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家禽主要病毒病的免疫防控措施

家禽主要病毒病的免疫防控措施

目前對於病毒病的預防,通過疫苗接種仍是有效的措施之一,下面就將通過免疫接種對家禽主要病毒性疾病進行防控的內容分別介紹如下。

【馬立克氏病】

飼養期超過70天的雞隻必須用CVI988液氮苗,50~70日齡上市的快速型三黃雞也要接種馬立克苗,建議快大雞也免疫接種,並且要儘早免疫、避免早期感染。

【雞新城疫】

1.目前非典型新城疫仍是造成產蛋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新城疫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但有多種基因型,近年來分離株多為基因Ⅶ型,Lasota為基因Ⅱ,因此,建議雞場可在多日齡多批次大膽使用Ⅰ系苗。

2.據調查可見,很多雞場在35日齡儘管使用過滅活苗和活苗,但其HI抗體一般並不高,此時就需要注意做好生物安全防護。

3.開產前要用滅活苗免疫接種,儘管HI抗體滴度比較高,但是開產後每隔2~3個月也要用活苗免疫一次,以增強黏膜免疫作用。

4.新城疫的HI抗體在24時可不出現死亡現象,28以上才不減蛋,212以上雞才不易感染,。

5.開產後要每月對每群雞進行抗體監測,每群抽檢16只雞,如果有3只雞的HI抗體在27以下(含27),應加強免疫,一般在36~38周齡用優質滅活苗(0.3毫升/只)補免。

【傳染性法氏囊病】

母源抗體能夠嚴重干擾早期疫苗的免疫效果,建議使用中等偏強的疫苗株在10~12日齡免疫,或用中等毒力的疫苗株分別在10日齡和18日齡各免疫一次。種雞可在8周齡用活苗免疫一次,不建議種雞開產前用滅活苗免疫,否則高母源抗體會引起後代的免疫困難。

【傳染性支氣管炎】

1.傳染性支氣管炎有非常多的血清型,分5個不同類群和5個臨床型,相互之間很少或沒有交叉保護,有人粗分為M型株和類491株,目前國內491株為主要的流行株;
  2.M株和類491株疫苗交替使用或聯合使用可增大免疫譜,15天前最好進行兩次活苗一次死苗的免疫。

有關研究表明,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仍在不斷變異,中國大陸至少存在6個基因型,類OX基因型和類4/91基因型是我國目前主要流行的基因型,在很多省市都能分離到,且所有分離株與國內所用疫苗毒親緣關係較遠,應根據本地的流行情況選擇合適的疫苗。

3.CHVI基因型與其它基因型表現很遠的進化關係,與其它分離株的同源性很低,氨基酸同源性僅有57%~62%。新基因型毒株的出現,也要求我們密切跟蹤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的流行情況,給疫苗的選擇和研製提供指導。

建議種雞在開產前免疫新-支-減商品疫苗外,最好能增加一針本地分離株做成的滅活苗,開產後每隔2~3個月用新-支-苗免疫一次。高抗體可保護雛雞15天內免受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的攻擊,減少假母雞的發生。

【禽流感】

目前鵝鴨的流感不易控制,建議生產水禽專用疫苗;
  禽流感的變異毒株不斷產生,增加了防控難度。在很多情況下,機體抗體水平很高,但仍然發病或用當地分離毒株檢測發現HI抗體很高,而用標準抗原檢測抗體滴度卻很低,此時應考慮變異株的存在,如抗體水平較低而發病,應檢查其免疫程式或疫苗質量是否存在問題;
  變異株不斷產生時,要實時監控;
  一般情況下,禽流感的HI抗體在25可不出現死亡現象,要在27以上才能不減蛋(變異毒株HI監測無意義);
  Re-5加Re-4疫苗有較廣的免疫譜,但因病毒不斷變異,有時效果也不理想;
  種雞到開產前至少要進行4次滅活苗接種;
  H9種毒要使用2007年後的流行株;

【傳染性喉氣管炎】

從未發生過此病的雞場可暫不免疫,一旦發生則要連續使用疫苗,肉雞一般在35日齡左右免疫,種雞80天左右加強免疫一次,此疫苗一般有免疫反應,首次可用0.5~1頭份,免疫後要使用抗生素預防支原體和大腸桿菌的繼發感染。

【呼腸孤病毒感染】

1.呼腸孤病毒是禽類的重要病原之一,對養禽業具有重要經濟學意義,在全世界範圍內廣泛存在,主要流行於雞、火雞,番鴨也有報道,並且在全國各地分離到多個毒株。雞群對於該病的感染很普遍,最高達98%,包括不同品種、不同地區、不同日齡和不同用途的雞,也包括祖代雞場和父母代雞場。

2.正常免疫抗體檢測,ELISA滴度通常在2000~10000之間,近兩年常可在大量雞群中看到抗體滴度達到20000至30000~50000,顯示已有病毒感染。

快大種雞必須接種疫苗,未接種過疫苗的雞群,卻常表現為抗體異常;臨床發現商品肉雞的僵雞多羽毛鬆亂,偶見關節病變時,應考慮此病的存在。

此病是免疫抑制病,繼發病比較多,產蛋達不到高峰,而且高峰維持時間也短。經典的免疫程式是在8日齡、8周齡分別用活苗肌注,開產前使用滅活苗接種。

【傳染性鼻炎】

此病在雞場一旦發生,會反覆發作,不易根除。

經典的免疫程式是分別在5周齡和15周齡接種滅活苗,如效果不佳,可在開產前增加一次疫苗免疫,兩次免疫最佳間隔為10周左右。

【支原體】

此病以細胞免疫為主,疫苗分活苗和滅活苗兩種,種雞的經典免疫程式為15日齡接種半頭份滅活苗,開產前接種1頭份的滅活苗,也可在28日齡左右使用弱毒活苗(待MG抗體陰性時免疫),但免疫前和免疫後3周不能使用抗支原體的藥物。

在滅活苗產生抗體之前,要使用抗支原體藥物防止此病感染,不然較難控制其垂直傳播。

種雞使用疫苗的優點是可增加產苗數、減少用藥、降低種雞死淘率和垂直傳播率。

【球蟲病】

此病以細胞免疫為主,疫苗有弱毒株和強毒株,國外疫苗均為球蟲疫苗敏感株。建議1~3日齡用1/2~1/5頭份疫苗滴口免疫,以保證每隻雛雞同時接受均衡劑量的疫苗。

需要注意的是接種疫苗後,3周內不可投喂各種抗球蟲藥物,期間可投喂預防量的喹諾酮類藥物,用以預防其它細菌病;接種疫苗後3周不清墊料,只能補充,擴群時可將舊墊料散佈到新區,3周後,要將舊墊料散佈到運動場,讓雞重複感染。

用疫苗後第14天,要投放抗球蟲藥到水中飲用一天,防止過度感染,飼料中要新增抗菌肽鋅或林肯黴素,防止壞死性腸炎。

國際視角看雞病毒性關節炎的流行變化與防控措施

雞病毒性關節炎是由禽呼腸孤病毒(ARV)感染後導致的一種傳染性疾病。該病流行廣泛,全球性分佈。有多種疾病表現,最常見的疾病是病毒性關節炎、腱鞘炎(圖1-4),病雞常表現為跛行、單側或

家禽肝病的流行現狀與防控思路

家禽肝病的流行現狀與防控思路能引起家禽肝病的疾病因素,主要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黴菌毒素等。細菌性肝病包括弧菌(彎曲桿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巴氏桿菌等;病毒性肝病包括

我國家禽腸道細菌病流行現狀及防控措施

腸道健康是家禽高效生產、維持高存活率和生產優質產品的重要條件。在限用及禁用抗生素的後抗生素時代,畜禽腸道問題日益突出,尤其在我國家禽養殖環境條件不佳和飼料營養科學性欠缺的條件下,腸道疫病發生率居高不下,而解決家禽腸道健康問題需要多學科理論支撐下的綜

禽流感等病毒病的綜合防控

今冬雞群禽流感、新城疫或二者混感普遍發生,養殖業損失慘重,信得推出綜合控制方案,助您度難關!禽流感等病毒病的危害禽流感等病毒病是養禽業最常見、危害最大的病毒性疾病,造成家禽高死淘率、產蛋下降、混合感染,經濟損失巨大;家禽對流感等病毒病的感染日齡越

肉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發病特點與防控措施

傳染性喉氣管炎是由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引起的雞的一種急性呼吸道疫病,其病毒是一種皰疹病毒。臨床症狀以呼吸困難、喘氣、咯出血痰為特徵;病理變化以喉部和氣管黏膜腫脹、糜爛、壞死

I群禽腺病毒的流行與防控

1、禽腺病毒概況禽腺病毒是家禽常見的傳染病原之一。一般情況下很少表現臨床症狀,但在某些條件下,特別是混合感染時,會表現嚴重的致病性。根據抗原性差異,禽腺病毒(FAV)可以分為

近期家禽安卡拉病的防控

近期家禽安卡拉多發,尤其是蛋雞和麻雞,安卡拉病是由血清IV型I群禽腺病毒引起的一種家禽疾病。1987年該病首先在土耳其的安卡拉地區暴發,故名安卡拉病,隨後在伊拉克、印度、俄羅斯等

禽腺病毒的研究進展與防控

心包積水-肝炎綜合徵是由血清IV型I群禽腺病毒(FAV4)引起的一種國內新發家禽傳染性疫病。其特徵性症狀為3~5周齡肉雞突然死亡,剖檢變化主要為心包積水和出血性肝炎。本病於1987年在巴基斯坦

家禽免疫接種失敗現象分析及防控

隨著我國集約化、規模化、放養一體化的家禽生產模式的形成,由於模式轉換速度大於我們飼養管理技術進步速度,導致我們在禽業生產過程中出現一系列以往沒有遇到的問題。表現最突出的即是多病毒混合感染、隱性感染常態化、黴菌毒素高度汙染、疫病多發勤發、免疫抑制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