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種雞產蛋率的因素及對策
陸興平 (江蘇省海安縣西場鎮畜牧獸醫站)
對種雞而言,產蛋率的高低對經濟效益的影響至關重要。如何提高種雞的產蛋率,降低種蛋的單位分攤費用,將導致種雞產蛋和孵化率下降的因素降至最低愈顯得尤為突出。筆者根據多年實踐經驗,就種雞產蛋下降的主要原因及其特點概述如下,供業界參考。
一 產蛋率下降的原因
造成種雞群產蛋率下降的因素可歸納為兩類:一是傳染病,二是飼養管理,其中以疫病因素所造成的產蛋率下降尤為重要。
1 傳染病因素
(1)病毒性疾病
引起產蛋下降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有新城疫、禽流感、減蛋綜合症、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雞痘、傳染性腦脊髓炎等疾病。各具有不同的臨床症狀,流行病學特點和解剖病理變化。一般表現為採食量減少,產蛋率逐漸下降,產出軟殼蛋、薄殼蛋或白殼蛋,蛋變小,同時出現畸形蛋、薄殼蛋、軟殼蛋、沙皮蛋、粗殼蛋和小蛋,並逐漸增多,常出現藥物治療無效及零星死亡現象,其中以新城疫、禽流感、減蛋綜合症、傳染性支氣管炎危害最為嚴重。
(2)細菌性疾病
引起產蛋下降的細菌性疾病主要有雞沙門氏菌(雞傷寒)、大腸桿菌病、雞敗血黴形體等疾病。該類疾病多發生於衛生條件差的雞群。雞舍數週乃至數月不消毒,雞糞未及時清理,舍內空氣汙濁,通風不良等原因可造成該類疾病的發生。主要表現為產蛋量不高,產蛋高峰難以維持甚至達不到產蛋高峰,死淘率增加等。用抗生素藥物治療有一定的效果,但產蛋高峰始終達不到原有水平。
2 飼料營養和飼養管理因素
(1)飼料營養因素
飼料中營養元素的缺乏或過高、原料來源及營養成分的變化、劣質飼料原料等因素均可造成產蛋下降。另外玉米水份含量過高,營養不平衡、不全面,飲水量不足、飼料中維生素D、E和錳不足、食鹽不足等均可引起產蛋下降。飼料營養不能完全滿足產蛋需要導致了產畸形蛋、蛋殼質量差,從而引起產蛋率下降和種雞的品質與孵化率下降。
(2)飼養管理因素
熱應激、驚嚇、光照不足、疫苗免疫失敗、裝置使用不當、突然更換飼料、飼養員責任心不強等因素均可導致產蛋率下降。筆者在臨床上曾遇到一肉種雞飼養場因光控器意外失靈而突然停止光照10多小時,致使種雞產蛋率從80%降至30%。
3免疫抑制因素
免疫抑制性疾病會造成機體處於亞健康狀態,導致疫苗免疫失敗,或者在各種應激因素的誘發下導致條件致病菌的爆發,這類免疫抑制疾病主要有傳染性法氏囊炎、馬立克氏病、網狀內皮組織增殖症、J亞群白血病等。其中,J亞群白血病是因引種不慎而從境外帶進的,臨床上統稱白血病,該病及其病毒(ALV)是一種反轉錄病毒(類似於人的艾滋病病毒,但不傳染人),它既可垂直傳播,又可水平傳播,但傳播速度慢,可造成種瘤性死亡,死亡率亦不高,一旦種雞場感染本病,除可引起15%~30%產蛋下降外,還可引起種蛋垂直傳播和雞群免疫抑制。
另外,飼料中的黃麴黴毒素等也可以引起免疫抑制。
二 防制措施
從以上可看出,影響種雞產蛋率下降的因素多而複雜。因此,在發生產蛋率下降後應及時分析原因,迅速做出正確診斷。因發生的原因不同而採取不同的防制措施,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1 加強飼養管理
加強衛生防疫消毒,建立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常年堅持使用SPF疫苗,以減少疫苗使用不當帶來的交叉感染。飼餵營養全面優質的配合飼料,為種雞創造一個安全、舒適、衛生的生存環境,增強雞體體質和抗病能力,這對任何因素引起產蛋率下降後促進產蛋回升都有積極效果。
2 改善環境控制
熱應激條件下可採取加強通風、噴霧降溫、搭涼棚、飲涼水、降低飼養密度、調整營養(提高營養濃度)和藥物預防(在飲水或喂料中加入抗熱應激藥物)等方法減少應激帶來的不良反應。同時制定必要的防範措施,增強對斷電、缺水等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
3 減少免疫抑制因素
重點做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控,排除一切引起疫苗免疫失敗的因素。防止飼料黴變,做好環境消毒工作。
總之,造成種雞產蛋率下降的原因多種多樣、錯綜複雜,在生產中一旦出現產蛋率下降要從生產環境、飼養管理、飼料品質、防疫程式、疫苗種類、藥物質量、周圍雞群或當時當地雞群發病情況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判斷、綜合分析。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才能達到迅速治療、控制病情、提高產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出雛率和減少經濟損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