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養雞發生傳染性支氣管炎的診斷
一發病情況
某養殖戶放養了兩批雞,2011年5月,48日齡的散養雞陸續出現咳嗽、打噴嚏等呼吸道症狀,三天後症狀加重。病雞精神沉鬱,體溫升高,採食大幅度減少,拉稀。該養殖戶使用土黴素、卡那黴素進行治療,但效果不明顯,死亡雞數量逐漸增加。經查詢免疫記錄,在12日齡接種新城疫Iv系活苗、15日齡接種禽流感滅活苗、18日齡接種法氏囊炎活苗,未接種傳支疫苗。經統計,該批雞共發病死亡109只。
二實驗室診斷
1雞胚接種試驗
採集病雞的氣管、肺及腎臟組織,加入適量的無菌生理鹽水和雙抗後充分研磨,經4℃作用6小時,3 000r/m離心10分鐘,取上清液分別接種5只10日齡非免疫雞胚,置於37℃恆溫箱中孵化,收集24小時後死亡的雞胚尿囊液備用。觀察死亡雞胚,發現大多為「侏儒胚」。
2動物迴歸試驗
取上述製備的尿囊液和生理鹽水分別經滴鼻接種8只15日齡的雛雞,每隻0.2ml,分開飼養。結果3~4天后接種尿囊液的雛雞開始出現呼吸道症狀,6天后出現死亡,出現以呼吸系統和拉石灰樣稀糞為特徵的症狀,剖檢病雞均表現為呼吸道內有大量粘液,氣管出血性炎症,腎臟呈典型的「花斑腎」病變,接種生理鹽水的雛雞無病變。
3診斷結果
根據腎型傳支的流行特點、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初步診斷雞群感染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經雞胚接種、動物迴歸試驗,基本確診為雞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
4防制
加強飼養管理,給雞舍加溫至15℃~20℃,減少放養;飼料中新增多種維生素;用紅黴素和黃芪多糖飲水,連用一週;每日用車前草、馬齒莧、蒲公英各300克煎水後給雞群飲用,連用6天。經以上措施用藥後,死亡減少,雞群的精神狀態逐漸好轉,一週後停止死亡。
三分析與討論
腎型傳支多發生於2~6周的雛雞,症狀典型。本病例發病日齡較大,因而對該病認識不足,導致延誤病情,未能及時診制。
腎型傳支死亡率高的原因主要侵害腎臟,引起腎衰竭,所以在使用抗生素預防繼發感染的同時,使用黃芪、車前草等利尿保腎;抗生素應該儘量選用對腎損害小的藥物,如紅黴素、阿莫西林等,不選用氨基糖苷類、磺胺類等腎損害嚴重的藥物。據報道,干擾素和中藥複合製劑對腎型傳支有較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