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蛋雞管理大小事——階段飼餵
根據雞群的產蛋率和周齡,將產蛋期分為若干階段,並根據環境溫度,喂以不同水平的蛋白質、能量的日糧。這種既能夠滿足雞的營養需要,又能夠節約飼料的方法稱為階段飼餵。階段詞喂分兩階段飼養法(即產蛋前期和後期)和三階段飼養法(即產蛋前期、中期和後期),一般採用三階段飼養法較科學合理。
1、產蛋前期
如育成期雞群管理得當,一般在20周齡左右開產,在28-32周齡產蛋率達90%左右,至40周齡仍可達80%以上,雞蛋可由開產的40g增至40周齡時的56g以上,體重增加也很快,由原來1300g增至1700g。因此,產蛋前期是產蛋期的關鍵,對飼養技術的要求是使產蛋率迅速達到最高峰,並維持較長時間,所以要注意提高日糧的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含量。產蛋前期應給每隻母雞喂蛋白質18g/d、302kcal代謝能。
產蛋前期母雞繁殖機能旺盛,代謝強度大,攝入的營養多於產蛋和增加體重,因此,雞的抵抗力差,容易感染疾病,應加強衛生防疫,但不要進行免疫接種和驅蟲,防止其他應激發生。
2、產蛋中、後期
母雞體重幾乎不增加,產蛋率下降,但蛋重仍有增加,此時的飼養管理應使產蛋率緩和平穩地下降,所以日糧中蛋白質水平可適當減少。
3、階段飼餵應注意的問題
(1)開產後管理
開產後應儘快使母雞達到應有的高峰和適量的蛋重,然後隨產蛋量下降而降低日糧中的蛋白質水等,切忌因日糧的改變使產蛋量下降。
(2)開產後飼餵管理
要考慮日糧能量水平和環境溫度對採食量的影響,如果飼餵的第三階段處在夏季,此時便不宜降低日糧的蛋白質水平,因為夏季採食量會自然減少。
(3)要經常測定採食量
測定方法:如按天或頓供應料,當天詞料吃完,則將當天的供料量除以存活母雞數,就是當天的平均採食量。如採用貯料塔或貯料箱的機械供料,可在料塔裝料全空後再裝入一定數量飼料,全部吃完,統計飼餵天數,則可大致算出雞群平均採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