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種雞管理要點(極簡版)
育雛育成要點(0-21周)
為達到最佳飼養效果,公母應分開育雛和育成直至性成熟(22周齡)。
▲飼餵和飲水管理
飼餵位置
■ 料盤: 1-10日齡= 1/50-100只母雞
■ 鏈槽式喂料器:
10日齡-4周齡= 7.6釐米/只母雞
5-22周齡= 15.2釐米/只母雞
■ 盤式喂料器:
10日齡-4周齡=20只母雞/個
5-22周齡=10只母雞/個
■ 公母混養(不建議)
鏈槽式喂料器:16.5釐米/只
盤式喂料器: 9只/個
飼餵方法
■ 育雛料:1-21日齡
■ 每日飼餵:1-28日齡
■ 29日齡前不要使用4/3制或隔日飼餵方法
■ 2-4分鐘內應將飼料全部分配給整個雞群
■ 額外加料飼餵
飲水位置
■充足的育雛飲水器
■鍾型飲水器:80只/個
■乳頭飲水器:10只/個
■杯式飲水器:25只/個
▲體重
每週抽樣稱重並計算出平均體重和均勻度。
4周體重最重要,雞群要健康,均勻度要良好
■體重達到相應品種標準要求
■確保雞群15-22周時的體型要有適當的豐滿度
■避免忽高忽低不穩定的生長模式
▲ 雞舍環境
光照
■ 不要提前給光
■ 3-22週期間每天8小時光照,0.5-1.0燭光(5.4-10.8勒克斯)
■ 密切注意遮黑系統,不要有漏光現象
溫度和相對溼度
■ 接雛前一定提前預溫,切不可為了節省燃料費用減少預溫時間
■ 關注墊料及牆面、裝置溫度
■ 每週降低2.7℃直至達到20℃左右
■ 舍內最低保持相對溼度為50-60%
通風
■ 舍內的空氣交換速率為每45-60秒鐘換氣一次
■ 空氣流速不應太快,以防雞隻受涼
▲措施與免疫
斷喙
■ 第5-7日齡對公雞進行斷喙(操作不當會降低均勻度)
球蟲控制
■ 抗球蟲藥物
■ 球蟲活苗(避免免疫反應強烈)
■ 至關重要:防止雞群出現均勻度和繼發性吸收不良等問題
免疫程式
■ 滅活苗
■ 活苗(避免免疫反應強烈)
■ 免疫程式必須根據當地該疾病的流行程度而定
■ 免疫的實施技術和適宜的體重有助於降低潛在的負面影響
(22-65周)
▲產蛋期的管理
公母比例
■ 22-26周齡期間每100只母雞6-8.5只公雞
■ 27-65周齡期間每100只母雞8.5只公雞
■ 公母比例可根據實際公雞質量及受精率等情況靈活調整
■ 整個生產週期隨時淘汰不合格的雞
▲飼餵和飲水管理
採食位置
■ 鏈槽式飼餵器:15.2釐米/只母雞
■ 盤式飼餵器:10只母雞/個
飲水位置
■ 鍾型飲水器:80只母雞/個
■ 乳頭式飲水器:10只母雞/個■ 杯式飲水器:25只母雞/個
▲雞舍環境
如需將育成雞群轉群至產蛋雞舍,轉群工作應在六小時之內完成,轉群后要密切觀察雞隻,確保所有雞隻能夠採食和飲水。
光照(暖光燈:2600-2800K)
▲體重
確保產蛋前母雞的體重生長曲線,獲得良好的高峰產蛋效能。
高峰後期及時減料,確保產蛋高峰後的體重曲線,以求持續穩定的產蛋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