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種雞均勻度控制要點分析

劉厚茹 馬世強

在種雞的飼養過程中,如果說育雛前期是種雞質量、健康情況和成活率的基礎,那麼雞群均勻度的控制則是種雞生產的關鍵,直接決定種雞是否適時體成熟、性成熟、產蛋高峰及產蛋效能的維持等眾多生產指標。對種雞產蛋率和受精率的發揮起著決定性的意義。

影響雞群均勻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環境因素,外界氣候和舍內溫度、溼度、通風和光照等;②飼養密度大小、採食和飲水的位置,尤其是料位的充足性;③飼料的性狀、營養、質量和分配狀況等,粉料、顆粒料和顆粒粉碎料採食速度和採食時間以及適口性是不同的,按照採食時間從長到短排列順序應該為粉料、顆粒粉碎料和顆粒料;④墊料質量;⑤飼餵器型別以及飼料型別之間的變化過程不能突然更換,應該經過3~5天循序漸進過渡過程;⑥飼餵程式的選擇和變化,避免每週加料明顯變化和限飼程式過於嚴重;⑦斷喙因素,斷喙最好由專業技術人員操作,所以斷喙尺度標準要統一;⑧應激因素,比如轉群、免疫、稱重等;⑨調群、分群不及時,稱重衡器的準確性、體重抽樣方法和正確的數學計算;⑩疾病因素,比如球蟲免疫失敗發生球蟲病,則會對日後均勻度控制有很大的影響。當然,均勻度在很大程度上與雛雞到場時大小的差異性和開食飲水的時間性也有很大的關係。

均勻度控制要從細節著手,從雛雞抓起,時間越早越有利。前期主要是將種雞的骨架體態拉大,促使其生理髮育,為體重均勻度和性成熟打下堅實的基礎。制定各階段均勻度的標準尺度,從實際出發,做到有據可依。抓好均勻度最關鍵有四點:①全群稱重後按大小分欄,分體重管理;②保證各欄雞數準確性;③料量計算準確並稱料準確和稱重準確;④料位要充足,保證飼料能在最短的時間均勻分配到各料桶或料槽中。

第一,全群稱重後按大小分欄,可以按體重大小針對性分欄飼養。加強體重偏小雞的飼養管理,適當加大料量,增進骨架和體重朝標準貼近。控制大體重雞群的生長速度,適當進行限量飼養,使得體重也逐漸靠近標準體重。具體全群稱重的方法為首先要隨機選取雞群5%的比例進行抽重,然後計算好平均體重;以平均體重正負百分之十為範圍,找出整群所稱雞隻的合格數佔總數的比例,可以大體分大、中、小三個檔次,一般中雞佔到大群的70%~80%,小雞和大雞各佔大群的10%~1 5%;每隻雞都要用稱進行精確稱重,按照事先確定的體重區間段進行分群。在實際的全群過程中要根據每欄飼養面積和種雞所在體重段合理分群,靈活排程,確保分欄後的單欄末和9週末。

限飼日以目測或稱重挑雞調群,在接種疫苗時將大小雞挑出,放入相應雞群中,以後只要低於標準均勻度,立即進行全群稱重。在調整各欄均勻度時,只能一級一級進行調換,不能越級調換,比如大雞和小雞不能直接進行調換。每個小欄雞數在500只左右,o~6周齡各欄體重範圍不超過30克,7~12周各欄體重範圍不超過40克,13周以上各欄體重範圍不超過50克。如果後期均勻度低於標準的均勻度,可以在合群之前再進行全群稱重調整。

第二,各欄的雞數一定保證準確無誤。在生產過程中,由於死淘、免疫和挑雞轉群時記錄不準確、圍欄有漏洞或隔欄門不及時關閉發生串欄等眾多原因會導致圍欄雞數不準確。全群稱重分欄後,要單獨進行各欄點數並記錄(可以利用免疫時機進行點數核對各欄雞數準確性)。在日後管理過程中,要每天抓細節管理,強調工作責任心問題,死淘雞隻、轉群后要及時做好記錄,重新做存欄記錄表。每天檢查圍欄是否有漏洞和及時關閉隔欄門,從小工作、小細節抓起,避免因雞數量問題,影響到料量分配、料位等一系列問題。

第三,各欄有了準確的雞數後,要根據週末稱重計算平均體重與標準體重的差距並記錄周增重以確定下週加料幅度。計算各欄的料量,用每隻雞每日料量乘以欄內雞數得出總料量。各欄的料袋要用油筆標明欄號,以免弄錯導致種雞採食料量不準確。由此可看出雞數量準確的重要性。稱料也要準確無誤,減小誤差。每次在稱料之前都要對度量衡進行校正歸零,這是確保稱料準確的前提條件。

第四,料位要充足。保證飼料能在最短的時間均勻分配到各料桶或料槽中。料位一定要根據雞齡大小和雞隻數量來確定,在17周之前最好用手工加料的方法,因為在前期分欄飼養過程中,由於大小雞採食速度不一樣,使用自動分配料線裝置不當的話會導致採食量的差異,最終使得均勻度不好控制。使用手工加料方法,保證料位充足,在前一天夜裡把料新增到料桶中,在第二天早上以最快的速度將料桶放下,將種雞能均勻排程開,確保同時吃料。如果使用自動分配料線裝置,則要根據綜合考慮料線本身的特點,根據雞齡和雞隻數量調整好各欄下料速度和料量。最好按理論值讓種雞實際能獲得準確的料量,保證其體重的增加、骨骼的發育和各欄的均勻度。當種雞採食速度加快時,應該採取合適的限飼方法,讓各欄種雞能獲得足夠的料量。限飼方法要逐漸過渡,儘量減輕對種雞的應激,因為限飼本身對種雞已經是不小的應激。採取限飼方法時要考慮種雞的品種,採食速度和採食時間等。有些品種不適宜用比較厲害的限飼方法,限飼則要輕,採取1/6或2/5限飼即可。

生產過程中不但要提高成活率,而且要提高全群的均勻度,重視控制均勻度的重要意義。體重均勻度和骨架均勻度同等重視,體重均勻度良好但骨架均勻度差,會導致雞群身體發育狀態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控制好均勻度,對確保種雞的體成熟和性成熟的同步性,提高種雞整個生產週期的生產成績,確保獲得更高的產蛋率和受精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種公雞育成期的飼養管理要點

隨著國內肉種雞規模化養殖的快速發展,肉種雞的飼養技術逐漸趨於完善。但往往是注重產蛋期而忽視了育成期,本文將對育成期種公雞的飼養管理進行簡單闡述。一育成前期的飼養管理(6~90周)1保持均勻度,控制體重此工作重點主要在6~12週期間,雖然選種後公雞均勻度

一週齡開始重視肉種雞勻度

雞群的均勻度是肉種雞育成期一個很重要的標誌,是影響肉種雞生產效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根據肉種雞育成期均勻度高低,可以預測雞群開產整齊性、產蛋率、產蛋高峰期、蛋重均勻程度及雞群存活率。為了提高肉種雞的生產效能,從第一週開始就應該重視均勻度,打下一個紮實

如何提高肉種雞均勻度

肉種雞的均勻度廣義地理解為體重、體型和性成熟均勻度,並不是單一的、狹隘的體重均勻度。體重均勻度比較直觀,是整個飼養過程中都應該重視的工作。而體型均勻度要在15周齡前達到要求,因為此階段是骨骼發育的重要時期,所以必須要讓此階段的雞群體重達到標準體重,有

提高肉種雞勻度的對策

第一天就開始重視均勻度均勻度從雞苗出殼就需要重視,而且是貫穿整個時期,並且前期重於後期,骨架均勻重於體重均勻,控制均勻度的目地是讓雞群同時產蛋,千萬不要忽略種雞體況的評估而一味的最求體重的均勻,那就適得其反了。不要一味的認為均勻度是育成期控制的

春季飼養肉種雞如何提高勻度

均勻度是指雞群中每隻雞體重大小的均勻程度。它是肉種雞育成期一個很重要的技術指標,均勻度的高低既能檢驗育成期限飼的效果,又能預測雞群的生產效能。均勻度高的雞群,開產一致,產蛋高峰突出而持久,累積產蛋數,種蛋合格率高。所以要使雞群多產蛋產好蛋,就得從方

種雞勻度控制及分群管理

均勻度控制1提供優質全價配合飼料優質全價飼料是保證育成雞均衡生長的前提,如飼料營養不平衡,適口性差,勢必造成雞採食量或多或少,生長不均勻,甚至還出現營養缺乏症,造成有些雞慢性消瘦,影響群體均勻度。2加強育雛期飼養管理優質的雛雞是飼養好種雞的根

春季飼養肉種雞提高勻度的方法

均勻度是指雞群中每隻雞體重大小的均勻程度。它是肉種雞育成期一個很重要的技術指標,均勻度的高低既能檢驗育成期限飼的效果,又能預測雞群的生產效能。均勻度高的雞群,開產一致,產蛋高峰突出而持久,累積產蛋數,種蛋合格率高。所以要使雞群多產蛋產好蛋,就得從方

父母代種雞的免疫要點

一滴鼻點眼主要用於一些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疫苗(ND,IB等)。經過滴鼻點眼可建立較好的區域性粘膜免疫,缺點是,勞動量大,易出現漏免雞隻。採用此方法應注意:①免疫過程中,未開啟疫苗應存放在保溫箱(泡沫箱)內,使用冰袋將箱內的溫度保持在冷藏狀態。②稀釋疫苗要使用

現代肉種雞育雛育成期飼養管理關鍵控制點!

現代肉種雞育雛育成期飼養管理中應確保公雞具有良好的開端和理想的骨架發育。育成期關注飼餵管理,提高採食均勻性和均勻度,特別是控制漏光。遵守體重增長曲線,避免超重,混群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