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雛雞飼養關鍵技術

育雛是養好雞的關鍵,雛雞飼養管理的好壞,是養雞生產中的一個關鍵環節,不僅影響雛雞的生長髮育和成活率,還影響生產效能,從而影響經濟效益,因此,必須針對雛雞的生理特點,採取相應的措施,搞好雛雞的飼養管理,以提高雛雞的成活率,更好地提高雞的生產效能。

1.育雛前的準備工作

1.1育雛舍的維修及育雛用具的準備和消毒:進雛前1周,將育雛舍維修好,並備齊育雛用具:料盤、飼槽、飲水器等,一併徹底清洗,然後用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燻蒸消毒24小時(每立方米空間以15g高錳酸鉀與30ml福爾馬林的比例為宜),最後用百毒殺等消毒藥進行徹底消毒備用。

1.2飼料、藥品及疫苗的準備:育雛前,準備好營養全、易消化、適口性好的不同日齡的雛雞料,育雛常用藥(如氟哌酸等)和消毒藥(如百毒殺等)以及防疫程式所涉及的全部疫苗(如馬立克氏病疫苗等)等。

1.3 預熱育雛舍:進雛前1~3天(一般夏季1天,春季2天,冬季3天)雞舍開始升溫預熱,使室內溫度達到32℃左右。試溫時,為避免汙染已消毒的房屋及用具,要嚴格按照衛生防疫要求進行。

2.保證進雛質量

雛雞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雞的生長髮育、成活率及生產效能,影響飼養效果,所以,進雛時要嚴把質量關,儘量選擇健康雛雞,將弱雛或殘次雛雞及早淘汰。

3.創造適宜雛雞生長的環境

3.1溫度:雛雞調節體溫的機能尚不完善,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差,抗病力弱、免疫機能差,容易感染疾病,對溫度的變化敏感。適宜的溫度是育好雛雞的首要條件,必須嚴格控制好。溫度過高過低或變化太大,都不利於雛雞的生長髮育。育雛溫度適宜與否可由雛雞的狀態來判斷,溫度適宜,雛雞活潑好動,叫聲輕快,飲水適度,睡時伸頭舒腿,不擠壓,也不散之過開;溫度低,雛雞聚集在熱源周圍,擁擠打堆,很少去吃食,叫聲不斷;溫度過高,雛雞遠離熱源,張嘴擡頭,煩躁不安,飲水量顯著增加。

3.2溼度:溼度對雛雞的生長髮育影響很大,尤其對1周齡左右的雛雞影響更為明顯。如溼度過低,會使雛雞失水,造成卵黃吸收不良;如溼度過高,則雛雞食慾不振,易出現拉稀甚至死亡現象。實踐證明,育雛前期相對溼度高於後期,主要是育雛前期室內溫度較高,水分蒸發快,此時相對溼度應高一些。一般情況下,在育雛初期,往往出現溼度過小的情況,造成雛雞飲水頻頻,腿乾癟,絨毛脆亂。此時,採取的最好措施是帶雞噴霧消毒或適當多放置水盤來增加溼度,隨著雛雞的生長,逐漸降低溼度。

3.3光照:適宜的光照可促進雛雞採食、飲水和運動,有利於雛雞的生長髮育,達到快速增重的目的。在生產實踐中一般採取自然光照與白熾燈供光相結合,控制白熾燈供光的原則為:前3天最好24小時光照,第3天起至2周齡時15小時光照,以後每週遞減2小時逐漸過渡到自然光照,4周後採用自然光照,以防止光太強雞過分活動發生啄癖。

3.4 通風:通風是為了排除舍內的汙濁空氣,尤其是二氧化碳、氨氣及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良好的通風可以保持育雛室內空氣新鮮,還有助於調節室內的溫度和溼度,利於雛雞的健康和生長。通風主要根據雛雞的日齡、季節和天氣的變化掌握,生產實踐中可通過開關門窗來調節,但要防止賊風入室。

3.5 密度:合理的飼養密度能給雛雞提供均等的飲水、吃料的機會,有利於提高均勻度,還可預防雛雞啄肛、啄羽等惡癖的發生。密度過小,房舍利用度低,造成浪費;密度過大,會造成相互擁擠,空氣汙濁,採食、飲水不均勻等情況,導致生長受阻及疾病的傳播。

3.6 全進全出制:從育雛開始到結束,始終在同一個雞舍內飼養,同時進雛,同時出雛,即一個雞舍都是同齡雞。採取全進全出制有利於雞的生長髮育,防疫,疾病的預防。

4 雛雞的飼養管理

4.1 衛生消毒:雞舍出入口要設消毒池,以保證進出雞舍嚴格消毒,預防雞群疫病的發生。最簡單的方法是在一個塑料盆中盛入適量的一定濃度的消毒液放在雞舍出入口即可,每天把育雛舍清掃乾淨,並帶雞噴霧消毒。

4.2 保證清潔飲水:經常提供足量清潔飲水是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重要環節。生產中建議按下列方式供給雛雞飲水:雛雞在1周齡內喂溫開水(25℃左右),並在水中加入適量葡萄糖,0.1%的維生素C和抗菌藥,喂量以1~2小時內飲完為度;1周後直接喂清潔自來水,每天清洗、消毒飲水器一次。

4.3 飼餵方式:雛雞新陳代謝旺盛,生長髮育快,但胃容積小,消化力弱,因而對飼料的要求高,應根據不同雞品種的飼養標準,結合當地的飼料資源合理配製營養價值全面、價格低廉的飼料供雛雞採食。一般雛雞出殼先飲水後開食,用料盤裝適量經浸泡的顆粒配合料讓雛雞自由採食,保證有充足的飼料;1周後在飼料中拌入1%~2%的砂礫及適量的嫩綠青料以助消化。做到少喂勤添,防止飼料腐敗變質,料盤、飼槽每天清洗、消毒一次。

4.4 及時斷喙:斷喙是為了防止雞挑食浪費飼料和啄癖的發生,一般雛雞在1周齡時進行第一次斷喙,到2周齡時再修正一次。在斷喙時預防流血和感染,斷喙前2天在飼料中新增維生素K和多種維生素的用量,有利於凝血,斷喙後可用0.02%氟哌酸拌料飼餵。

4.5 加強除糞:雞糞在高溫條件下容易分解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氨氣等有害氣體,不利於雛雞的生長髮育,為保證雛雞健康,必須搞好除糞工作,保持雞舍空氣新鮮。

4.6 綜合防疫措施

4.6.1 科學免疫:免疫接種是預防雞傳染病的有效手段,在育雛階段尤應嚴格操作,一般根據本地(本場)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套適合雞的免疫程式,確保接種質量。主要接種疫苗有:馬立克氏病疫苗,新、支二聯苗,雞新城疫H系苗,傳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雞痘弱毒疫苗,雞新城疫I系苗等。

4.6.2 疫病預防:雛雞常見的疾病有白痢、球蟲病和雞新城疫等,應配合使用藥物科學預防。一般2周內重點防白痢,2~8周內重點防球蟲病。平常注意嚴格消毒,並保證不讓外來人員隨便進出雞舍,每天勤清掃,確保雞舍環境清潔衛生;用具要勤洗,並定期消毒。

雛雞飼養關鍵技術的五大要點!

一、雞苗體重的選擇蛋重的70%約等於孵化出雛雞的重量,隨著種雞日齡的增加,蛋重增大,雞苗體重增大,由此通過雛雞體重回溯種雞周齡,並且通過後期跟蹤判斷所出現的問題。下表資料是

肉種雞飼養的關鍵技術

一溫度和溼度控制雛雞進舍前要提前24-48小時進行預熱,地面墊料溫度要隸達到32℃。1~7日齡雞舍溫度控制在29~32℃,保溫傘下溫度為40.5℃;8~14日齡舍溫在28~29℃;15天以後可以降到26.7℃;從15日齡開始,雞舍溫度控制指的是雞體感溫度的控制,主要包括氣溫、風

蛋雞育雛期的飼養管理技術

雞成敗的關鍵在於育雛,育雛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雛雞的生長髮育、成活率、雞群的整齊度、成年雞的抗病力及成年雞的產蛋量、產蛋高峰持續時間的長短,乃至整個養雞產業的經濟效益。因此搞好雛雞的飼養管理十分重要,下面我們就從以下十點談一下雛雞的飼養管理,供廣大養雞戶

肉雞育雛的關鍵技術

雛雞出生後的保管、運輸和育雛管理非常重要。特別是雛雞出生後的前48小時,管理環節中任何失誤都會影響雞隻遺傳潛力的正常發揮。在實際生產中,這些環節的管理很容易被忽視。因此,為

春季育雛關鍵技術

一消毒雛雞入舍前應先將雞舍徹底清掃沖洗乾淨,然後用福爾馬林(甲醛)和高錳酸鉀進行燻蒸消毒,關嚴門窗12~24小時後,開啟門窗通風換氣。所有用具用0.2%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消毒。做完這些工作後,方可接雛入室。二飲水雛雞開食前,首先要給予飲水,最初幾天,可

集約化蛋雞場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控制點

一考察種群、優選種苗要想飼養出健康合格的育成雞,雞苗質量是關鍵控制要素,如何選擇優質種苗呢?首先要對於種雞場進行考察,考察的專案包括供種能力、孵化能力、技術力量,飼養條

集約化蛋雞場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控制點

一考察種群、優選種苗要想飼養出健康合格的育成雞,雞苗質量是關鍵控制要素,如何選擇優質種苗呢?首先要對於種雞場進行考察,考察的專案包括供種能力、孵化能力、技術力量,飼養條件,種雞群的日齡等,並且實地到雞舍考察種雞群的精神狀態,產蛋率,並現場採血化驗是

青年雞飼養技術關鍵點!

1、脛長脛長:龍骨長和脛長是15周齡之後體型發育狀況的重要指標,對產蛋效能、蛋殼質量的持續性有重要影響,對啄癖也有直接影響。青年雞在8周齡完成骨骼發育的85%,12周完成骨骼發育的

青年雞飼養技術關鍵點!

1、脛長脛長:龍骨長和脛長是15周齡之後體型發育狀況的重要指標,對產蛋效能、蛋殼質量的持續性有重要影響,對啄癖也有直接影響。青年雞在8周齡完成骨骼發育的85%,12周完成骨骼發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