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傳染性法氏囊炎的診斷與討論
一 發病情況
2011年9月20日,孟村縣大成肉雞養殖區某養殖場,飼養AA白羽肉雞6 000只,23日齡,上午11時突然發病,大群精神沉鬱,排白色奶油樣稀便,發現症狀後雞隻陸續死亡,採食量下降到原來85%。
二 症狀
雞隻病初體溫升高,羽毛蓬亂無光澤,食慾減退,飲水增加,排白色奶油樣或黃白色稀便,洩殖腔周圍羽毛被糞便汙染,精神沉鬱,畏冷扎堆,走路步態不穩,渾身顫抖,弓背蹲坐,嚴重者蹲下不起,最後極度虛弱而死。
三 剖檢病變
屍體脫水,發紺,雞爪乾癟,胸肌,腿肌出現塊狀或條紋狀出血,腺胃與肌胃交界處有潰瘍帶,腺胃乳頭無出血點。直腸黏膜有條紋狀出血,腎臟蒼白腫大,腎上管因蓄積尿酸鹽而擴張,胸腺、盲腸蒼白腫大、出血,法氏囊水腫或出血,個別呈現紫葡萄樣,剖開見黏膜腫脹變寬,水腫或出血。
四 實驗室診斷
選擇瓊脂免疫擴散試驗。
抗原和標準血清: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生產。
步驟:用梅花打孔器在瓊脂板上打孔,中心孔加滿抗原,周圍孔分別加滿待檢血清和標準陽性血清,置溼盒中放於37℃溫箱中過夜,經24小時觀察結果。
試驗結果:抗原孔與陽性血清孔之間出現特異性沉澱線,待檢血清孔與抗原孔之間也出現沉澱線,判為陽性。
五 結論與討論
1傳染性法氏囊炎是由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雞一種嚴重危害雛雞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觸性傳失,一是雞隻死淘率增加,二是雛雞早期感染本病會引起嚴重的免疫抑制,給後期肉雞生產造成不良影響。
2本地區法氏囊炎高發的原因:法氏囊炎免疫程式和毒株的選擇不當。
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式是控制本病的關鍵;免疫時間和疫苗毒株的選擇都需要反覆對比試驗後進行調控;目前國內外疫苗毒株較多,有中等毒力、中等偏強毒力等疫苗,選擇適合本區域的疫苗毒株;另外免疫時間也需要及時調整,若雞群健康狀況較好,且母源抗體水平較高,可選擇在13~14日齡免疫法氏囊炎疫苗,若母源抗體水平參差不齊,可以在12日齡免疫法氏囊炎疫苗。在免疫時可配合免疫增強劑如:左旋咪唑、黃芪多糖、干擾素誘導劑等。
3做好雞舍衛生消毒工作,及時清理糞便,並進行無公害化處理。在感染法氏囊病毒期間,注意加強飼養管理工作,提高雞舍溫度2℃。另外,定期交替使用消毒劑(如:鹵素製劑、陽離子表面活性劑、過氧乙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