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蛋種雞產蛋期的體重管理

要實現蛋種雞群產蛋階段「產蛋率週週達標」的目標,首先要做好體重管理,維持最佳產蛋的體重標準,以最大限度發揮雞群的生產效能。

一 體重標準

產蛋高峰期體重標準:標準體重±50g,均勻度>80%;產蛋中期體重標準:標準體重±100g,均勻度>80%。產蛋後期階段體重標準:標準體重±100g,均勻度>75%。與此同時,整個產蛋週期的體重變化要趨於平穩,建議23-26周齡階段平均周增長10-15g為最佳;27周齡-淘汰階段,平均周增長3-5g為最佳。

二 體重管理原則與方法

體重管理總體原則:產蛋高峰期(23-35周齡)關注體重增長,產蛋中期(36~45周齡)維持適宜體重,產蛋後期(46~63周齡)控制體重增長,以達到維持雞群最佳產蛋的體重標準,最大限度的發揮產蛋效能。

1 產蛋高峰期關注體重增長

產蛋高峰期體重的增長情況決定了產蛋高峰的維持時間,此時應重點關注體重中線水平,做好以下飼養管理工作:

(1)飼餵管理

①原則:依據雞隻採食規律,滿足每隻雞生產所需要營養供給。

②日耗料標準:參考飼養品種日耗料標準。

③一日耗料規律:依據雞隻的採食規律,可以將其劃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產蛋前(佔一日採食總量16.7%)、產蛋後2-3小時(佔一日採食總量26.4%)、中午12:00~14:00(佔一日採食總量27.1%)、下午熄燈前2~3小時(佔一日採食總量29.8%)。

④飼餵方法:每天飼餵4~5次,建議時間為5:30、8:00、11:30、13:00和16:30;每天勻料3次,建議時間為10:00、15:00及熄燈前1小時。

(2)飲水管理

①原則:確保飲水充足、衛生。

②飲水與體重的關係:雞隻的飲水量決定了雞隻採食的意願,飲水不足,嚴重限制雞隻的採食;料水比例要根據不同的氣溫發生相應變化,一般為1:1.5~2.5。

③飲水規律:依據雞隻的飲水規律,可以將其劃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產蛋後1~2小時(佔一日飲水總量31.1%),中午10:00-13:00(佔一日飲水總量27.2%),下午熄燈前2~3小時(佔一日飲水總量41.8%)。

④飲水管理:每天查水四次,若發現供水不足,要檢查過濾器壓力錶、檢查減壓閥壓力、檢查有無漏水、檢查飲水乳頭是否損壞。

⑤飲水衛生:為減少疾病的發生,需要種雞場嚴格控制飲水衛生。要選擇遠離汙染水源;每週反衝過濾器1~2次;飲水管定期消毒。同時,要求每半月或當過濾器出水一端的壓力錶數值低於進水端壓力錶時,應沖洗過濾器。

(3)增重管理

①做好體重監測

一般選擇在早晨喂料之前進行體重監測,稱重雞群的選擇要兼顧到雞舍的前中後和上中下各層,料線始末的個體均應稱重,需特別強調的是稱重雞隻確定後不得再更改。

抽測雞群比例應為整棟雞群數量的1%,按標準存欄量15616只計算,每次稱重雞隻數量為156只。

②針對性管理

若群體均勻度高於80%,體重均值低於標準體重,建議增加喂料次數,喂料時增加空轉料次數2~3次,或增加勻料次數,以刺激雞隻的食慾,可提高日採食量1~2g;飼餵潮拌料或用消毒槍在料槽內噴灑少量的清水或阿梅諾等營養物質,提高適口性,可提高日採食量3~5g;為提高雞群採食量,可採取夜間補光的方法。夜間補光原則為前暗區要長於後暗區,且後暗區不得小於2.5h,通過增加夜間光照可以提高日採食量10~13g;增加飼料的營養濃度,提高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含量,每週可平均增重5~30g。

若群體均勻度低於80%,體重均值高於標準體重,建議及時挑選,精細管理。

2 產蛋中期維持適宜體重

產蛋中期雞群生產效能趨於平穩,腹部脂肪沉積加快,易出現大肚雞現象。此時管理的要點是堅持每週稱重,依據雞隻體重情況及蛋重情況進行限飼,減少腹部脂肪沉積,實現產蛋的持續性。

3 產蛋後期控制體重增長

產蛋後期同樣要堅持每週稱重,依據雞隻體重情況及蛋重情況進行限飼,使雞群平均體重控制在標準體重±100 g範圍內,均勻度>75%。

種雞後備期目標體重的調控

不能有效地對雞群實施科學、合理的體重調控措施是導致種雞生殖系統發育不完善、產蛋期死淘率偏高、生產效能發揮不佳的重要因素。切實落實好體重調控,認真把握各階段的周增重幅度及關鍵時間點的目標體重,對於雞群生產效能的發揮具有重要意義。一確保育雛期末(4~5周

種雞蛋期高峰料量的計算

種母雞按照能夠獲得正常體重生長曲線的飼餵程式飼餵,並加光刺激,才能適時開產。開產後的種雞必須定期增加料量,以獲取適宜的周增重、豐滿度及適時的開產時間和正常的生長髮育。種母雞產蛋初期必須增加體重,促進其最大限度地發揮產蛋效能,但如果此階段料量過大,將

種雞育成期的生理特點

1、生長髮育持續加快由於優質肉雞屬於肉用型別,其種雞同樣具有肉雞前期生長遺傳傾向,在12周齡以前,生長速度和體重增長快,飼料利用能力高,而且易於沉積脂肪。例如,供給充足的飼料營養,將導致育成期的體重過大、過肥,生殖器官發育不良,影響以後的產蛋量和受精

提高種雞生產效能的新方法

肉雞養殖是一個很複雜的領域,並不能期望通過對個別可變因素的控制就能達到高的整群均勻度。評估產蛋效能時,大多數人都會關注體重和增重與標準體重曲線的差異。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

提高肉種雞均勻度的對策

一第一天就開始重視均勻度均勻度從雞苗出殼就需要重視,而且是貫穿整個時期,並且前期重於後期,骨架均勻重於體重均勻,控制均勻度的目地是讓雞群同時產蛋,千萬不要忽略種雞體況的評估而一味的最求體重的均勻,那就適得其反了。不要一味的認為均勻度是育成期控制的

肉種雞育雛的體重控制

根據雛雞的生理特點,切實搞好早期雞舍環境條件控制和雞群的管理,確保骨骼、免疫系統、心血管功能、羽毛生長在早期發育好。因為控制體重的關鍵因素之一是要使雛雞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尤其雞一生中最初的72小時很重要,不僅確定抵禦疾病侵襲的能力,而且這最初的階段決

如何提高肉種雞均勻度

肉種雞的均勻度廣義地理解為體重、體型和性成熟均勻度,並不是單一的、狹隘的體重均勻度。體重均勻度比較直觀,是整個飼養過程中都應該重視的工作。而體型均勻度要在15周齡前達到要求,因為此階段是骨骼發育的重要時期,所以必須要讓此階段的雞群體重達到標準體重,

父母代肉種雞脫肛的原因和應對措施

父母代肉種雞的脫肛多發生於初產期或產蛋高峰期,並多見於高產雞,造成產蛋期死淘率高。為了預防脫肛,必須瞭解發生脫肛的原因,對症採取措施。一脫肛的原因1體重超標,脂肪沉積過多育成期日糧中所含能量水平過高或上籠過早,雞運動不足,將導致脂肪沉積過多,造成

雛雞飼養關鍵技術的五大要點!

一、雞苗體重的選擇蛋重的70%約等於孵化出雛雞的重量,隨著種雞日齡的增加,蛋重增大,雞苗體重增大,由此通過雛雞體重回溯種雞周齡,並且通過後期跟蹤判斷所出現的問題。下表資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