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傳染性喉氣管炎如何鑑別診斷?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雞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病理特徵是呼吸困難、咳嗽和咳出含有血液的黏液,喉頭及氣管黏膜發生出血-壞死性炎症。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其列為B類疫病,我國農業部列為二類疫病。
【病原及致病機理】
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又稱禽皰疹病毒1型,屬皰疹病毒科皰疹病毒甲亞科的成員。成熟病毒粒子直徑為195~250nm。
病雞和康復後的帶毒雞是主要傳染源,約2%康復雞可長期帶毒。病毒存在於氣管和上呼吸道分泌物中,通過咳出血液和黏液而經呼吸道傳播,汙染的墊料、飼料和飲水可成為傳播媒介。易感雞與接種活苗的雞長時間接觸,也可傳播本病。目前還未證實ILTV能經蛋垂直傳播。本病毒的自然入侵門戶是上呼吸道和眼結膜。病毒感染從吸附於細胞受體開始,然後病毒囊膜與細胞膜融合,將核衣殼釋放到胞漿中;病毒DNA從核衣殼中逸出後,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核,並進行轉錄和複製。病毒增殖多侷限於氣管組織,很少形成病毒血症。
人工或經氣管內感染時潛伏期較短,為2~4d。本病傳播快,死亡率高,產蛋雞易感,是成年雞群的一種嚴重疾病。火雞對ILTV具有年齡抵抗性。也有報道,從一隻孔雀的氣管內分離到喉氣管炎病毒。人工感染的鴨能表現出亞臨床症狀和血清轉陽現象,但歐椋鳥、麻雀、烏鴉、野鴿、鴨、鴿及珍珠雞對ILTV似乎有抵抗性。
【病理變化】
剖檢病變:病變見於結膜和整個呼吸道,但以喉部和氣管最明顯。氣管和喉頭的病變輕則表現為卡他性炎症,氣管和喉頭表面僅出現多量黏液;重則表現為出血性、纖維素一壞死性炎症,即在氣管內形成凝血塊,或在血液中混雜著黏液和壞死組織。有的黏膜表面覆以暗紅色纖維素性假膜,有時含血的纖維素性乾酪樣物充滿整個喉、氣管腔。炎症可向下擴充套件到肺和氣囊。有的病雞眼結膜病變明顯,但多與喉頭、氣管病變合併發生。結膜炎分為漿液性炎和纖維素性炎兩種,前者眼流淚,結膜充血、水腫,有時見點狀出血;後者結膜囊內有大量纖維素性乾酪樣物,眼瞼粘連,角膜渾濁。
鏡檢病變:隨病程及病情的不同而異。喉、氣管黏膜呈卡他性、纖維素性或出血-壞死性炎症。黏膜的早期病變為杯狀細胞消失和炎性細胞浸潤。隨病程的發展,黏膜上皮細胞腫脹,纖毛喪失並出現水腫。隨後,氣管黏膜上皮細胞可形成合胞體(圖1),黏膜上皮細胞以及含有核內包涵體的合體細胞壞死、脫落,在上皮細胞特別是脫落的上皮細胞內,可見核內有嗜酸性或嗜鹼性包涵體。核內包涵體一般只在感染早期(1~5d)存在。在眼結膜上皮細胞核內同樣可檢出核內包涵體。喉氣管黏膜固有層和黏膜下層嚴重出血,並見有大量淋巴細胞、異嗜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漿細胞浸潤。
【鑑別診斷】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應與雞新城疫、禽流感、白喉型雞痘及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相鑑別。
雞新城疫雖有呼吸道的病變,但主要病變為消化道的出血一壞死性炎症和非化膿性腦炎。本病病變主要集中在喉和氣管,其他病變不明顯或缺如。
禽流感,呼吸道及眼結膜也有類似病變,但禽流感還具有頭面部水腫、出血壞死、腿部面板水腫出血,多器官的變性、壞死、炎症等病變。
白喉型雞痘發生於各種年齡的雞和其他禽類,除口、咽、喉黏膜的纖維素-壞死性炎症外,還有面板痘疹病變,嗜酸性包涵體(Bollinger小體)位於病變面板、黏膜的上皮細胞漿中。本病主要發生於成年雞,喉氣管出血明顯,包涵體位於病變黏膜上皮細胞核內。
傳染性支氣管炎的病變主要位於呼吸道,常呈漿液-卡他性炎症,主要侵害30日齡的雛雞和未成年雞,有的毒株可引起腎炎-腎病綜合徵。細胞內無包涵體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