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肉用種雞飼養管理的幾項關鍵技術

肉用種雞生長迅速,採食量大,脂肪沉積能力較強,容易過肥超重而導致繁殖機能衰退,產蛋減少,腿部疾病多,配種不靈活,受精率低。因而要求飼養的肉用種雞既要具有優良的遺傳效能,後代生活力強、生長迅速,又應產蛋多,受精率高。由於肉用種雞自身生長髮育特點與生產者的經營目的有較大矛盾,所以,在生產中飼養肉用種雞的技術要求與飼養肉用仔雞及蛋用型雞有著明顯不同。總結國內外多年來的生產經驗,肉用種雞的飼養管理有以下幾項關鍵技術。

  1、肉用種雞的選擇

1 日齡選擇:母雛大多留下,淘汰那些小、瘦和畸形的;公雛選留活潑健壯的,數量為母雛數的 17%~20%。

6~7 周齡時的選擇是關鍵。此時種雞體重與其後代仔雞的體重呈相當高的正相關。過了此時間,這種相關性就差多了,再按體重選擇的意義不大。選擇的重點在公雞。應加大選擇差,選留的標準按體重大小排隊,也要重視胸部飽滿,肌肉發育粗壯結實等條件。將外貌合格、體重較大公雞,按母雞選留數的 12%~13%選留,其餘淘汰。

轉入種雞舍時進行第三次選擇。這次淘汰數較少,只淘汰那些明顯不合格,如發育差、畸形和因斷喙過多而喙短的雞。公雞按母雞選留數的 11%~12%留下。

  2、光照管理

在育成期總的原則:在提高光照刺激性成熟的同時,應相應增加飼餵量。協調好雞體的性成熟和體成熟,使雞群能按時開產、按時進入產蛋高峰期。制訂肉用種雞的光照制度時,除遵循產蛋期光照時間不可縮短、光照強度不可減弱等基本原則外,還須注意光照刺激的強度和要求給光時間須提前一些。例如,增加光照時,每週增加 1 小時比每週增加15 分鐘或 0.5 小時效果要好。

  3、母雞生長期管理要點

(1)20 周齡前,公母雞應分開飼養。

(2)限飼最遲不應晚於 4 周齡開始。

(3)雞群應保持一個穩定的生長速度,每週增重 90~110g。

(4)每週喂料量決定於抽測的平均體重與標準體重的比較。

(5)飲喂器具在舍內應均勻分散放置,要求不超過 3m 的範圍內,使全群每隻雞都能找到這些裝置。

(6)從第 7~8 周齡開始喂砂粒,每週 1 次,每千隻 4.5kg。

(7)加強墊料管理。

(8)定期對雞群進行免疫和抗體監測。

  4、產蛋期管理要點

(1)從 22~23 周齡開始限飼,在限飼的同時將生長期料轉換為產蛋前期料(含 Ca 2%,其他成分不變)。

(2)在母雞 23~25 周齡臨產階段要儘量避免驚擾雞群。23~25 周齡期間是臨產階段,雞常表現高度神經質,易驚群而增加早產的無殼蛋、破蛋和窩外蛋,嚴重的還會導致產蛋率下降。因此,此階段要儘量避免驚群,一些必須的操作應儘可能在此前完成。

(3)在開產後的 3~4 周飼料量應達到最大量。

(4)在開產前的 3~4 周準備好產蛋箱和訓練母雞進產蛋箱。

(5)產蛋高峰後 4~5 周內,飼料量不要減少以保持蛋重。

(6)當雞群產蛋率下降到 80%時,應開始逐漸減少飼料量,以防母雞超重。

(7)在每次減料的同時,必須觀察雞群的反應,任何產蛋率的異常下降,都須恢復到原來的喂料量。

公雞繁殖期與母雞同欄分槽飼餵:繁殖期公母種雞同欄分槽飼餵是控制公雞體重和提高種用效能的有效方法。

優點:一是有效控制種公雞體重,保持良好的繁殖體況;二可減少種公雞腳趾瘤發生;三能提高種蛋受精率和孵化率。

方法:①公母種雞在 18~20 周齡轉入種雞舍,公雞提早 4~5 天轉入,使公雞適應料桶和新雞舍環境。20 周齡後開始實行公母雞分槽飼餵。②採食用具:母雞用料槽,裝有防灑柵格,格寬 42~45mm,公雞的頭伸不進去,而母雞頭可伸入採食。公雞用料桶,料桶吊高離地高度以公雞立起腳能採食為準,隨公雞雞背高調整。③母雞料槽和飲水器放在兩側漏縫地板上,公雞料桶吊在飲水器中間,便於其採食和飲水。④有足夠的場地和料位,能讓公雞在同一時間內都吃到飼料,每個料盤可供 8~10 只公雞採食。⑤公雞的飼料喂量特別重要,原則是在保持公雞良好生產效能情況下,儘量少喂,喂量以維持最低體重標準為原則,但不允許有明顯失重。一般公雞喂料高峰比母雞早 4 天。

  5、限制飼餵技術的具體掌握

限飼是養好肉用種雞的核心技術。

  限飼開始前普遍調群

雞群逐只稱重或目測。根據體重標準分為大、中和小 3 等,分欄飼養。肉種雞均勻度通常以平均體重±15%範圍內的雞隻佔全群的比例表示。均勻度是衡量雞群限飼效果,預測開產整齊性、產蛋量等的指標。

  定期稱重與及時調群

從 4 周開始,每週稱重 1 次,開產後每月稱重 1 次。稱重時間:每次固定在每週的同一天、同一時間,最好在停飼日下午進行。稱重雞數:生長期抽測每欄雞數 5%~10%,產蛋期 2%~5%。不少於 100 只,每欄都要抽測。稱法:在雞舍內對角線採取兩點,用摺疊鐵絲網隨機將雞圍起來,所圍的雞數應接近抽測計劃雞數。然後用校對準確的彈簧檯秤逐只稱量,個體記錄。不加選擇地把所圍起來的雞全部稱完。計算平均體重和均勻度,與標準體重比較,決定下週喂料量。

為了提高雞群的均勻度,在限喂期間要隨時按體重大小調整雞群。但調入與調出雞數應相等。調群工作應經常進行,但可根據情況靈活安排。

  正確確定各階段的飼料量

(1)從育成到開產階級,飼料量確定的基礎是育成期各周的實際體重(參照標準體重)。

(2)開產後至產蛋全期,飼料確定主要按雞群實際產蛋率,日平均舍溫參考種雞體重與健康狀況。

(3)產蛋高峰前期採用引導性飼養法,即開產後 3~4 周飼料給量必須迅速增加或一下子達到產蛋高峰期最大料量。

(4)高峰期飼料確定後,要保持飼料量恆定。通常 6~8 周,把產蛋率下降減少到最低程度,以保持高峰期的高度和持續時間。

(5)40 周齡後產蛋率開始下降,母雞完成了生長,並蛋重增加較少,對營養的需求開始減少,應酌情減料,否則會因母雞過肥產蛋率急劇下降。採取試探性減料,產蛋率每降 4%,減料 2 g 左右。40~64 周齡應減 14 g 左右。

  備足飼槽和水槽

限飼雞群要求每隻雞都有足夠的料位和水位,以免有的雞搶不到飼料造成體重不均或傷亡。

  限飼與光照控制

限飼與光照控制要結合進行,使性成熟與體重標準同步。

肉種雞飼養的關鍵技術

一溫度和溼度控制雛雞進舍前要提前24-48小時進行預熱,地面墊料溫度要隸達到32℃。1~7日齡雞舍溫度控制在29~32℃,保溫傘下溫度為40.5℃;8~14日齡舍溫在28~29℃;15天以後可以降到26.7℃;從15日齡開始,雞舍溫度控制指的是雞體感溫度的控制,主要包括氣溫、風

雛雞飼養關鍵技術的五大要點!

一、雞苗體重的選擇蛋重的70%約等於孵化出雛雞的重量,隨著種雞日齡的增加,蛋重增大,雞苗體重增大,由此通過雛雞體重回溯種雞周齡,並且通過後期跟蹤判斷所出現的問題。下表資料是

集約化蛋雞場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控制點

一考察種群、優選種苗要想飼養出健康合格的育成雞,雞苗質量是關鍵控制要素,如何選擇優質種苗呢?首先要對於種雞場進行考察,考察的專案包括供種能力、孵化能力、技術力量,飼養條件,種雞群的日齡等,並且實地到雞舍考察種雞群的精神狀態,產蛋率,並現場採血化驗是

雛雞飼養關鍵技術

育雛是養好雞的關鍵,雛雞飼養管理的好壞,是養雞生產中的一個關鍵環節,不僅影響雛雞的生長髮育和成活率,還影響生產效能,從而影響經濟效益,因此,必須針對雛雞的生理特點,採取

青年雞飼養技術關鍵點!

1、脛長脛長:龍骨長和脛長是15周齡之後體型發育狀況的重要指標,對產蛋效能、蛋殼質量的持續性有重要影響,對啄癖也有直接影響。青年雞在8周齡完成骨骼發育的85%,12周完成骨骼發育的

青年雞飼養技術關鍵點!

1、脛長脛長:龍骨長和脛長是15周齡之後體型發育狀況的重要指標,對產蛋效能、蛋殼質量的持續性有重要影響,對啄癖也有直接影響。青年雞在8周齡完成骨骼發育的85%,12周完成骨骼發育的

現代肉種雞育雛育成期飼養管理關鍵控制點!

現代肉種雞育雛育成期飼養管理中應確保公雞具有良好的開端和理想的骨架發育。育成期關注飼餵管理,提高採食均勻性和均勻度,特別是控制漏光。遵守體重增長曲線,避免超重,混群前對

種雞人工強制換羽技術與實踐

一人工強制換羽的目的為延長種雞的經濟壽命,充分發揮其遺傳潛力,更好地調節市場需求,特別是在淘汰雞和雞苗供應緊張時,實行人工強制換羽來降低飼養成本、增加收益,是延長種雞有效利用期的重要飼養管理技術和經營管理策略。二人工強制換羽實施方法和步驟1嚴格

集約化蛋雞場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控制點

一考察種群、優選種苗要想飼養出健康合格的育成雞,雞苗質量是關鍵控制要素,如何選擇優質種苗呢?首先要對於種雞場進行考察,考察的專案包括供種能力、孵化能力、技術力量,飼養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