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禽沙門氏菌病之「傷寒」

  一、雞傷寒

禽傷寒是由禽傷寒沙門氏菌引起雞和火雞的急性敗血性傳染病。主要侵害1~5月齡的雞,尤以2~4月齡最易感。肝、脾顯著腫大,呈棕綠或古銅色,排黃綠色稀糞。

  流行特點

本病主要發生於雞,3周齡以上至6月齡以下的中雞和成年雞發病較多,一般散發。本病傳染源主要是病雞和帶菌雞。主要經消化道感染,也可通過眼結膜等途徑感染,還可經卵垂直傳播。

  臨床表現

本病潛伏期一般為4~5天,病雞表現為精神委頓,體溫上升1~3度(直到死前),食慾廢絕,飲水增多,翅膀下垂,羽毛鬆亂,離群呆立,雞冠肉髯蒼白,皺縮。排淡黃色或綠色稀便,玷汙肛門周圍羽毛。個別母雞表現垂腹。

  病理剖檢

最急性死亡病例通常無明顯病變。急性病雞可見肝、脾、腎腫大,充血潮紅,表面可見灰白色壞死點。病程稍長者,腫大的肝臟變成淡綠棕色或古銅色,質脆。肝臟和心臟可見散在的灰白色小壞死點,心包炎。蛋雞卵巢、卵泡充血、出血、變性,甚至引起卵黃性腹膜炎。火雞出血性腸炎和腸道潰瘍明顯。

  防治

預防:嚴格執行獸醫衛生防疫制度;種雞淨化,及時淘汰陽性雞,消滅帶菌雞,建立無本病的種雞群;種蛋、孵化場嚴格執行消毒措施;保證飼料營養全價,提高雞體抵抗力。

治療:各種抗生素交替使用,以防耐藥菌株出現。同時調節肝、腎功能,降低死亡率。

  二、禽副傷寒

禽副傷寒是由除致雞白痢、雞傷寒以外的其他帶鞭毛、能運動的沙門氏菌(主要血清型是鼠傷寒、海德堡和腸炎沙門氏菌)引起的禽類疫病。

  流行特點

各種家(野)禽對本病均易感,人和其他動物也可感染,雞和火雞最常見,尤以2周齡以內的雞最常見。本病可經多種途徑傳播,經卵傳播是本病最重要的傳播方式。此外,也可經消化道、呼吸道或面板創傷感染。

臨床表現 與雞白痢、禽傷寒相似。

  病理變化

最急性暴發的幼雛可不見病變。病程稍長者最常見的病變為消瘦、脫水、卵黃凝固,肝、脾、腎腫大、充血、出血,心包炎並伴有粘連。小腸(尤以十二指腸)性炎症,關節炎,產蛋雞輸卵管有壞死性和增生性病變及卵巢化膿性和壞死性病變,並常發展成瀰漫性腹膜炎。

防治:同雞白痢和雞傷寒。

禽副傷寒的防治措施

一病原引起家禽發生副傷寒的病原體是沙門氏菌屬的細菌,種類很多,已超過1000種。對人類及很多動物均能致病,其中常見的為害較大的有30多種。引起禽副傷寒的沙門氏菌常見的約有六、七種,最主要的是鼠傷寒沙門氏菌,其他如鴨沙門氏菌、腸炎沙門氏菌埃森氏變種、湯卜

雞副傷寒病原學

引起雞副傷寒的沙門氏菌是血清學上相關的革蘭氏陰性桿菌,不產生芽胞。大小通常為0.4~0.6m1~3m,它們偶爾可形成短絲。雞副傷寒沙門氏菌正常帶有周鞭毛,能運動,但在自然條件下也可碰到帶或不帶鞭毛的不運動的變種。本病原體為兼性厭氧菌,易於在普通肉湯或瓊脂上生

雛雞發生禽傷寒的病變有哪些?

病原為多種能運動的泛嗜性沙門氏菌,最主要的是鼠傷寒沙門氏菌。1、本病流行無明顯的季節差異。雞舍悶熱、潮溼,衛生條件不好,過度擁擠,飼料缺乏維生素或礦物質等均有助於本病的流行。2、雛雞對該病最易感,常在2~5周齡內感染髮病,1月齡以上雞有較強抵抗力。3、

晚秋時節謹防蛋雞頑固性腹瀉

一細菌性腹瀉導致蛋雞腹瀉的的細菌,主要有大腸桿菌、巴氏桿菌、白痢沙門氏菌、傷寒菌、副傷寒菌、鏈球菌、李氏桿菌等。病雞的主要症狀是排黃色、白色、灰白色、淡綠或黃綠色稀糞便,沾汙肛門周圍的羽毛,蛋雞育雛期尤甚,死亡率高。用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治療有效。

哪些藥物是產蛋雞忌用的

1.呋喃類:呋喃類系人工合成的廣譜抗菌藥物。常用的有呋喃唑酮,對沙門氏菌所致的下痢性疾病有特效,故又叫痢特靈。臨床上主要用於腸道感染,如雞白痢、球蟲病、雞傷寒等。但是該藥物

聚焦沙門氏菌——種蛋的沙門氏菌汙染

沙門氏菌汙染是種雞場要面臨的一個問題,這是因為如果種蛋及其內容物受到沙門氏菌的汙染,種蛋孵出的子代雛雞、進而引入該雛雞的雞場存在到汙染的可能性。在過去一段時間中,沙門氏

蛋雞沙門氏菌病防與治

蛋雞沙門氏菌病是由雞白痢沙門氏菌引起的雛雞和火雞的一種敗血性傳染?D殼俺適瀾縲苑植跡?韉爻S辛饜小?流行特點:2-3周齡內雛雞,沙門氏菌病的發病率高,死亡率最高,成雞主要呈隱性或慢性感染,但帶菌雞引起垂直傳播,病雞糞便及病雞種蛋是主要傳染源。臨床症狀

禽沙門氏菌病之「白痢」

雞白痢雞白痢是由雞白痢沙門氏菌引起雛雞和雛火雞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其特徵是雛雞的急性敗血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2周齡以內病雛死亡最多,2月齡以上雛雞發病輕、死亡率低,成年

種雞場沙門氏菌防控措施

種雞場應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防控沙門氏菌病的發生:一、控制垂直傳播首先防止蛋在產後發生汙染,即保持產出的種蛋清潔、定時乾淨收集種蛋、立即進行消毒。然後種蛋應儲存在較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