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防治
摘要:雞傳染性喉頭氣管炎(ILT) 是雞呈現張口呼吸、噯氣、劇烈咳嗷以及由氣管排出血樣滲出物的雞病。本文主要從ILT 的病原、流行病學、臨床症狀、病理變化、診斷和防制6 個方面對ILT 進行綜述,期望為ILT 的臨床預防提供參考。
1、雞傳染性喉頭氣管炎的病原簡介
ILT為由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ILTV)所引起。ILTV 屬於α 皰疹病毒屬,該病毒有由類脂質構成的被膜、蛋質的 以及含有核酸(DNA) 的芯等三部分構成。因為ILTV具有被膜,所以容易被乙醚、氯仿等有機溶解。氣管滲出物內的病毒以55 ~ 70℃加熱, 30sec ~ 15min 內病毒被滅活,在37℃下4h、13 ~ 23℃下15min 死亡,乾燥後在4.4℃下能存活14 ~ 66d,日光照射7h 被滅活,以5%石炭酸1min、3%來蘇兒和1%氫氧化鈉的混合液30sec 可被殺死。
2、雞傳染性喉頭氣管炎的流行病學特點
自然感染的門戶是上部呼吸道和眼結膜,通過與感染雞排洩物以及與死亡雞直接、間接的接觸而發生感染。感染本病已恢復的雞,通常在7 ~ 10d 以後就分離不到病毒,但也有從72d 開始到16 個月病毒存在於體內的病例另外也有證明,2%恢復期的雞在2 年內持續感染並排毒。本病的症狀,在寒冷時期要嚴重,而在夏季則多屬輕微,但是本病的流行與季節無關,一年四季都見有發生。
3、症狀
本病的典型症狀常發生於中雛以上的雞,首先發生伴發眼瞼部有出物的結膜炎,在幾日之內可見有粘稠性的鼻汁排洩出來。病雞頭部伸長,張口呼吸時發出「咕嚕、咕嚕」音,打噴嚏時發出「咯吱、咯吱」的怪聲。此外,病雞強烈搖頭甩頭,以雙翼支援重心,多有流淚,有時喉頭部突出到口外,甚至不能恢復到原狀,這種咳嗽持續到氣管滲出物被咳出為止。咳出後有時在嘴尖上附有滲出物和血液。隨著疾病的進展,可見到體溫上升,食慾減退,精神萎頓。結膜炎隨著病情的進展而惡化,眼結膜腫脹,甚至發展到失明。
4、病理變化
可在病雞的鼻、頭、氣管、支氣管、肺、氣囊、眼結膜及眼窩下的粘膜上見有病變。大多數死亡雞的可見氣管出血,眼瞼周圍輕度腫脹,結膜充血及出血。典型的病變多見於中錐以上的病雞,日齡幼小的雞不發生出血性病變,而是多數呈現油膏樣、乾酪樣滲出物的增量。
5、雞傳染性喉頭氣管炎的診斷
中雛以上的雞的ILT 症狀與其它疾病之間的鑑別,並不太困難。然面,幼雛需要進行組織學檢查才能做出診斷。在病理組織學檢查中,可在充血、出血的上皮細胞內檢出包涵體。合胞體的核內很容易見到大型的核內包涵體。腺病毒也能形成核內包體,但其形小;雞痘病和呼吸道腸病病毒所形成的包涵體,在胞漿內出現,所以都能分別區別開。確切的診斷,可用病毒分離、瓊脂擴散試驗、熒光抗原或中和試驗等方法。
6、雞傳染性喉頭氣管炎的防制
作為根本性對策,針對病原、傳播途徑以及雞群的易感性三個方面採取措施。對病原的措施,主要是嚴禁從發病地區引進雞,杜絕傳染源的傳入。一旦發生疫情,將發病雞處理後,應該對飼養這一雞群的雞舍、所使用的器具器械等全部進行徹底清洗、消毒。部分病雞恢復後將長期帶毒並經常排毒,成為感染源,要避免轉移或和新引進雞飼養在同一雞含內。通過接種疫苗建立免疫屏障可顯著降低雞群的易感性,也是預防本病最經濟有效的方法。
7、小結
當前ILT防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該病在雛雞身上的症狀不典型而容易造成誤診;免疫程式不合理易使免疫失敗而無法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飼養管理不善致使該病在某些養殖場長期存在。所以養殖戶應加強對本病的重視以保證養雞場的健康發展。
作者:王秀東 劉昊/ 盤錦檢驗檢測中心
李波/ 盤錦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
來源:《獸醫導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