臨床上很多溫度表都掛在雞背的高度,而雞最脆弱,最怕受涼的是腹部。溫度表及溫度探頭,懸掛的高度不同,所測的雞舍溫度不同(懸掛位置越高,溫度越高)。在秋冬季節必須將探頭放在網面以下5公分處。籠養雞宜在上兩層育雛,待換毛結束後再移到最下面的一層,因此建議溫度探頭的位置應該在第二層下5公分處。這裡應強調的是雞舍育溫籠底溫度的重要性

6、密度溫差

密度決定了雞群的產熱和散熱,雞正常的體溫是41度左右,控制密度溫差的一個原則是不讓雞相互擁抱取暖。一般雞場飼養密度,地面飼養為一平米不超過10只,網上飼養的也一般一平米不超過13只;籠養不超16只。冬季如果通風裝置不是很理想,要避免盲目擴大密度,以免誘發氣囊炎、大腸桿菌、腹水等疾病。應根據不同季節氣候特點合理控制雞舍密度,及時分籠擴群。注意不是飼養密度越大經濟效益就越大,應合理掌握飼養密度保障雞群健康,發揮最大生產效能。

7、擴群溫差

臨床上15%的雞呼吸道病與擴群有一定關係。那擴群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擴群前,對即將要擴的位置育溫,不低於雞舍內現有溫度,這裡應注意籠層溫差和密度溫差影響, 擴群前,適當提高雞舍內溫度(可以提高到30—40%張口呼吸的雞),並持續到擴群后24小時以上,逐漸下降至正常溫度。

同時 擴群時儘量選擇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免疫前後不擴群,雞群在亞健康時慎重擴群。

8、籠層溫差

通常自然環境下,雞舍籠層會有溫差,上層溫度高,下層溫度低,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在實踐生產當中,籠層溫差直接受雞舍供暖方式影響,而不同。例如暖風爐暖風帶供暖上下籠層溫差最大,水暖暖風扇供暖籠層溫差次之,地暖管供暖籠層溫差最小【特別是現在好多現代雞舍把地暖管鋪設到各個籠層位置大大減小了籠層溫差】

9、天氣溫差

陰、雨、霧、霜、雪、風,不利的天氣對雞場溫度影響也很大,養殖管理者要關注每天的天氣變化,並及時調整:

陰雨天要及時給雞群採取供暖設施,防止外界溫度下降引起雞舍內溫度的下降。

北方霧霆嚴重,切不可緊閉雞舍小窗過度保溫,而要保證機械通風,並保證微風常通,不能捂棚。

下霜時,往往白天熱,晚上冷,尤其凌晨的1—5點要注意進風口要適當減小,同時要保證鍋爐的正常供暖工作;

下雪時, 下雪不冷化雪冷,雨雪天過後要及時給雞舍房頂清雪,並適當提高舍溫,尤其是化雪時候。

10、舍內外溫差

舍內外溫差主要是由季節氣候溫差,和晝夜溫差等影響產生,應根據不同季節不同日齡不同時間段,舍內外溫差,合理調整雞舍通風量,供暖及降溫裝置,保障雞舍內環境溫度相對穩定。

11、進風口溫差

在寒冷季節通常舍內外溫差加大,進入舍內的冷空氣需與舍內熱空氣混合預熱以後下落,防止雞群受涼,所以寒冷季節應注意合理使用可調節進風口,調整好進風面積進風口數量角度,保障雞舍負壓和進風風速及進風落點相對穩定,從而減小進風溫差對雞群的影響。同時做好雞舍的密閉保溫工作,防止賊風和漏風影響雞舍溫差進而影響雞群健康。

12、籠內外溫差

在生產當中籠內外溫差經常容易被管理者忽視,通常我們溫度表和探頭測得的溫度為雞舍走道空氣溫度,並非雞群籠內溫度,特別是雞群養殖後期,雞隻散熱較大,且籠內空間減小,散熱困難,所以雞舍通風應考慮雞群生理特點和實際體感溫度合理制定雞舍通風量,來保證雞群體感舒適。

13、雞舍前後溫差

通常雞舍前後溫差是受雞舍進出口及鍋爐供暖裝置影響產生的。寒冷季節應對雞舍門,水簾縫隙,出糞口,及不用的風機進行封閉保溫處理。

對於供暖裝置形成的雞舍前後溫差,可通過調整進風口位置大小,及雞舍風速來縮小前後溫差,【現代雞舍水暖散熱扇供暖通常分為前中後3個溫區,單獨加溫控制,大大減小了雞舍前後溫差,再有地暖橫向鋪設的雞舍也大大減小了雞舍前後溫差】。

14、雞舍左右溫差和舍中溫差

雞舍左右溫差通常是受雞舍建設佈局和外界風向影響,及鍋爐供暖佈局,舍內風機開啟位置等影響,例如朝陽面和背陰面會形成一定溫差,迎風面和背風面同樣會存在溫差。所以做好雞舍牆體保溫,和進風口加設防風罩對減小雞舍左右溫差很關鍵。同時供暖設施不合理也會形成雞舍左右溫差,例如有些雞舍把散熱扇安裝在雞舍一側。

舍中溫差,通常雞舍中部溫度會比較高,因為雞舍中部相對密度最大,散熱較困難,需調好進風口位置大小角度,進風風速風向,及雞舍負壓進風落點,以保證空氣能有效到達雞舍中部,保證舍內通風的均勻有效。減小雞舍中部溫差。

15、風速體感溫差,溼度體感溫差

雞隻的體感溫度是受雞舍風速和溼度直接影響的,雞隻日齡越小風冷效應越大,雞舍風速越大風冷效應越大,空氣溫度越低風冷效應越大。雞舍環境在18攝氏度以上時溼度越大雞群體感溫度越高。反之溼度越小體感溫度越低,只有在溫度下降到18度以下時才會產生溼冷效應。所以雞舍通風換氣應考慮風速和溼度對不同日齡雞群體感溫度的影響,做到因雞通風,同時保持雞舍內溼度的相對穩定。

16、光照體感溫差,飢餓體感溫差

光照在養殖管理當中是很關鍵的,光照直接影響雞群活躍性,同時影響雞群體感溫度,所以關燈時間應注意適當提高雞舍溫度0.5度左右,以減小雞群體感溫度下降對雞群產生的應激。

再有雞群在飽食,和飢餓的不同情況下,體感溫度也是不同的,【用飢寒交迫形容比較貼切】所以控料時間儘量避開雞舍溫度最低時間段,同時單次控料時間不宜過長,以減少飢餓體感溫差對雞群產生應激反應。

總結:只有合理有效的控制好雞舍溫差,才能有效減少溫差給雞群帶來的應激反應,才能保障雞群在舒適的雞舍環境中健康生長,發揮最大生產效能。

現代籠養雞舍通風管理原則解析(實踐應用版)

對於現代大型雞舍,通風管理是成功健康養殖的基礎,只有良好的通風換氣,才能保證雞舍內的空氣良好,雞群才能在舒適的環境中健康生長,而且不易發病。對於雞舍通風,我們只有深入了

現代籠養肉雞春季通風管理要點!

春季氣候多變,乾燥多風,同時溫差較大,疫病多發。對於肉雞養殖,春季管理工作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那麼如何合理掌握春季養殖過程中的關鍵環節,降低養殖風險。就變得尤為重要。那

現代籠養雞舍冬季通風管理要點!

隨著蛋雞、肉雞養殖的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通風管理在養殖管理當中變的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如何做到科學合理的通風管理,是養殖成功與否的關鍵。那麼冬季雞舍通風管理

現代蛋雞舍通風量的科學計算方法!(供參考)

雞舍通風量的科學計算方法一、確定風機的通風量風機風量的定義為:風速V與風道截面積F的乘積,大型風機由於能夠用[風速計]準確測出風量,所以風量計算也很簡單,直接用公式Q=VF便可算

現代肉雞的環境控制技術

隨著現代寬胸塊大型肉雞遺傳育種工作的不斷進展,肉雞生長速度越來越快,飼料轉化效率越來越高。現代肉雞每年都有40-45g的體重進展和飼料轉化率每年有0.02-0.025的提高。肉雞生長速度

現代蛋雞飼養觀念

1、後備母雞的培育是保證高生產水平的基礎:在實際養雞生產中人們往往重視育雛階段(此階段怕死),產蛋階段(直接影響產蛋效能),而忽視育成期的管理(此階段即不會有很高的傷亡,也不能看到直接對產蛋的影響),這就是當前蛋雞生產水平低的主要原因。育成期主要問題

現代肉雞飼養管理關鍵點

隨著現代肉雞遺傳育種工作進展不斷加快,肉雞的生長速度也越來越快,飼料轉化效率越來越高。美國科寶公司2012年釋出的cpbb500肉雞(公母混養)42日齡的出欄體重為27:32g,飼料轉化率為1.70。從世界範圍來看,現代肉雞每年都有40~45g的體重進展,飼料轉化率每年有-0.02

現代肉種雞育雛育成期飼養管理關鍵控制點!

現代肉種雞育雛育成期飼養管理中應確保公雞具有良好的開端和理想的骨架發育。育成期關注飼餵管理,提高採食均勻性和均勻度,特別是控制漏光。遵守體重增長曲線,避免超重,混群前對

禽類呼吸系統解析(一)

氣體交換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功能,即將環境中的氧氣運送給組織,並排出組織產生的二氧化碳。鳥類和哺乳動物維持恆定的體溫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鳥類的運動,即展翅飛翔,是所有脊椎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