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育雛管理
養雞的管理,就是管理細節。而養雞的第一個關鍵點就是雞舍預熱。雞舍在不預熱的情況下,也能達到想要的溫度。因此很多人都會忽視雞舍預熱的好處。
雞舍預熱的作用
1、檢測供暖裝置
雞舍在空閒期,供暖裝置可能出現問題。很多養殖戶在雞雛快來的時候,才發現供暖裝置出問題了,著急忙慌調整,修理。等到雞雛來了,雞舍溫度還沒有升上去。雞雛來了以後,相互扎堆取暖,甚至會誘發沙門氏菌的大面積爆發。
2、實驗雞舍供暖裝置是否夠用
有的養殖戶,等到雞雛快來,才開始升溫,結果溫度燒不上去,育雛溫度過低,甚至導致養殖失敗。
3、提前趕走雞舍內的冷空氣
冷空氣重,會在底部或者角落裡面,如果我們加溫時間短或者溫度低,冷空氣就很難趕出雞舍外。就像我們冬季開空調,前十來分鐘要開門把冷空氣趕出去,溫度才能更快的上來一樣。
如果匆忙加溫,空氣中溫度不均勻,上邊溫度高,下邊溫度低。這些冷空氣出不去。對於籠養雞或者網養雞,很容易造成腹部受涼。
對於面積比較大的養殖場,可以加上內迴圈風機,讓下邊的冷風和上邊的暖風混合均勻,這個雞舍區域性溫差就會小很多,更有利於雞雛的生長。
4、加熱硬體裝置
對雞舍內的硬體設施進行加溫,包括網床、籠具、水線料槽、牆壁地面等,這樣雛雞進來後就不會接觸冰冷的設施表面,有利於緩解應激和卵黃吸收。
雛雞進舍後趴在網面上休息,由於網面是涼的,再加上網面下方的涼氣直接吹在雛雞的腹部,那麼長期來雛雞就會因受涼而出現腹瀉,排出白色稀便。這樣的情況好多時候被殖戶認為是雛雞白痢而投入大量的抗生素,既增加了養殖成本又沒有明顯的效果,其實就是預溫不夠或沒有預溫惹的禍。
5、有利於雞舍溼度的提前調整
以前養雞的時候,都不注意溼度對雞雛的影響。隨著養殖戶對管理的重視,很多人都開始給雞舍加溼。
對於雞舍加溼,需要先排溼再加溼。雞舍在休整期都要進行消毒處理,這個時候大量的藥水,消毒水滲透在牆體,縫隙中。加溫預熱以後,這些殘存的藥水就會在雞舍空氣中增加。預熱一段時間,用排風扇換氣,然後再加溼會更好。
具體的操作方式
秋冬季節,預熱最重要,最好提前兩天開始。夏季溫度高,可以提前一天進行雞舍預熱。
1、雞舍首先密封,把溫度升高到37-38攝氏度,保持2個小時。然後開啟排氣扇,把溫度降低到30攝氏度左右。
2、然後再進行加溫,把溫度提升到35攝氏度左右,給地面灑少量7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提升溼度,保持2個小時,然後再用排風扇把育雛室溫度降低到30攝氏度,保持穩定。
3、保持網片,牆壁,墊料的溫暖,等待雞雛進入育雛室。等雞雛進入雞舍以後,然後開始繼續加溫,用4-5個小時,把溫度從30攝氏度,逐漸上升到35攝氏度,然後開始進行正常的管理。
通過這個系統的升溫降溫管理,可以排出雞舍有害氣體,減少有害氣體對雞雛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同時雞舍溫度均勻,裝置溫暖,雞雛進入雞舍就是一個十分舒適的緩解,給整個養殖週期打下一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