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雛雞飼養關鍵技術的五大要點!

  一、雞苗體重的選擇

蛋重的70%約等於孵化出雛雞的重量,隨著種雞日齡的增加,蛋重增大,雞苗體重增大,由此通過雛雞體重回溯種雞周齡,並且通過後期跟蹤判斷所出現的問題。下表資料是羅斯308種雞蛋重與周齡之間的關係:

  由上表可以看出:

雛雞低於38g,種雞處於產蛋前期,雞苗會出現開食晚和出欄時間延後的情況。

養殖戶有接到36g的雞苗,雞苗到舍後兩天進食量較小,從第三天恢復正常,養殖戶比較擔心,但後期生長正常,只是出欄時間拖後了三天。

雞苗體重過小會出現生長效能不佳的情況,雞苗體重過大對應於種雞產蛋後期,在對細菌微生物使用抗生素治療時出現了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反映出大體重雞苗出現有耐藥性強的情況,但是生長效能要優於小體重雞雛。

養殖戶普遍反映39-45g之間的雞苗養起來最得心應手。

  二、母源抗體水平

通過實驗室監測資料來看大多數雛雞苗的NDV、H9、H5母源抗體平均水平均在8以上。

良好的母源抗體水平是雞群前期抗病力的基礎,母源抗體水平的高低也是確定雞群首免日齡的依據,因此,臨床中對雛雞1日齡母源抗體水平的關注顯得尤為重要。

  三、肌胃狀況

通過對雛雞肌胃的剖檢發現1日齡雛雞肌胃角質層潰瘍皸裂比較嚴重,有專家指出雖然雛雞肌胃不健康,但是採食後會進行修復,不會對後期的採食和健康狀況造成太大影響。

但是通過對後期雞群的持續跟蹤發現,雛雞肌胃損傷嚴重的雞群后期都會出現肌胃炎和腺胃炎的情況,造成雞群生產效能下降,生產效益降低。

  四、卵黃比重

雛雞飼養管理的質量直接關係到雞的生長髮育狀況、生產效能、成活率等,與養殖效益密切相關,因此育雛是很關鍵的,育雛成敗卵黃吸收很關鍵,卵黃吸收越整齊完盡,雛雞越健壯。

雛雞出殼後有一部分卵黃是殘留的,以供雛雞3日齡內部分營養的維持和母源抗體的供應,從而保證雛雞的營養需求和對疾病的抵抗力,而常常會因為育雛出現的一些問題而導致雛雞卵黃吸收不完全,影響雛雞質量。

1、溫度不適

溫度驟變、不均勻都會影響雛雞卵黃的吸收。

溫度過高,雛雞的體熱和水分散失受到影響,食慾減退,易患呼吸道病,生長髮育遲緩,死亡率升高。

溫度過低,雛雞不能維持體溫平衡,相互擁擠,會導致雛雞呼吸困難,卵黃停止吸收甚至造成雛雞死亡。

2、溼度不宜

由於雛雞舍內溫度較高,且舍內水源較少,極易造成舍內環境乾燥,從而影響雛雞卵黃的吸收。

3、飲水不足

雛雞飲水充足是提高育雛成活率和培育壯雛的關鍵措施。

首先,雛雞剛出殼後卵黃囊內的卵黃還未完全被吸收,這部分營養物質需要3-5天才能基本完全吸收,同時因為呼吸和排糞導致大量水分丟失,做好飲水工作,可有效促進卵黃囊內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對雛雞生長髮育有利。

其次,雛雞經過長途運輸和抓運過程會產生應激反應,導致體內水分流失。

最後,雛雞進舍後,舍內溫度較高或過低容易造成環境乾燥,雛雞排洩也會造成水分流失。若雞群中部分雞隻飲水不足,會影響卵黃的吸收,導致雞群出現許多弱雛。

4、開食時間不準

適時開食是育雛工作的重要環節,適時開食有助於卵黃吸收、胎糞排出,促進雛雞的生長髮育。

開食過早會因消化器官脆弱而受到損害,開食過晚則會消耗體力和營養物質,不利於雛雞發育。

雛雞開食多在孵出後12-24h,這段時間開食死亡率最低,在雛雞充分飲水3h後,有6-7成雛雞可以隨意走動,有一半雛雞有啄食行為開食為宜。

筆者針對不同批次、不同廠家雞苗進行剖檢稱重,發現卵黃佔體重比值由4%到12%不等。

對於那種體重相差很多、並且卵黃比較小佔據較大比例的雞苗,一般會懷疑這批雞苗是否為同一批次和1日齡的雞雛,這也就會對後期的飼養管理過程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卵黃比較大的雞苗也要通過對溫度、溼度和開食時間的控制來促進卵黃的吸收。

  五、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陽性率

通過近期對雛雞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的檢測發現檢出率明顯升高,沙門氏菌檢出率由不到10%上升到了30%,有些樣品達到了62.5%,大腸桿菌檢出率由30%到80%不等。

雛雞飼養關鍵技術

育雛是養好雞的關鍵,雛雞飼養管理的好壞,是養雞生產中的一個關鍵環節,不僅影響雛雞的生長髮育和成活率,還影響生產效能,從而影響經濟效益,因此,必須針對雛雞的生理特點,採取

土雞生態養殖技術要點

選好飼養場址場址的選擇是飼養生態雞的關鍵,要考慮綜合性因素,如土地面積、地勢、土壤、朝向、交通、水源、電源、防疫條件、自然災害及經濟環境等。養雞場不宜選擇在人煙稠密的居民住宅區、工廠集中地、交通來往頻繁地或畜禽貿易場所附近,宜選擇在較偏遠而車輛

籠養肉雞飼養管理的幾個技術要點

針對籠養肉雞,在實際養殖生產時,容易發生或注意不到的幾個技術要點,我們今天就在這裡跟大家一起聊聊這個話題。一、消毒雛雞進場前5天徹底清洗消毒,對料槽、飲水器清洗消毒,雛

肉種雞飼養的關鍵技術

一溫度和溼度控制雛雞進舍前要提前24-48小時進行預熱,地面墊料溫度要隸達到32℃。1~7日齡雞舍溫度控制在29~32℃,保溫傘下溫度為40.5℃;8~14日齡舍溫在28~29℃;15天以後可以降到26.7℃;從15日齡開始,雞舍溫度控制指的是雞體感溫度的控制,主要包括氣溫、風

立體籠養肉雞飼養管理的八個技術要點

一消毒雛雞進場前5天徹底清洗消毒,避免用火鹼等有腐蝕性的消毒液,防止裝置損壞,然後用甲醛燻蒸,並將門窗封嚴,24小時後開窗通風,此時進出雞舍的人員一定要嚴格消毒,以免破壞消

雛雞質量挑選與育雛管理技術要點

一、雛雞的挑選雛雞在孵化場孵出蛋殼,並從出雛器轉移出來後,就已經經歷了相當多的操作,如挑揀分級,對出殼後的雛雞進行個體選擇,選留健雛,剔除弱雛和病雛,公母鑑別,有的甚至

蛋雞育雛期的飼養管理技術

雞成敗的關鍵在於育雛,育雛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雛雞的生長髮育、成活率、雞群的整齊度、成年雞的抗病力及成年雞的產蛋量、產蛋高峰持續時間的長短,乃至整個養雞產業的經濟效益。因此搞好雛雞的飼養管理十分重要,下面我們就從以下十點談一下雛雞的飼養管理,供廣大養雞戶

肉雞育雛的關鍵技術

雛雞出生後的保管、運輸和育雛管理非常重要。特別是雛雞出生後的前48小時,管理環節中任何失誤都會影響雞隻遺傳潛力的正常發揮。在實際生產中,這些環節的管理很容易被忽視。因此,為

春季育雛關鍵技術

一消毒雛雞入舍前應先將雞舍徹底清掃沖洗乾淨,然後用福爾馬林(甲醛)和高錳酸鉀進行燻蒸消毒,關嚴門窗12~24小時後,開啟門窗通風換氣。所有用具用0.2%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消毒。做完這些工作後,方可接雛入室。二飲水雛雞開食前,首先要給予飲水,最初幾天,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