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肉雞飼養技術要點
2012年底的「速生雞」事件和2013年春「H7N9禽流感」事件,對整個肉雞養殖行業造成了重創。H7N9禽流感在肆虐兩個月後,目前其影響日漸減弱,但留下的,卻是人們心頭一個巨大的陰影和千瘡百孔的肉雞產業鏈。在危機消退的背後,整個肉雞產業需要不斷地反思和調整以應對未知的危機,而在整個肉雞產業鏈上,商品肉雞養殖是現代肉雞生產體系的主體和基石,所創造的產值也是最多的,因而,指導廣大商品肉雞養殖戶進行科學合理的肉雞養殖,提高其飼養管理水平和生產水平,將是促進肉雞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全面介紹了商品肉雞飼養關鍵技術,以期為肉雞養殖戶提供參考。
1. 合理構建肉雞場
合理的雞場佈局和雞舍結構,可以為肉雞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使其充分發揮生產潛力。場址應選擇地勢高燥、採光充足、通風良好、交通方便、水電充足、排水良好、隔離條件好的地方;場區佈局合理,生產區與生活區分開;雞舍之間距離10m 以上,淨道和汙道分開;雞舍保溫效能良好,並便於通風降溫。
肉雞場佈局
2. 雛雞的選擇
雞苗質量是肉雞飼養成功的基礎。一是選擇優良品種,主要包括快大型肉雞(如AA、羅斯308、科寶等)和黃羽肉雞(快速型、中速型和慢速型);二是引進無垂直傳播疾病(如雞白痢、白血病等)的健康雛雞。
3. 確定合理的飼養規模和飼養方式
養殖戶要根據自身勞力、飼養技術和資金、裝置等條件,確定合理的飼養規模。
目前採用的飼養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3.1 地面平養 該飼養方法是目前較為普遍的飼養方式,即在雞舍內地面上鋪墊一定厚度(大約5 cm)的墊料。墊料要求鬆軟、新鮮、乾燥、吸水性強、不易發黴,將肉仔雞飼養在墊料上讓其自由活動。常用的墊料有碎刨花、稻殼、幹砂、粉碎的秸稈等。
地面平養
3.2 網上平養 網上平養是將雞養在特殊的網架、網床上面。目前網養裝置一般由竹板做成,間距為2.5 cm 的竹排,也可用鐵絲網架製成,上面鋪上相應的塑料網片。
網上平養
3.3 籠養 籠養就是肉仔雞從出殼到出售,一直飼養在籠內。籠具有的採用金屬製成,有的採用塑料製成。
籠養
4. 飼料的選擇
根據肉雞不同生長髮育階段,選購相應的全價配合飼料。如為本場自配料,則要根據肉雞各個階段的營養需要來配製,在選擇營養標準時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如氣候、季節、飼養方式、雞舍構造、飼養密度、飼養條件、雞的品種、日齡、出售體重、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管理經驗等,適當加以調整。
5. 飼養管理
5.1 飼養階段的劃分
根據肉雞的生長髮育規律及飼養管理特點, 快大型肉雞飼養階段可分為育雛期(0~3 周齡)和肥育期(4~6 周齡);慢速型黃羽肉雞大致可劃分為育雛期(0~5 周齡)、生長期(6~11周齡)和肥育期(12 周齡後或出欄前2 周)。在實際生產中,各飼養階段的長短受到肉雞品種和氣候條件等的影響,飼養階段的長短應根據實際的情況來決定。
5.2 育雛期的飼養管理
該期的目標就是使各周齡體重適時達標, 爭取高的育雛率。
5.2.1 及早飲水 小雞出殼後處於高溫、高密度條件下,體內水分消耗多,特別是經過長途運輸,容易發生脫水。雛雞應在入舍後1小時內「開水」,雛雞第一次飲水稱「開水」,此時在飲水中加入5%葡萄糖和0.1%維生素C, 最好同時使用高效電解多維,有利於雛雞體力的恢復和生長。在雛雞運抵雞舍後的半天內,飲水要比喂料重要得多。應放置足夠的飲水器以保證所有的雞隻都能夠喝到水,並注意水溫應在16℃~22℃之間。對不會飲水的雛雞應進行調教,可將雞喙碰觸飲水乳頭或飲水器而使其學會飲水。
5.2.2 適時開食 「開水」後3~5小時「開食」。雛雞第一次餵食稱「開食」。「開食」的早晚直接影響初生雛雞的食慾、消化和今後的生長髮育。初生雛雞消化器官在孵出後36小時才完全具備消化功能,過早開食對消化器官有害,對以後的生長髮育也不利;過晚開食會消耗雛雞的體力,使之變得虛弱,影響以後的生長和成活。開食飼料用配合飼料效果較好。喂料次數為第1周每天喂5~6次、第2周每天喂4~5次、第3周每天喂3~4次、第4周後每天喂3次;在不同的時間上不同的料量,以刺激雞群的採食而取得好的飼養效果。
5.2.3 適宜溫度 1~3日齡33℃~32℃;4~7日齡32℃~30℃;8~14日齡30℃~27℃;15日齡之後27℃~24℃。此期溫度特別重要,如果溫度過高或受寒,會出現腹瀉、卵黃吸收不良、應激和脫水等問題,要勤觀察並根據需要及時調整育雛溫度和雞舍的通風。
5.2.4 相對溼度 不同日齡肉雞對溼度有不同要求,一般是1~4日齡65%~70%,以後相對溼度為60%~65%。防止脫水及飄飛的絨毛刺激雞呼吸道從而誘發呼吸道症狀的疾病。嚴禁出現高溫高溼、低溫高溼和乾燥三種情況,否則會導致雞群生產效能和均勻度較差,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
5.2.5 飼養密度 一般前期以每平方米30只為宜,後期逐步降至每平方米15只以下。飼養方式對飼養密度有影響,網上平養密度可大一些,地面平養可小一些。
5.2.6 飼料營養全面 應喂以優質的全價飼料,1周齡內的雛雞對營養水平的要求高(粗蛋白>21%,代謝能12.5~13.0MJ/kg),所以此期的飼料營養水平很關鍵。2~3周齡為了降低營養代謝病(腹水症、猝死症和腿病等)的發生率,可以進行適當的限飼。也可以在1周內喂以高營養水平的開食料而在1周後配製粗蛋白>21%、能量11.5~12.5MJ /kg 的雛雞飼料。
5.2.7 光照 1~7日齡23小時/天,光照強度20~30勒克斯;8~35日齡光照時間18~23小時/天,具體時間根據所飼養的品種和日齡確定光照時間,光照強度10勒克斯。要求育雛室光照要均勻,至少1小時的黑暗,使雛雞適應黑暗環境,遇到停電不至於發生擁擠。
5.2.8 分群飼養 第1次挑選雛雞應在雛雞到達育雛室時進行,挑出弱雛單獨隔離飼養,淘汰殘雛,以淨化雞群。第2次選雛一般放在首次接種疫苗時,把個體小、長勢弱的雛雞隔離後加強飼養。如果有性別鑑別能力的養殖戶,最好在分群時把公母分開,以調整日糧,提高飼料利用率,發揮更大的生產效能。
5.2.9 嚴格消毒 雞舍門前要設定消毒池,經常更換消毒藥水。餵雞前,要更換工作服,並注意手和鞋的消毒,平時要堅持對雞舍內外進行定期消毒。
5.3育肥期的飼養管理
5.3.1 強化通風換氣 以通風為主保溫為輔。此期如果不注意通風,雞群的排洩物產生的有害氣體會造成雞舍的空氣汙濁,影響雞群的健康和生產效能。
5.3.2 嚴格消毒 特別是帶雞消毒,消毒次數為1次/天。隨著養雞時間的延長,雞舍環境的汙染越來越嚴重。如果不注意環境的治理,最終將嚴重威脅雞群的健康。
5.3.3 供給全價飼料和清潔飲水 最好用全價顆粒料,此期的營養以高能量為主,粗蛋白水平可降至18%,有條件者則可在飼料中加入1%~3%的油脂以增加能量。夏天更應該注意雞群飲水的淨化及水槽和料槽的消毒。
5.3.4 加強光照管理 光照強度5~10勒克斯,強度太大容易導致啄癖,強度太小又起不到刺激採食的目的。
5.3.5 控制溼度 相對溼度65%~60%,不低於55%。
5.3.5 及時出欄 雞群一旦符合上市要求,應立即出售,否則影響養殖效益。
6. 疫病防控
6.1 重視雞場的環境衛生
雞場要嚴格門衛制度,防止病原體傳入,並嚴格執行衛生消毒制度。
6.2 強化全進全出制
對於肉雞的飼養,必須採取「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在全部出欄後,要對雞舍、裝置、飼養用具等認真清洗、消毒,然後封閉空置1~2周,再繼續飼養下一批肉雞。
6.3 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式
一般情況下,6日齡時用新支二聯活疫苗1~1.5個頭份點眼、滴鼻,12日齡用法氏囊中等毒力疫苗1~1.5個頭份飲水,14日齡注射禽流感H5 H9二聯滅活疫苗,每隻0.4~0.5毫升,21日齡用新支二聯活疫苗2~2.5個頭份飲水,24日齡用法氏囊中等毒力疫苗2個頭份飲水。同時要適時合理用藥,控制雞白痢、球蟲病和慢性呼吸道病的暴發等。
免疫接種前後2~3天,停用抗病毒藥物,在飲水中加入多維等抗應激劑。使用的疫苗要確保質量,選擇國家公佈或縣(市)畜牧局推薦使用的疫苗;用藥時選擇國家允許使用的藥物,嚴格掌握用藥時間,並執行休藥期制度,以免造成藥物殘留。
飲水免疫中不能使用含氯的自來水或酸鹼度過高的水;配製疫苗時必須保證容器清潔不含消毒液;不使用金屬容器;疫苗在飲水器記憶體放時間不能過長(不超過1小時),以免造成疫苗效力下降;佐劑滅活苗用前必須搖均;注射劑量要準確。滴鼻、點眼時疫苗滴速不能過快,疫苗必須完全吸收後才能放下雞。
7. 撲滅疫情措施
對於傳染病,尤其是急性烈性傳染病,發現早,診斷及時準確,又能迅速採取針對性措施,便可有效地制止傳染病的蔓延。所以養雞者必須要求飼養人員要經常仔細觀察雞群的活動及健康狀況,若發現有異常表現,特別有互相傳染的嫌疑,應立即報告獸醫或生產管理人員,相關負責人必須立即趕到現場,認為有必要時要儘快組織力量進行診斷。在診斷過程中,疑似或確認為新城疫、禽流感、傳染性法氏囊病、傳染性支氣管炎、雞痘、及傳染性鼻炎等急性傳染病,必須立即隔離病雞,儘可能縮小病雞的活動範圍,對病雞的排洩物、分泌物汙染的場地,都要用2%~3%燒鹼溶液進行噴灑消毒。汙染的墊草、糞便徹底清除,予以燒燬或堆積發酵。被汙染的用具、工作服、鞋,用福爾馬林燻蒸消毒,場門設立標牌,禁止人、畜出入。(陳寬維研究員 現為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