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沙門氏菌——種蛋的沙門氏菌汙染
沙門氏菌汙染是種雞場要面臨的一個問題,這是因為如果種蛋及其內容物受到沙門氏菌的汙染,種蛋孵出的子代雛雞、進而引入該雛雞的雞場存在到汙染的可能性。
在過去一段時間中,沙門氏菌陽性種雞群很可能將汙染許多子代雞群或雞場,而且這種情況不只在一個國家出現。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我們位居育種「金字塔」的頂端,也就是說處於曾祖代種雞水平,沙門氏菌通過此金字塔向下垂直傳播的後果可能會更加顯著,因為更多的雞群最終將受到汙染。
常規篩查
此類種雞群的沙門氏菌篩選應該常規化,以便在雛雞孵出之前發現該雞群的沙門氏菌流行率,進而從管理角度來決定對這些雞群所要採取的措施。
站在育種金字塔越高的層次,雞群一旦受到沙門氏菌汙染將被淘汰的機率就越大。
如果雞場不存在沙門氏菌汙染,種蛋也將不會受到汙染,那麼與種蛋有關的控制措施也就不那麼意義重大。然而,對隨時使這些控制措施處於執行狀態存在很強烈的爭議,因為「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且沙門氏菌廣泛存在於周圍環境中,能夠隨時侵染雞群。
免疫接種可以減少雞群的沙門氏菌排毒水平,因而可以減少其垂直傳播。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沙門氏菌侵入免疫雞群,則可能需要更長的實驗室培養時間方才檢測出來。這是因為疫苗會干擾血清檢測,使它們在監測和檢測方案中無效。
而對於自然感染沙門氏菌的種蛋,其干擾率則相對較低(1/000或1/10000),因此雞群的早期檢測也不是很容易的。在沙門氏菌已在雞群中發生水平傳播前,可能還沒有檢測出來。基於這一原因,我們更傾向於監測孵化場中的混合樣本,而不是檢測單個子代雛雞。
那麼,讓我們現在來了解沙門氏菌是如何汙染種蛋的。
如果母雞腸道攜帶了沙門氏菌,而且該菌是侵襲型菌株,如雞白痢沙門氏菌或者腸炎沙門氏菌,細菌會進入雞的體內,並侵染生殖系統。母雞也能通過汙染的空氣浮塵感染沙門氏菌。有證據表明,公雞生殖道中也能發生沙門氏菌感染。
事實上,在種蛋產下前,沙門氏菌已侵入卵黃中,這是一個無法辯駁的事實。然而,最近有證據表明,在排卵後,沙門氏菌會被包入卵清蛋白的第一層中,隨後固定在卵黃與卵蛋白接壤處。輸卵管也能發生沙門氏菌汙染。沙門氏菌也可能透過卵黃膜,進入卵黃中或停留在卵清中,在適當的時候,被髮育中的胚胎吸收。有推測認為,卵黃中的營養物質可能會透過卵黃膜,供應鄰近的沙門氏菌。
化學系統
在卵清和卵黃中有多種抑制沙門氏菌生長和繁殖的化學系統,其中包括溶菌酶系統。
如果母雞腸道攜帶了沙門氏茵,由於其身體構造的不足,使蛋殼在產蛋前或產蛋過程中更容易受到沙門氏菌汙染。其身體構造的不足是糞便和雞蛋最終都從一個孔道——洩殖腔排出。因此,我們就不難發現雞蛋殼的沙門氏菌是如何發生的。
在哺乳動物中,洩殖腔被分化成了陰道和直腸,二者獨立分開,這就大大降低了後代被糞便中微生物感染的風險。在蛋產出過程中,蛋內容物的溫度與母雞體溫相當,產出後開始變涼。
在變涼的過程中,雞內容物開始收縮,蛋殼孔間隙上的微生物也往往會被吸人內容物中。
但是問題顯而易見,種蛋需冷卻,所以在種蛋產出時或產出後不久,任何能減少蛋殼表面微生物汙染的措施都是極為有益的。
顯然,我們對洩殖腔無法採取什麼措施,所以我們應該將注意力放在雞的腸內容物和產蛋箱巢穴的環境上。
對於預防腸道內環境的汙染,這應首先要預防沙門氏菌侵入腸道,並利用可以減少腸道沙門氏菌數量的干擾措施(詳見後續介紹)。
而對於產蛋箱巢穴的環境,應確保巢穴內的物品清潔衛生,以及儘量縮短種蛋在巢穴內的停留時間。集蛋員工的雙手應定期消毒,在微生物學上地面蛋通常是最髒的,則應分開收集。
多種因素會影響沙門氏菌侵入蛋殼的能力,包括沙門氏菌數量、pH值、蛋殼的孔密度、溼度及蒸氣壓。
種蛋蛋殼的角質層和外膜能為種蛋提供一定的保護作用。當種蛋儲存溫度升高時,沙門氏菌侵入蛋殼的比例也隨之上升,這也可能是沙門氏菌進人種蛋內之後快速繁殖引起的。
孵化期的條件有利於沙門氏菌的存活和繁殖。由於很多沙門氏菌血清型並不使胚胎致死,這也就解釋了在孵化前和孵化後(通常80%~100%)採集的樣本沙門氏菌流行率差異巨大的原因。
在種蛋破殼前採集胚胎樣本,很少能發現沙門氏菌,但是在破殼後,15%~20%的雛雞呈沙門氏菌檢測陽性。
正確清洗種蛋可以減少種蛋表面沙門氏菌的數量,但是錯誤清洗方式,如浸泡式,或者噴霧清洗時錯誤的溫度梯度(降低),因有利於微生物汙染種蛋,可能會使汙染情況顯著加劇。
儲存建議
20世紀90年代早期的研究表明,在種蛋儲存溫度較高時,沙門氏菌一旦侵入種蛋內(卵清),就能抵抗種蛋的防禦機制,而在儲存溫度較低時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由此得出建議,種蛋應儲存在較低的溫度下。需要注意的是,卵清蛋白對沙門氏菌生長的影響受其血清型決定,有些沙門氏菌血清型能在卵清蛋白中更好的存活。
因此,保持儲存溫度在推薦的水平也合乎邏輯,如果要延長孵化前的儲存時間(大於7~10d),則可以適當的降低儲存溫度。
另一種垂直傳播的途徑是沙門氏菌停留在蛋殼上,成為雛雞孵出後的汙染源。
很顯然,種蛋的消毒或燻蒸將可以除去種蛋表面的沙門氏菌,但是對於躲在糞便後的沙門氏菌,例如嵌在蛋殼孔隙中的糞便,會受到保護而使此類處理無效。
沙門氏菌會在出雛器中進行傳播,有研究表明,在擺放人工感染沙門氏菌種蛋的托盤上方的或下方的托盤中,高達80%甚至更多的雛雞可能會受到沙門氏菌的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