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雞管理關鍵要點解析
種雞管理
1、第一週體重達標的關鍵點?
A、育雛期開食料面積:整舍育雛用紙最少鋪50%以上,區域性育雛要鋪舍75%以上。
B、飼料量放雞前要布足,至少在開食紙上都布上料。
C、研究發現雞最喜歡飲用10-14℃的水。
D、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間。
E、第一週確保肛溫為40-40.6 ℃。
2、公雞育成期體重控制思路?4周體重達到多少?脛骨長達到多少,有沒有標準?
確保體重達標,第4周的體重達到690克,前四周的蛋白積累是192克,脛骨長度標準是73毫米。
3、全群稱重分群之後,大、中、小雞如何重新給料?
4、育成期光照強度,手冊標準5~10Lux,育成其光照強度對於雞隻生長髮育有什麼影響?是高點好還是低點好?
育成期光照要求5-10Lux ,這個光照強度方便雞群在雞舍分佈也不影響工人在舍內日常工作的開展,由於對於遮黑式舍產蛋期光照強度一般為50-100LUX。主要是平衡考慮公雞光照強度70Lux為好。
5、5周、15周、20周,實際體重與標準比較,大一些好嗎?還是小一些好?大或小的比例多少合適?
育雛育成最好實際與標準體重一致,一般上下2%左右可以接受。
6、16~20周體重增幅多少為最佳方案?
使用科寶推薦的標準需要母雞體重從16周(112天)到20周(140天) 最低增加36%。為了達到36%的增重,在正常情況下飼料必須至少增加42%(或比增重高出6%)。在此期間不要按體重給料或使用固定的加料方法。16周後,所有的母雞應逐漸朝著胸型# 3發育、在21周之間應該是#3和#4。在某些情況下,母雞體況延遲,(胸型評分和脂肪沉積)38 - 40%的體重增加是必要的。骨架的均勻度,胸型的均勻度,恥部脂肪沉積和體重均勻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性成熟的均勻度、產蛋高峰及永續性。
7、產蛋高峰期如何正確的減料?減料的指標是哪些?如何避免降蛋過快?
高峰時正確喂料的話維持高峰料量2- 3周,然後慢慢減少(每週最多為1克),直到飼料總降幅為5% - 7%。更多的飼料減少是可能的,根據您當地的條件,包括從冬季到夏季期,取決於產蛋2號料的能量規格。
8、如何解決產蛋初期51克以下小蛋比例偏高的問題?
研究表明,雞群開產前的蛋白累積值與蛋重有相關性,蛋重與母雞體重也有很高的相關性,如果產蛋初期的小蛋比例明顯偏高,請考慮從這兩方面入手。
9、現場管理中如何減少雙黃蛋比例?
雙黃蛋比例高主要與21~25周的增重幅度密切相關,建議在管理上按照科寶推薦加光要求,20~21周評估雞隻時完全符合加光條件,避免由於推遲加光帶來21~25周之間體重的過度增加。
10 科寶地面蛋比例高,怎麼訓雞減少這種情況?
A、育成期舍內提供鍛鍊的棲息架;
B、混群加光後至到高峰,至少每小時要進去沿產蛋箱兩側走動(抱雞上窩),以讓雞隻感覺到產蛋箱處是最安靜,使其每一枚蛋產到產蛋箱內。
C、選擇佈局合適的產蛋箱,如果是自動產蛋箱要考慮寬度及傾斜角度對於雞隻的影響。
D、可以考慮使用引窩蛋。
E、均勻的光照,避免出現明顯的暗處。
11、45周以後體重超標7%,往後是優先控制體重還是優先產蛋,兩者如何選擇?
45周之後,由於雞隻開始為換羽做準備,開始沉積肌肉,並降低脂肪比例,產蛋持續性的前提是在此階段始終維持體重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