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雞均勻度控制及分群管理
一 均勻度控制
1 提供優質全價配合飼料
優質全價飼料是保證育成雞均衡生長的前提,如飼料營養不平衡,適口性差,勢必造成雞採食量或多或少,生長不均勻,甚至還出現營養缺乏症,造成有些雞慢性消瘦,影響群體均勻度。
2加強育雛期飼養管理
優質的雛雞是飼養好種雞的根本,也是保證雛雞均衡生長的首要條件。育雛期的管理是提高均勻度的關鍵,特別是要做好育雛階段的保溫工作,溫差過大或溫度過高過低都影響雛雞的均衡生長。對於籠養育雛,由於各層溫度不一致,上層高,下層低,應將小雞放入上層,大雞放入下層,同時在料量上加以調節,保證雛雞均衡生長。雛雞要進行正確斷喙,如斷喙不好,影響雛雞的採食,有的甚至吃不到料,這樣也影響雛雞正常生長。
3飼養密度要適中
肉種雞的飼養密度應符合本品種的標準要求,只能低於標準,不可高於標準,密度過大,不僅不利於飼養管理,且造成雞隻相互擁護,弱受強欺,有些甚至造成損傷,影響其生長速度,特別是炎熱夏季更不利。一般密度越小,越有利於提高均勻度,降低死淘率。
4要有足夠的水位和料位
料位不夠,造成強吃弱食,甚至有些弱小雞吃不到料(因育成期限料),最終造成強壯的雞更大,弱小的雞更小,甚至慢性消瘦而死亡。若水位不夠,有些雞吃飽而未及時飲到水,影響其對飼料的消化吸收,進而影響生長速度。
5選擇正確的限飼方式
肉種雞育成期的限飼,一方面是為了控制體重,另一方面是有利於提高均勻度,因此限飼方式恰當與否是提高育成質量的關鍵。採用五、二限或四、三限有利於提高均勻度,隔日限雖亦能提高均勻度,但造成的應激太大,影響雞隻的正常生長髮育。
6加快喂料速度
人工喂料用料桶時,應在頭一天就要將料上好,並將料桶懸掛起來,第二天清晨喂料時應先放下料桶再開燈或在雞看不到吃料前放下料桶,使雞隻基本上同時吃到料,儘量做到提早喂料。機械喂料時要使用高速喂器(20~30米/分鐘)在雞能看到吃料前將料槽全部轉到料,必要時,料槽中間補充附料箱。
7供料要均勻
人工上料使用料桶時應儘可能使每個料桶的料量一樣多;使用料槽時上過料之後一定要勻料。使用鏈條喂料器時,在料佈滿料槽的情況下,料機也應不停地轉動,直到料吃完為止。
8減少應激
當雞轉群、接種疫苗或遇有特殊顏色(如紅、黃色等)、異常聲音時都能造成雞群應激,輕者造成驚群,重者造成雞隻損傷,甚至死亡,其結果阻礙雞隻正常生長,對應激較敏感的雞隻生長更受影響,最終使雞群生長不均勻。
9控制好雞舍內環境
雞舍內優良的小氣候環境,如空氣流通,溫、溼度適中,氨氣、廢氣濃度低等,是雞正常生長髮育的環境條件,也是預防雞群發病的前提條件。加強免疫接種,做好帶雞消毒和飲水消毒工作,增強雞體免疫抵抗力。
二 分群管理
如果感覺雞群均勻度不好則儘早稱雞分群,以免均勻度越來越差。接雞前要將育雛工作準備充分,接雞後,將弱小雞隻挑出單獨飼養,與大群制定不同的減光程式,將體重與大群調平。5~7天也可以挑弱小雞增加料量及光照時間,分群前利用免疫或斷喙時將弱小雞挑出進行單獨飼養。
育成期均勻度的控制思想:雞群最好不分或只進行一次稱雞分群。一般在3週末4周初進行一次全群稱重,將雞群分為大、中、小群,通過給予不同的料量來控制體重,提高均勻度。在4周分群后,雞群在9周時均勻度開始呈下滑趨勢,所以要採取補救措施進行調雞工作,可以在8周進行一次。如果
感覺雞群均勻度不理想,也可以進行稱雞分群。調雞要嚴格按照調雞順序——大雞→中雞→小雞,不能越欄調雞。下面是分群的具體做法以及注意事項:
1抽樣稱重
抽樣稱重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它關係到是否能合理準確確定飼料量及確定分群體重標準。體重抽測一般來說,每欄應至少稱取2%或至少50只雞為宜,所用稱具應便於讀數,刻度為lOg,建議「四同」:同一時間、同一衡器、同一地點、同一人員讀數;
2分群前的準備
稱重是分群的關鍵,稱重時要有技術人員在場。分群一般在限飼日進行,這樣一般受體重影響小些,一天體重變化不大,分群更加準確。每個欄稱相同比例的雞數。
3分群
雞舍一般分5~7個欄。根據每個欄密度確定雞數,小雞、特小雞欄密度適當低些。體重低於稱重體重8%為小雞,低於15%為特小雞,高於8%為大雞。由於受稱重抽樣及均勻度影響,應根據分群時已稱欄出的大雞中雞小雞個數適當調整分群時的體重標準。一般調整10~20g,遵循微調多調,以免調節過大。
4挑雞
初步稱雞分群完畢後,清點每個欄雞數,兩人一組,務必要求準確,這對以後料量的確定及分群后均勻度控制至關重要。根據每個欄目標雞數,在欄間進行微調。
5 分群后工作重點
一定保證各欄的雞數準確、每天檢查隔欄網防止竄欄(隔欄網下方50公分處最好是雙層隔欄網),這是保證均勻度的重要前提;全群稱重後要進行抽測評估,每個欄的均勻度應達到95%左右,分群后均勻度80%以上應維持5周以上;否則應分析原因,並採取第二次分群。
6.加強各個欄的雞群管理
(1)小體重雞群的管理:如果分欄後的平均體重與體重標準差距在100克的範圍內,要求在63目齡達到體重標準;如果分欄後的平均體重與體重標準差距超過100克,105日齡前的體重標準曲線相應地向下平移,最終使其在140日齡時達到體重標準;(2)中等體重雞群:分欄後的平均體重與標準體重差距在50克以內,要求在42~49日齡達到體重標準;(3)大體重雞群:分欄後的平均體重超過標準體重100克以上,應該重新繪製體重曲線,使之在56~63日齡達到體重標準;如果9周齡時仍然超重,應重新設定體重標準,這時如果讓雞群的體重回到體重標準,將降低高峰產蛋率及受精率。
分群后大小雞的日常管理細節等必須重視,否則不會有什麼好的效果,費時費力而且增加疾病風險。分群不是次數越多越好,而是通過日常管理控制均勻度,儘量少分群。分群只是均勻度控制不好時的補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