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抗雞養殖手冊之四:肉雞飼養管理技術
(一)肉雞飼養階段劃分和環境要術
1、雞飼養階段劃分
肉雞分二階段飼養:0~3周為育雛階段,4~9周左右為育肥階段。
2、環境要求
1、溫度(見表1)
表1 肉雞飼養溫度要求
周齡 | 1 | 2 | 3 | 4 | 5周齡以後 |
範圍(℃) | 31~35 | 28~30 | 25~27 | 22~24 | 18~21 |
2、溼度 (見表2)
表2 肉雞對溼度要求
周齡 | 1—4周齡 | 5周齡以後 |
溼度範圍(%) | 60~70 | 50~60 |
3、光照 (見表3)
表3 肉雞飼養光照的要求
日齡 | 1~3 | 4~5 | 6~7 | 8~9 | 10~35 | 36~42 | 43~上市 |
光照(小時/天) | 24 | 22 | 20 | 18 | 16 | 20 | 22 |
光照強度應由強到弱逐漸隨日齡的增加而降低,舍內每20平方米用一盞白熾燈炮,燈泡高度距飼養面2~2.2米。0~2周用60W燈炮,從第三週開始可用25W燈炮,實際應用中,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總原則是後期使雞可以看見飼料,工作時可以看見。
延長光照時間是為了延長肉雞的採食時間,促進生長。一般情況下可採取每天22小時光照、2小時關燈的方法。
農村常常有前半夜停電現象,可在後半夜來電時進行光照,這樣並不影響肉雞的生長。24小時照明並非有利,肉雞也需要有黑暗睡眠的時間。
炎熱的夏季,肉雞主要靠夜間涼爽時採食,夜間應儘可能地保持較長時間的光照。
4、飼養密度
飼養密度是否合適,主要是看能否始終維持雞舍內適宜的生活環境。應根據雞舍的結構和雞舍調節環境的能力,按照季節和肉雞的最終體重來增減飼養密度(見表4)。如果飼養密度過大,肉雞休息、飲食都不方便,秩序混亂,環境越來越惡化,則雞群自然生長緩慢,疾病增多,生長不一致,死亡率增加。
表4 肉雞的飼養密度
地面平養(只/m2) | 網上平養(只/m2) | ||
夏 | 春秋冬 | 夏 | 春秋冬 |
10-12 | 12-14 | 12-14 | 13-16 |
8-10 | 10-12 | 10-12 | 10-13 |
冬季地面平養,因為通風受溫度的限制,易發生呼吸道病,一般情況不宜增加飼養密度。
經驗不足的農戶,開始應以較低的密度飼養肉雞,才能獲得較高的成功率。
5、通風與換氣
在保持雞舍適宜溫度的同時,良好的通風是極為重要的。肉雞的生命活動離不開氧氣,充足的氧氣能促進雞的新陳代謝,保持雞體健康,提高飼料轉化率。
良好的通風可以排出舍內水氣、氨氣、塵埃以及多餘的熱量,為雞群提供充足的新鮮空氣。通風不良,氨氣濃度大時會給生產帶來嚴重損失。表5所示是氨氣對肉雞生產影響的試驗結果,表6所示是在不同氣溫下肉雞每公斤體重每分鐘所需的換氣量。
(二)肉雞的飼養管理:
1、選雛
①進雛前,一定要了解清楚種雞場或孵化場的免疫情況,特別要注意能夠垂直傳播的禽病,如:沙門氏菌病(白痢、傷寒、副傷寒)、黴形體病(雞毒黴形體病、傳染性滑膜炎)、腦脊髓炎、大腸桿菌病等,保證雛後來源為健康雞群;
②選擇活潑好動,腿部結實,眼大有神,叫聲清脆,絨毛整齊、光滑,腹部平坦柔軟,肛臍癒合良好,手握時恩到飽滿且掙扎有力地雛雞。
2、運雛
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養雞戶最好自己押運雞雛,同時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運雛經驗。
②事先準備好運雛工具,工具包括有車輛、裝雛盒以及防雨、保溫工具,其中車輛應採用封閉效能較好的,如麵包式客用車輛,短途運輸也可採用三輪車、拖拉機等簡易工具。
③注意掌握適宜的運雛時間,冬季及早春運雛,雛雞應儘量在中午啟運;夏季運雛應在早晚涼快的啟運。
④雛雞運輸過程中,要隨時觀察雞群,調整溫度及通風,在長途運輸時更應注意必要時內外、上下之間顛倒雛雞盒,防止意外顛簸,以免壓死雛雞。
⑤小心檢查所有器具裝置是否操作正常和效能良好,包括飼料及飲水器具、保溫傘及其它供墊系統、電力系統、通風系統等等。
⑥在進雞前24小時,開啟供熱系統,使育雛器內的溫度達32℃-35℃。檢查溫度表,看看育雛器下面的溫度是否正常。
⑦飲水器裡的水在雛雞到達前幾小時備妥,使飲水溫度與室內溫度一致。
3、雛雞進舍
①雛雞到達時應靜置半小時左右,以使雛雞從運輸的應激狀態中緩衝過來,同時使其適應育雛環境。
②安置雞雛,將靜置後的雞雛按計劃分群安置,分群時應強弱分開,弱雛應放在離熱源最近的地方。
③、初飲:
(1)、初飲時間:在雛雞安置後1小時內就應給雛雞飲水;
(2)、飲水配製:可用5%溫葡萄糖水,加入適量電解多維,飲用1—2天;
(3)、飲水溫度:應不低於18℃;
(4)、飲水器擺放位置:飲水器放在光線明亮之處,並與料盤相互交錯,距離不超過1米為好。
4、開食
①開食時間:雛雞開食時間應在初飲之後2~3小時。
②開食飼料:用新鮮的小米、玉米槽等粒料,切不可用過細的粉料,第二天後再用全價飼料,開食飼料可採用乾料,也可採用溼料,溼料中料和水的比例為5∶1。
③開食方法:雛雞在7日齡以前使用方形平底飼料盤,每100只雞使用1個,使用圓形飼料盤50只雞/個,用淺平的料盤,或塑料布、報紙等放在光線明亮處,將料反覆拋撒幾次,引誘雛雞啄食,雞群中只要有少數雞開始啄食飼料,其餘雛雞很快會學會,加飼料應遵循勤添少加的原則。
當雞隻長到5至7日齡時,應開始加入料桶或料槽給飼。可將部分飼料盤拿掉,隨著雞隻的成長,逐漸把料槽或料桶升高,保持飼料槽(桶)邊緣的高度與雞隻背部的高度一致,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汙染。
④肉雞推薦日喂次數:1~3天,喂8~10次;4~7天喂,6~8次;8~14天,喂4~6次;15日齡後,喂2~3次。
大秦漢集團的肉小雞顆粒料「秦虎661」,營養全面,氨基酸平衡性好,可給雛雞提供充足的營養,促進雞雛的生長髮育。秦虎牌無抗生素生態系列肉雞料「秦虎662」、「秦虎663」、「秦虎635」能夠有效降低雞舍中的氨氣,提高肉雞的抗應激能力,提高肉雞的成活率,且能夠改善雞肉的品質和風味,生產高檔雞肉及雞肉產品。
四 斷喙
1、斷喙時間可在初生時或7~10日齡時,初生時斷喙可直接用斷喙刀片燒烙雛雞的喙尖部分,不必清除。6~9日齡斷喙可切除喙尖1/3左右。
2、斷喙前後的管理措施:
①斷喙前不讓雞吃得太飽;
②斷喙時,可將喙的切面在斷喙器刀片上烙一下,有較好的止血作用,同時可在斷喙的前後2天,在日糧中加入維生素K,用量為每噸飼料5—8克,可避免出血。
③斷喙後,在料桶內適當增加飼料,避免斷喙的料槽底,因疼痛而拒食。
④斷喙後雞的採食量較少,日糧蛋白可提高1%,以保持其生長髮育。適宜的斷喙孔,6—9日齡斷喙時以0.44cm為宜。
五、擴群
1、第一次擴群應在8日齡左右,平養雞群可將圍圈撤除;
2、第二次擴群應在12—18日齡之間,可將雞群逐漸向空閒處疏散;
3、第三次擴群約在22日齡左右,可將雞群擴滿整個雞舍,這次擴群在夏季可適當提前。在擴群后第一晚實行6小時黑暗。
六、光照管理
1-15日齡,每20平方米的面積,光照應為40-60瓦特,這樣可以幫助雛雞在吃食方面有好的開始,第三週開始逐漸用15瓦特的燈泡代替60瓦特的燈泡,使21日齡的雞隻在每20平方米的面積上,有15瓦特的光亮。注意燈泡高度為1.6-1.8米,並保證燈泡潔淨。整個雞舍的光照應該均勻分佈。周齡以後,強光反而對雞隻有害,成為雞隻生長的阻礙。過於光亮會使雞隻因為太活潑,而使雞隻損傷及料耗增加,嚴重者產生啄食癖。當雞隻達到150-160克時,開始增加黑暗時間,連續黑暗超過6小時的光照程式有助於提高免疫系統的發育。
七、疫苗免疫
在施行飲水接種疫苗時,應遵循的原則如下:
(1)炎熱的天氣,接種疫苗前停水1小時,正常情況下停水2小時。
(2)徹底清潔飲水系統和器具。但不要使用消毒劑。
(3)給雞隻提供清潔不含消毒藥的飲水,水中加脫脂奶粉,濃度為0.3%-0.5%。
(4)在一個乾淨的容器諸如水桶中製備疫苗和水的混合物,然後倒入已經清潔好的水槽或飲水器內。不要依賴自動飲水器施用。
(5)施加疫苗的飲水應在20-30min內喝完。
下面是1000只雞的參考兌水量:
疫苗劑量 | 4日齡-2周齡 | 2-4周齡 | 4-8周齡 |
1000頭份 | 10kg | 15kg | 20㎏ |
(6)一定要有足夠的飲水位置,使所有雞都能同時飲到含疫苗的水,必要時增加飲水器數量。
(7)輕輕地轟動雞群,使所有雞都能飲到水,避免口渴的雞超量飲,而另一部分雞隻又飲水不足。
(8)含疫苗的水喝完後繼續供應清水(不含消毒藥)。
4.疫苗接種對肉雞來說是難免的應激。因此要實施良好的管理,來幫助減輕應激壓力。若是在育雛期間接種,將育雛室的溫度稍許提高大約2.0℃,直到雞群恢復到正常的健康狀態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