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種公雞育成期的飼養管理要點

隨著國內肉種雞規模化養殖的快速發展,肉種雞的飼養技術逐漸趨於完善。但往往是注重產蛋期而忽視了育成期,本文將對育成期種公雞的飼養管理進行簡單闡述。

 一 育成前期的飼養管理(6~19周)

1 保持均勻度,控制體重  

此工作重點主要在6~12週期間,雖然選種後公雞均勻度會在95%左右,體重也比較接近標準,但是公雞的控制難良較大仍需採取多項措施:(1)將公雞密度保證在4只/平方米左右;(2)用小欄(每欄200只左右)飼養可以保證均勻度;(3)每週進行稱重,在10周齡時再次進行分欄,對喙不好的公雞進行修喙;(4)選種完成後可根據雞群狀況對公雞進行1~3天的限飼,以便降下150~200g,然後再低料量(6周65g左右)恢復給料,更換為低能值飼料;(5)與母雞一致採用4~3限飼直至16周,使胸肌逐漸減少,龍骨前端擡高,且體重達到標準體重範圍,最多不超過標準體重的10%;(6)此階段正是雞隻肌肉、肌腱組織和韌帶發育的關鍵時刻,要保證墊料乾燥不可過早搭建地板對公雞關節造成損傷。

2 注重周增重,保證生殖系統發育和良好體型的培育

13~20周是生殖系統(特別是睪丸)開始發育和體型完成塑造的關鍵時期,體重增長不能看絕對體重而要以周增重為主,即使超重也不能強行將體重拉回標準,否則會對睪丸發育造成永久損傷,只有保持體重增速與標準一致才能保證公雞生殖系統發育不遲滯,體型塑造不受影響。

(1)生殖系統發育

研究表明塞爾託利細胞的數目和精子的產能之間存在高度的相關}生,8到12周齡時精子最大產能的潛能得到確立,在12周齡前造成的損害是不可逆轉的,後期可以通過飼料配方等措施提高公雞的精子質量,但是精子數量在後期任何措施都是無效的,所以我們要從8周開始注意飼料、體重控制,飼料質量以及雞舍環境(尤其避免高溫),避免出現影響公雞生長髮育的應激情況,在13~20週期間通過持續漲料來不斷刺激公雞發育,維持體重增長和睪丸發育所需,確保睪丸對第一次光刺激的反應。此階段飼料既要保證公雞粗蛋白的攝入量,同時限制能量防止超重太多。睪丸發育情況可以根據雞冠觀察。

(2)培育良好的體型

12周時體格大小完成90%的發育,13~20週期間主要進行體型的塑造,根據雞群狀況不斷調整料盤和水線高度,使公雞採食水料線時略微費力,有利於鍛鍊雞的脛骨和腿肌,使其胸骨與地面呈45度角,避免弓背,利於以後的爬跨交配。

二 育成後期的飼養管理(20~25周齡)

經過了20周的發育,公雞各方面準備工作基本完成,育成期即將過渡到產蛋期,現階段主要是檢驗、加光、混群和公母分飼工作。 

1 檢驗育成期管理成果並做最後調整

在此階段檢驗公雞均勻良及發育情況不能只盯著體重,還要檢查公雞體型狀況,更確切的說是胸型。通過對胸肌評分檢驗公雞發育情況及均勻度,確定下一步給料方案。20~25週期間每週至少檢查一次胸型,此階段最好的胸型是在2~3 分之間,25週末料量在120g左右。

2 混群

混群一般在20~23周之間進行,混群過早公母分飼難度較大,混群過晚不利於公母分飼和公母雞和諧相處。

(1)混群前要對公雞進行最後一次選種,應選第二性徵明顯,體態無異常,斷喙整齊,腿和腳趾強壯且盲,羽毛光亮,體型直立,肌肉健壯發達的種公雞,同時體型相近的儘量放在同一欄內,對不合格公雞進行休整(修喙等)或淘汰。

(2)混群比例一般在8%~10%之間,根據不同的混群時間和公母f性成熟情況具體實施有差異。在20周前混群則可一次混入足量公雞(8%~10%),加光後根據公母性成熟一致性及相處程度採取措施,若公雞野性大則適當挑出1%~3%公雞,待母雞適應後再緩緩補足;22周齡先混5%成熟的公雞,在23周齡再混2%,在24周齡再混餘下的2~3%的種公雞;也可以在22周齡,一次性混進9%~10%的公雞,在30周齡時,把那些發育不好、肛門顏色較淺、交配不活躍、特重或特輕的公雞挑出(2%左右),及時淘汰或更換。

3 公母分飼

混群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公母分飼的訓練,此訓練過程要持續最少4周,訓練工作做得越好產蛋期公母分飼效果就越好,體重控制就越簡單,受精率的穩定性和持續性越好。

(1)公雞不吃母雞料

限制公雞偷吃母雞料,主要利用公雞冠子大,頭部寬的特點,例如鏈式料線防棲柵的母雞料位寬度為45mm高度65mn(通過加裝PVc管或貼上封條控制),公雞無法將頭伸入料線內吃到母雞料,若混群過早則可為公雞加裝鼻棍;盤式料線通過調節內格柵檔位控制寬度和高度更易做好公母分飼。

(2)母雞不吃公雞料   

限制母雞偷吃公雞料,主要利用公雞身高高於母雞的特點。公雞料線高度根據混群時公雞身高不同,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3)公母分飼訓練

公母混群前幾周要儘量使用混群后使用的飼餵器,杜絕公雞使用母雞飼餵器,杜絕母雞使用公雞飼餵
  器;混群后訓練初期必須保證人員充足,喂料時要保證各欄有人(根據雞數確定人數,500只至少需要1人),放下公雞料線後要及時將母雞料線上的公雞抓到公雞料線上,公雞料線上的母雞抓到母雞料線上;如果條件允許可在公母料線間懸掛網子,喂料結束後將網子撤除。

4 加光

加光工作一般在21~23周之間公母雞同時進行,為了保證加光時機的正確,具體加光方案的制定要全面考
  核公母雞發育情況,加光後公母雞第二性徵發育迅速,必須根據現場情況及時調整,確保公母雞發育良好,相處和諧。

(1)公母體重差異

公雞體重過大會導致公雞間爭鬥加劇,死淘增加,同時會使母雞害怕公雞,交配次數減少,成功率降低;母雞體重過大會造成公雞害怕母雞引起「社會閹割」,也會造成公雞之間爭鬥加劇死淘增加。公母體重必須有一個合適的差值,公雞體重要略大於母雞,20周時公母體重差異最大可為680g,25周時公雞體重比母雞重20%左右,整個產蛋期公母體重差異應該在15%~20%,若差異超過40%會嚴重影響受精率。

(2)體況發育情況決定加光確切時間   

加光前必須對公母雞進行評分,公雞主要檢視換羽、胸肌、體重及雞冠等;母雞主要檢視脂肪累積、恥骨開口、換羽、體重、雞冠等。80%準備完成後方可加光。

(3)加光後公雞睪丸發育情況

加光後2~3周是睪丸快速發育的時間,必須保證每週都有漲料(至少1g),以維持公雞的快速生長,若在18~23週期間對公雞過分限飼會嚴重影響精子的產生。伴隨著睪丸的快速發育,公雞的雞冠、肉髯也快速變大變紅,研究表明雞冠大小和睪丸大小呈正相關。

(4)加光公雞管理

伴隨著第二性徵的快速發育,公母逐漸進入性成熟階段,公母性成熟不一致時會對受精率造成重大影響,需要及時的採取措施,儘早矯正。

公雞發育過快,母雞躲著公雞,地板下母雞較少,公雞追母雞嚴重,部分母雞未成熟時被強行交配後一生懼怕公雞,母雞死淘也會因交配造成的外傷大量增加。此類情況可將公雞比例適當降低(7%~8%),同時人員在地板上走動將母雞趕下地板(動作必須輕,不能引起母雞飛竄、炸群),若墊料區有水線可啟用中間水線吸引母雞下地板,等到母雞大量下地板,公雞追母雞情況減緩時將公雞比例逐漸調回並逐漸取消轟雞等措施。

母雞發育過快,公雞未及時交配。此類情況較少,一旦出現要立即檢查公雞的水、料、溫度、光照以及公母分飼(母雞是否吃公雞料)等因素,將不利因素排除後還應適當增加公雞料量,促進公雞快速發育。

育成期公雞管理重點是根據公雞不同的發育階段採取不同的飼養管理措施,既要保證營養需要也要控制體重和體型達標。體重控制是飼養種公雞的關鍵,其成敗又與公母分飼的效果分不開,只有從營養和管理方面重視,才能充分發揮種公雞的遺傳潛力,提高種用期間的生活能力和種用價值。

嶺南黃種公雞飼養管理

為了提高父母代種雞全期種蛋受精率、孵化率,確保商品代肉雞能更好發揮其生產效能,父母代種公雞的飼養管理亦應重視。1.種公雞育雛、育成期的飼養管理與對應配套種母雞類同,只是其

現代肉種雞育雛育成飼養管理關鍵控制點!

現代肉種雞育雛育成期飼養管理中應確保公雞具有良好的開端和理想的骨架發育。育成期關注飼餵管理,提高採食均勻性和均勻度,特別是控制漏光。遵守體重增長曲線,避免超重,混群前對

野雞飼養管理要點

掌握進苗時間按消費習慣,雄性肉山雞95日齡~105日齡上市,體重2斤~3斤,羽毛豐滿,出現七彩外觀;而雌性肉山雞上市要求不嚴格,體重約為1.5斤~2斤,所以常以公雞為準計算上市日齡(即

青年雞的飼養管理要點

實際生產中,通常按照營養需求和生理特點將青年雞分為育成前期(7w-12w)和育成後期(13w-17w)。在這兩個階段中,很多客戶認為青年雞不產蛋,飼餵品質一般的飼料,目的是為了節約成本,同時按

種公雞的生產管理細節

對於肉種雞培育的目標,我們一般都認為:種公雞達到性成熟時要腿長、腿強壯、體型直立、胸肌發育良好、腳趾正常不彎曲、結構勻稱、羽毛有光澤、雞冠肉垂大而鮮紅(第二性徵明顯)、目光明亮有神、睪丸發育良好。育雛育成階段(1)要保證雛公雞1~7日齡迅速增長,並在1

公雞不同生長階段的管理措施

一育雛階段雞隻整個一生中最初的72小時尤為重要,這不僅能確定其抵禦疾病侵襲的能力,心血管系統的發育和全身羽毛的生長狀況,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這最初的階段決定著雞隻骨架的發育。只有育雛育成期種公雞得到良好的骨架發育,它們才能在整個產蛋期進行有效地交配。

肉種雞管理要點(極簡版)

育雛育成要點(0-21周)為達到最佳飼養效果,公母應分開育雛和育成直至性成熟(22周齡)。▲飼餵和飲水管理飼餵位置■料盤:1-10日齡=1/50-100只母雞■鏈槽式喂料器:10日齡-4周齡=7.6釐米

立體籠養肉雞飼養管理要點

一、分群立體養殖肉雞多采用整體育雛,當雛雞密度過大時要適時分群,確保雛雞體重均勻,第一次分群一般在12~16日齡,分群過早,由於體型太小,容易在育成籠縫隙中鑽出,還會造成空間

蛋雞開產6要點!

1.飼養密度太大我國蛋雞生產的主要形式是小規模、大群體。由於受資金、場地、裝置等因素的限制,或者飼養者片面追求飼養規模,養殖戶育雛、育成的密度普遍偏高,第一週的育雛密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