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密閉式雞舍,蛋雛雞秋冬換季的溫度管理措施

育雛期培育目標是通過對0-6周齡的雛雞進行嚴格、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培育出符合其品種生長髮育特徵健康無病、體重、體尺達標的均勻合格雛雞。在育雛期飼養管理過程中,環境溫度適宜與否直接影響蛋雛雞的正常生長髮育。

因此,要根據不同季節外界溫度變化,合理使用雞舍通風系統,調節舍內溫度、溼度在合理的範圍內,確保雛雞健康生長髮育正常。

  一、蛋雛雞生理特點

雛雞體溫調節機能不健全,初生雛雞較成年雞體溫低2—3℃;10日齡左右雛雞體溫能達到成年雞體溫;

初生雛雞絨毛的保溫能力差,隨著羽毛的生長和退換,3周齡左右雛雞的體溫調節機能力才逐漸加強,待其在6~7 w絨毛脫盡全部更換為羽毛後,才具備一定的保溫能力。

  二、溫度對雛雞生長髮育的影響

育雛期溫度過高或過低對雛雞生長髮育均造成不可逆的影響,主要表現溫度低時不利於卵黃吸收,溫度高時雛雞採食量降低,溫差大時容易產生冷應激誘發呼吸道疾病,使雞群體質變差,生長髮育緩慢、體重、均勻度不達標。

  三、雞舍溫度管理原則

雞舍溫度管理遵循適宜、均勻、穩定的原則,其中溫度適宜是基礎,溫度均勻是關鍵,溫度穩定是核心。

溫度適宜,是指生理上的適宜,即滿足不同日齡雞隻對溫度的生理需求;

溫度均勻,是指空間上的均勻,即滿足雞舍不同部位雞隻對溫度的需求;

溫度穩定,是指時間上的穩定,即避免外界溫度升高或降低而使雞舍溫度的不穩定,使雞舍晝夜溫差穩定在適宜範圍內。

 

  四、育雛期溫度引數設定

育雛期分為育雛初期和育雛期,育雛初期(0-14日齡)雞隻依靠環境溫度來維持體溫,在最初幾天雛雞極易受冷,因此,雞舍環境溫度要靠供暖來調節;育雛期(15-42日齡)隨著羽毛的生長和更換隔熱能力增強;隨著體重增加,體重與體表面積的比值下降,散熱力下降,雛雞的體溫調節機能才逐漸加強。

(一)、育雛期適宜溫度引數

1、育雛期溫度適宜標準

在實際生產中,通過看雞施溫對雞舍溫度進行調節,育雛前三天出生重大於34克時執行低線標準,出生重小於34克時執行高線標準,從第二週開始每週降低2℃,到第六週時舍內溫度執行低線23℃標準,更有利於雞群適應冬季不斷下降的外界溫度。

2、溼度適宜標準

育雛舍相對溼度的變化應隨雞群日齡的增加而降低,育雛溫度應根據舍內相對溼度進行調整,溼度高時溫度執行低線標準。理想的相對溼度標準是:

(二)育雛期溫度穩定引數

育雛舍溫度穩定,是指縮小晝夜溫差,晝夜溫差不應超過2℃。尤其是秋冬換季隨外界溫度下降雞舍要保持溫度穩定,不能忽高忽低。

(三)育雛舍溫度均勻引數

雛雞舍內溫度均勻,是指密閉式雞舍上中下、前中後空間上溫度的均勻一致,雞舍供暖設施佈局合理、密閉性、保溫性良好,使雞舍無賊風以降低舍內不同部位的溫差。

  五、育雛期溫度控制措施

1、育雛期溫度適宜(生理上適宜)控制措施

育雛期依據雞群的精神狀態來判定雞舍溫度是否滿足雞群生理需要。做到看雞施溫:

(1)溫度適宜時,雛雞活潑好動,精神旺盛,叫聲輕快,羽毛平整光滑,食慾良好,飲水適度,糞便多呈條狀;休息時,在籠上分佈均勻,頭頸伸直熟睡,無異常狀態或不安的叫聲,雞舍安靜;

(2)溫度過低,雛雞扎堆,靠近熱源;

(3)溫度過高,雞群張口喘氣,遠離熱源,採食量減少,喝水增加。

2、育雛期溫度穩定(時間上穩定)控制措施

溫度穩定重點是鍋爐溫度穩定和晝夜溫度穩定。育雛期鍋爐溫度的變化決定雞舍溫度變化。鍋爐回水溫度一天變化≤5℃,雞舍溫度一天變化≤1℃,尤其注意夜間鍋爐回水溫度穩定。具體措施:

(1)制定鍋爐的出水和回水溫度標準:集中供暖的場區根據最小日齡雛雞棟舍制定鍋爐溫度標準,將鍋爐溫度變化控制在5 ℃之內;

(2)每小時記錄一次鍋爐水溫度,包括回水溫度和出水溫度;

(3)檢查溫度是否在要求的範圍之內,最好使用溫度自動控制裝置,可以將每天的溫度儲存,方便隨時檢視。

3、育雛期溫度均勻(空間上均勻)控制措施

育雛期要做好雞舍密封與保溫工作,重點檢查風機、屋頂保溫板、糞溝、雞舍門窗、進風口門板的密封性;合理佈局地暖和側牆暖氣;確保雞舍內前、中、後,籠架上、中、下層間溫差小於2℃。

4、育雛期溼度適宜、穩定、均勻控制措施

秋冬季低溫高溼陰冷環境,給育雛飼養增加難度。因此,一定要使育雛期溼度的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1)監測溼度:雞舍內安裝溼度儀,每天監測舍內溼度,不要憑感覺判斷。雞舍溼度適宜雛雞脛、趾部細嫩有光澤。

(2)溼度控制措施:進雛前1-2天可在通過在地面、牆壁、籠具噴灑水,增加溼度至60%;進雛1周之內,雞舍保溫好,通風量小,隨著雞採食增加、飲水增加、排糞增加,舍內溼度隨之上升,不用加溼,也可以維持60%溼度;之後隨著日齡增加應逐漸降低育雛舍溼度。低溫高溼時,通過增加舍內溫度,適當加大通風量排溼。

在實際生產中,秋冬季育雛期溫度管理要根據雞的生理需求制定適宜溫度溼度標準,通過合理使用雞舍的通風裝置,對雞舍溫度進行調節,滿足雞隻對溫度的需求,保證雛雞健康生長髮育良好。

密閉式雞舍,蛋雛雞冬季的溫度管理措施

育雛期培育目標是通過對0-6周齡的雛雞進行嚴格、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培育出符合其品種生長髮育特徵健康無病、體重、體尺達標的均勻合格雛雞。在育雛期飼養管理過程中,環境溫度適

秋冬換季,雞舍通風管理的4個關鍵點

由於秋冬換季時期外界溫度波動頻繁,晝夜溫差大,對維持蛋雞舍內溫度的適宜、穩定、均勻不利,所以如何做好蛋雞產蛋期換季通風管理是蛋雞全程飼養過程中的工作重點。本文介紹在實際

秋冬季節閉式雞舍的溫度與通風管理要點

眾所周知,每年秋、冬季節來臨之際,蛋(肉)雞養殖企業(場)均面臨雞舍環境控制管理的巨大挑戰。因為入秋以後,天氣逐漸轉涼,雞舍通風開始由縱向通風向過渡式通風轉變,需要根據外界溫

秋冬換季通風管理,您需要注意的問題

秋雨連綿,外界氣溫降低,晝夜溫差增加,溼度降低,風冷效應越來越明顯。此時的雞舍通風管理尤為重要。通風過大極易造成雞群出現冷應激反應,通風過小,容易造舍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

蛋雞產蛋期換季通風管理關鍵點

換季時期雞隻反應冬春換季、秋冬換季時期,在雞隻適宜的溫度範圍內不存在溫差問題,但是短期內,雞隻對空氣質量的耐受性大於對溫度的耐受性。換季時期溫度控制管理目標空間結構:舍內橫向溫差3℃,縱向溫差3℃,垂直溫差1.5℃。時間結構:舍內目標溫度為18~

秋冬換季,如何做好鼻炎防控?

傳染性鼻炎(簡稱鼻炎)是由副雞禽桿菌引起的雞的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據報告統計,近幾年鼻炎的發生體現在此病控制難度加大、鼻炎免疫後的雞群發病比例增加,發病季節性差異變小,雞傳

夏秋換季如何實現雞舍內環境的穩定

(2)小窗調整方面小窗開啟時應保證前後均勻、對應、開啟尺度一致,避免下列情況發生:①小窗開啟大小不一致。單側小窗開啟不一致,會造成通風不均;兩側小窗開啟大小不一致,一側大,

秋冬季雛雞死亡率高的原因分析

決定蛋雞經濟效益的第一大要素便是成活率,因此控制雛雞的死亡率至關重要。造成雛雞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一、育雛期溫度忽高忽低有錢買藥,沒錢買煤是許多養殖戶的一大誤區。很多養殖戶怕燒煤,從而溫度很難掌握,導致雛雞得病用許多藥物。溫度過高,雛雞

論封閉式雞舍通風及溫度控制的重要性!

​1.通風與溫度的關係當雞舍的溫度低於正常溫度時,通風的目的只是換新鮮空氣,也就是換氣後關閉風機,使其迅速升高因通風而降低的溫度。然而,我國大部分養雞場採用人工感覺通風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