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診斷與控制
前言
雞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傳染性呼吸道疾病。該病的傳染方式主要是通過氣源性傳染,雖然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對外界的抵抗力不強,但其傳染性極強,如果一隻雞或幾隻雞發病,1~2天內會很快波及全群。雞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是一種以腎型為病變為主的傳染病。近幾年來,由於養殖業的迅速發展,本病呈逐年擴散流行發展的趨勢,發病率可達100%,死亡率達10%——40%,給養殖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1. 發病情況
2011年5月初,襄樊附近一家大型養殖場3棟剛運進一批30000羽雞苗,在第3日齡時雛雞出現精神沉鬱,打堆,羽毛蓬鬆,縮頸垂翅,雞爪乾癟嚴重脫水,面板與肌肉不易分離。即發病初期2~4天有輕微呼吸道症狀,持續3~4天呼吸道症狀消失,出現表面上的康復,隨著病情的發展約在8~10日齡雞群出現伸頸張口喘氣,精神沉鬱,羽毛鬆亂,垂翅,流淚,眼腫,甩鼻(鼻腔中有粘液)甩頭噴嚏,雞爪乾癟,持續排大量灰白色的水樣病變。白天聽到囉音,夜間特別明顯。在發病前3天投喂羅紅黴素和康祕舒進行預防治療但無明顯效果。最後採用專家的治療方案;用抗生素藥物(賽替米) 抗病毒藥(病毒挫) 保健藥(腎通或腎可舒) 疫苗防疫 飼養管理等綜合措施,本棟雞
群在第15 日齡病死雞隻有所下降,一直持續在17日齡後,病症消失。
2. 臨床症狀
雛雞發病初期主要表現有輕微呼吸道症狀,持續3~4天后呼吸道症狀消失,出現表面上的康復,隨著病情的發展整個雞群出現伸頸張口喘氣,精神沉鬱,羽毛鬆亂,垂翅,流淚,眼腫,甩鼻(鼻腔中有粘液)甩頭噴嚏,雞爪乾癟,持續排大量灰白色的水樣病變。白天聽到囉音,夜間特別明顯。為流鼻液,流淚,咳嗽,打噴嚏,呼吸困難,隨後病雞出現消瘦,雞群群體重差異較大,最後病雞因嚴重衰竭而死亡。
3. 剖檢變化
解剖病死雞20只,少數雞隻肺充血,氣囊渾濁,有白色結節,腎臟明顯腫大出血,單側或雙側腎腫大,切面可見腎實質型腫脹出血,呈紅白相間的大理石樣「花斑腎」條紋分明,腎小管管及輸尿管嚴重擴張,充血,蓄積大量白色尿酸鹽。
病死雞鼻腔中有膿性的分泌物,鼻腔,氣管黏膜可見有充血或出血,喉頭也可見有血樣分泌物,個別雞隻十二指腸有出血,空腸和盲腸有不同程度出血,盲腸扁桃體腫大。其他器官無明顯變化。
4. 鑑別診斷
雞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在鑑別診斷上應注意與新城疫(ND)雞傳染性鼻炎(IC)﹑雞腺胃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多的臨床症狀﹑病理剖檢變化有許多相似之處,應注意加以鑑別。雞新城疫(ND)一般發病較嚴重,在雛雞中常見到神經症狀。雞傳染性喉氣管炎多的症狀和病理變化比傳染性支氣管炎要嚴重,雞傳染性喉氣管炎很少發生於雛雞,而傳染性支氣管炎則在雛雞和成雞均可以發病。
5.治療措施
該病發病日齡早,一旦發生後一般無特殊藥物進行治療,故應注意平時的預防,加強飼養管理,做好檢疫隔離,消毒,免疫等一系列的綜合防治
5.1 緊急接種 全雞群緊急免疫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滅活苗或新支二聯苗進行免疫,一般在選擇疫苗時一定要正確選用疫苗,一般多選用進口疫苗效果較好,但是疫苗價格昂貴,成本高。
5.2 藥物治療 ①全群雞上午飲用賽替米(20%替米考星)每100kg水或飼料新增本品25g-50g,下午飲病毒挫純粉(5g加水50kg)飲水連用3-5天,②同時飲正大多維增強雞隻抗病力。③飼餵通腎藥物 用腎可舒每250克對水250公斤,連喂3天,以緩解痛風,促進尿酸鹽的排洩。④飲水中新增雙黃連按說明量配製,提高機體免疫力,腎臟消炎,控制繼發感染,飲水連用3-5天。
5.3 加強飼養管理 加強通風換氣,提高空氣質量,可適當提高舍溫2~3℃。增加帶雞消毒次數和控制好雞場的生物防控。
6. 結果
應用上述方法後,病雞死亡率已得到控制,大部分雛雞的呼吸症狀有所緩解,整個雞群雞群病情有所好轉,疫病得到控制,少數病重雞死亡。
7.討論與建議
7.1 病原體因素
雞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由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NIBV)所引起的雞的一種屬於冠狀病毒科的病毒。以腎病變為主,呼吸道症狀較重的高度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該病常見於雛雞育雛階段,一般發病率可達100%,死亡率可達到10%——40%。一般病毒主要通過空氣傳播,但其他媒介可能性也存在,如環境汙染,飼料汙染,水和用具等。密集的密度飼養,寒冷,過熱,通風不良等因素可使雞隻抵抗力下降,成為疾病秀因;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過高可能是發生本病的秀因。
7.2 管理因素
7.2.1通風不良:通風不良也可導致舍內空氣中氨及CO2濃度高,空氣中含塵量大,溫度或溼度偏高或偏低。平時要做好飼養管理、搞好衛生環境、加強通風換氣做、好清潔衛生、消毒工作、適當的密度等可以減少傳染病的發生。
7.2.2 適當的溫度:溫度時高時低也可秀髮本病,若當發生本病時因病雞拉稀帶出肌體大量熱量,若適當提高雞舍溫度有利於病的康復,一般提高1~2℃。
7.2.3 安全體質:積極認真執行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全進全出」飼養方式和避免多日齡混養。
7.2.4 營養因素:營養不良和免疫水平低,蛋白和能量比例不當,也可導致本病發生,適當降低蛋白質含量,以減輕腎臟負擔,利於雞群的康復。
7.3 治療及預防建議
7.3.1 該病單用抗菌素治療無效,要採取疫苗進行免疫注射,抗菌素合抗病毒藥物,中草藥,電解多維等對症治療,要做到提前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7.3.2 實行適宜的免接種計劃—疫苗種類,免疫程式。做好免疫接種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一般蛋雞在1-3日齡用ND-H120點眼滴鼻,7日齡 新-支二聯滅活疫苗注射,21日齡用傳染性支氣管炎油乳劑滅活苗進行免疫,0.5ml/只;在產蛋前在進行新-支-減三聯滅活疫苗注射,0.5ml/只,能很好的預防本病。
7.3.4 提高母源抗體也是預防本病的基本有效措施 ,為了使種雞能將母源抗體傳遞給雛雞,需要對種雞重複免疫,在產蛋期10—12周/1次,以後雛雞才能獲得一致的母源抗體。
8.結論
雞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由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NIBV)所引起的雞的一種屬於冠狀病毒科的病毒。各種日齡均可發生,但以3—10周齡的雛雞多發,發病率、病死率都很高;雞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是嚴重危害蛋雞以後生產的疾病,因此傳染性支氣管炎的綜合防治是直接影響蛋雞生產效益的重要因素。
造成雛雞發病的原因很多:飼養管理不當可導致該病發生。雞日糧供給的營養不穩定,營養成份不全面,免疫應激,母源抗體低等都是致病因素。不良環境條件易發生本病。雞舍不清潔,潮溼,通風不良,有賊風,氣候劇變等。針對上述發病原因,預防該病要採取以下措施:「堅持全進全出」飼養方式和避免多日齡混養。加強飼養管理,嚴格衛生消毒,做好免疫接種。雞群一旦發生本病,可選用抗生素 抗病毒藥 多維 通腎藥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