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我國家禽腸道細菌病流行現狀及防控措施

腸道健康是家禽高效生產、維持高存活率和生產優質產品的重要條件。在限用及禁用抗生素的後抗生素時代,畜禽腸道問題日益突出,尤其在我國家禽養殖環境條件不佳和飼料營養科學性欠缺的條件下,腸道疫病發生率居高不下,而解決家禽腸道健康問題需要多學科理論支撐下的綜合技術措施。為此,美國科寶公司全球營養技術總監Steve Bolden、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邵華斌研究員、澳大利亞昆斯蘭大學Wayne L. Bryden 教授、澳大利亞南澳研究和發展研究所Valeria A. Torok 博士、加拿大農業與食品科學研究中心Joshua Gong 博士、中國農業大學咼於明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Krik C.Klasing 教授、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Peter R.Ferket 教授、希臘亞里士多德大學Ilias Giannenas博士及西班牙IRTA 研究中心Joaquim Brufau 研究員分別圍繞腸家禽道健康現狀、產業發展對腸道健康技術的需求及解決腸道健康的營養技術措施等進行深入探討。

在每個半天的學術報告之後,大會主辦方安排了報告專家、企業技術代表和參會人員的互動環節,利用微信牆實現與會者與專家間的高效互動。本次大會的特邀報告專家均長期從事家禽營養與腸道健康研究,並在該領域享有盛名,使得參會者人數超出預期,並在整個會議期間人數未減少,並積極參與互動,同時也對部分專家的觀點提出質疑,如此高質量、「乾貨」多的會議國內也不多見。

一、我國家禽腸道細菌病流行及防控現狀

邵華斌研究員認為我國家禽腸道細菌病具有如下的特徵:①我國家禽細菌性病原種類複雜,不僅有常發腸道細菌病病原,如大腸桿菌、沙門菌、葡萄球菌等,新發的空腸彎曲菌、產氣莢膜梭菌等腸道病原菌也時有發生,難以控制;②某些細菌毒力增強、致病性增強:病禽腦內細菌分離率升高,研究發現從禽類消化道、呼吸道分離到的致病株的毒力較以前增強;③細菌血清型分佈廣泛,同一地區細菌優勢血清型增多:不同地區的優勢血清型差異很大,在同一地區不同養殖場血清型相差也較大,甚至在同一雞場同一雞群也可以存在多個大腸桿菌血清型;④多病原混合感染普遍;⑤繼發感染嚴重:禽流感、新城疫特別是禽白血病、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等免疫抑制病的發生常導致多種細菌的繼發感染,有些寄生蟲病如雞球蟲病感染髮生後,常繼發腸道類細菌病,營養代謝病造成機體內環境失調也容易繼發細菌類疾病;⑥細菌耐藥性增強導致耐藥譜廣,藥物控制越來越困難;此外地面平養、散養等新的養殖模式使得管理相對粗放,可促使腸道細菌病加劇。

因此,需從環境控制(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引種、營養、免疫、合理用藥及使用微生態製劑等綜合防控家禽腸道細菌病的策略。

二、家禽營養與腸道健康方法的探討

Valeria A.Torok 博士在肉雞回、盲腸微生物區系中鑑定出與肉雞生產效能相關的特定菌屬,迴腸中的唾液乳酸菌、捲曲乳酸菌和鳥乳酸菌可能與生產效能下降有關,鴨源雞桿菌和大腸桿菌可能與肉雞生產效能改善有關;而盲腸中的梭狀芽孢桿菌和瘤胃球菌可能與肉雞生產效能改善有關。表明腸道微生物可影響動物生產效能、健康、福利、食品安全和環境,而合理的日糧構成、科學的飼養可以調節腸道菌群平衡,提高飼料轉化率。

Peter R. Ferket 教授認為,正確、合理的雞胚給養可以促進腸道發育,改善骨骼健康,提高肉量和生產效能及增強免疫功能等。同時出殼後前3天讓雛雞儘早採食易消化的飼料,提供最優的環境衛生條件,也可以促進腸道的早期發育,增加肉雞胸肌的生長效率。

Krik C. Klasing 教授提出解決可疑病原體僅僅是解決家禽腸道健康問題的一部分,需通過接種疫苗,遺傳措施,營養措施,包括建立優先使用營養素的機制,如為免疫系統、病原微生物和互利共生或一般共生的微生物菌落提供營養物質及重整家禽免疫系統來改善感染應激狀態下的腸道健康。咼於明教授認為有利於腸道相關淋巴系統發育的營養性和非營養性飼料新增劑均能增強家禽腸道屏障功能,改善家禽健康和生產效能。

同時,基於全球消費者對不含抗生素產品的訴求及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關注,國內外研究者趨於尋求可替代抗生素的產品,包括微生態製劑、酵母類產品、酶製劑、植物提取物等。植物提取物為近幾年的研究熱點,其可廣泛抗菌且敏感範圍廣泛,植物提取物體外抗菌活性的效果與其來源、活性組分和細菌有關。Joshua Gong 博士和Ilias Giannenas 博士分別研製出對雞腸炎與球蟲病控制效果與抗生素接近的包被精油與植物精油。而美國大豆協會韓彥明博士認為,應保證飼料原料安全、優質及提高家禽對氨基酸利用率的基礎上,輔助性新增飼料新增劑來促進家禽生產效能及維護腸道健康。

三、常見抗生素替代物認識的盲區解析

利用新興的微信牆,與會者與專家圍繞植物提取物的作用機理、美國控制壞死性腸炎的措施、國內飼料中不新增抗生素及噬菌體能否產業化的可行性分析、微生態製劑菌株的前景分析等展開激烈的討論。縱觀與會者的關注熱點,可歸納如下:

①如何判斷目前市場上優質的多糖類產品?目前應用較多的酵母細胞壁多糖包括外層的甘露寡糖和內層的β-葡聚糖寡糖,而科研用的均是純品的葡聚糖,即去除了酵母細胞壁多糖外層的甘露寡糖,其在吸附病原、改善死淘率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應用效果確切,故而去除外層甘露寡糖的酵母細胞壁產品較為優質。

②能否直接在飼糧中直接新增短鏈脂肪酸來維護家禽腸道健康?短鏈脂肪酸主要是改善家禽後腸腸道健康,若在飼料中新增短鏈脂肪酸,在小腸已被吸收,到後腸時短鏈脂肪酸的作用已消失;同時短鏈脂肪酸如丁酸鈉易揮發且具有腐蝕性,故而在生產實際中需通過在日糧中新增益生菌來分解產生短鏈脂肪酸。

③酶製劑與精油均能提高腸道屏障功能,具體的作用機理?通過何種方式抑制有害菌的生長?為何包被精油?

酶製劑可提高飼料養分的消化吸收率,導致可被細菌利用的養分減少,以及菌體生態所依賴的條件變差,使病原微生物數量下降,使其導致的炎症反應減輕,腸道黏膜屏障中連線蛋白的表達得到改善,即酶製劑通過影響腸道微生物來維護腸道健康。精油對微生物的作用效果與其濃度有關,高濃度精油對病原微生物(沙門菌、大腸桿菌、產氣莢膜梭菌等)有直接的殺滅作用;低濃度精油可促進機體免疫功能。精油包括天然和化學合成兩類,化學合成的精油為親脂性、易揮發且具有臭味,通過包被減少其在前腸被吸收及減輕其刺激性氣味。

④開口藥對肉雞腸道健康有何影響?肉雞出雛後腸道中已有微生物,正常情況下,雞舍環境質量優時,不建議使用抗生素,因為抗生素沒有選擇性,對肉雛雞腸道中的有益微生物有一定的傷害,肉雛雞用完抗生素後,其腸道需重新形成穩定的微生物區系;當雞舍環境質量較差或管理不善時,使用抗生素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最重要的是要提高雞舍的管理水平。

家禽肝病的流行現狀防控思路

家禽肝病的流行現狀與防控思路能引起家禽肝病的疾病因素,主要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黴菌毒素等。細菌性肝病包括弧菌(彎曲桿菌)、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巴氏桿菌等;病毒性肝病包括

針對我國近幾年雞肌胃腺胃炎防控現狀分析

雞肌胃腺胃炎在我國已經流行5年,並且危害逐步在加大。從目前看,我國仍有部分養殖者;對此病認識模糊;受市場表面現象誤導。導致很多養殖企業在飼養過程中,出現嚴重的料肉比超高、出欄期延長、生產效益降低等現象。也導致了家禽在患病後病難控,免疫抑制普遍存在。我

當今禽流感流行現狀與對策

目前我國家禽生產形式、生產規模都發生了極為顯著地變化,規模化生產是今後家禽生產和存在的一個主要形式。但是,隨著集約化、規模化生產不斷升級,家禽疫病已經成為家禽生產的重要制約因素;禽流感(AI)的不斷髮生,依然是家禽生產的頭號威脅,直接影響著家禽存欄、

養禽企業疾病風險與防控

一、背景據我國近來現狀看,家禽養殖模式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程式已加速推進;未來家禽養殖將多以自養?⒀?徹?盡⒀?臣?判問醬嬖冢徊糠址叛?曰岢な奔浯嬖凇K孀叛?襯J降謀浠??儀菅?撤縵戰?鴆階?頻窖?徹?盡⒀?臣?偶耙恍┐笮妥匝?6哉廡┢笠刀?裕

我國種雞群雞白痢沙門氏菌流行病學調查及防控建議

我國種雞群雞白痢血清學調查國務院頒佈的《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提出,2015年全國祖代以上種雞場的雞白痢沙門氏菌病達到淨化標準,2020年全國所有種雞場的雞白痢

近期雞群流行疾病的防控措施

冬季天氣寒冷,空氣溫度變化超出雞最適溫度範圍,加之為了保證雞舍內的溫度,通風的時間和次數會減少,這就導致了雞舍內空氣質量較差,有害氣體含量增高,很容易導致呼吸道疾病的發

新城疫的流行狀況及其防控措施簡析

新城疫也稱亞洲雞瘟或者偽雞瘟,是由病毒引起的雞和火雞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常呈敗血經過。主要特徵是呼吸困難、下?⑸窬?陝搖⒄襯ず徒?こ鮁??鞘瀾綣?系牧醬籩匾??靜≈?唬?還?適摶驕至形獮類傳染??1歷史分佈新城疫在世界範圍有四次大規模的流行,1926

當前蛋雞主要疾病的流行特點及防控措施

目前,隨著氣溫的變化,為疾病的發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建議廣大養殖戶要提高防疫意識,掌控養殖的生命線防疫。現將對有關蛋雞的兩種主要流行病的看法與大家共同分享。溫和型禽流感與大腸桿菌的混合感染臨床症狀及病理變化在臨床症狀上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當前傳染性鼻炎的流行特點及防控措施

雞傳染性鼻炎是由雞副嗜血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統疾病,主要症狀為鼻腔和鼻竇的炎症、表現流清鼻液、顏面水腫和結膜炎,該病在冬春季節多發,主要與氣溫變化和舍內通風條件相關。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