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達人

傳染性喉氣管炎免疫注意事項

傳染性喉氣管炎是由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引起的雞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於1925年發現於美國,目前呈現世界性分佈,我國常有地區性暴發及週期性流行。典型症狀表現為,患雞張口喘氣,咳出帶血黏液,特徵性病理變化為喉頭氣管黏膜水腫、出血,氣管內堵塞黃色或暗紅色滲出物凝塊。
   
  【病原特點】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屬於皰疹病毒科,無血凝性,只有一個血清型,但不同毒株的致病性有差異,對多種消毒藥物敏感,能在9~11日齡雞胚絨毛尿囊膜增殖。本病毒主要分佈於患雞的喉氣管及其分泌物中,並在氣管黏膜細胞上形成包涵體。
   
  【臨診症狀】早期症狀病雞鼻孔有分泌物,眼流淚,分泌物增多,呼吸噦音、咳嗽和呼吸困難,夜間最為明顯。多數病雞精神萎頓,將頭頸伸長,試圖張口呼吸,吸氣時發出喘鳴聲。病雞常搖頭晃腦,竭力排出堵塞在氣管中的滲出物凝塊或咳出帶血的黏液,在雞舍牆壁、雞籠等處可見有病雞可出的血痰或血條。檢查病雞口腔時可見喉部黏膜有淡黃色凝固物附著。產蛋雞患本病,產蛋量下降,康復後約四周時間才能恢復正常生產。
   
  有些病情比較緩和,發病率低,只是表現生長緩漫,產蛋量下降,眼流淚,眶下竇腫脹,分泌物增多和結膜炎。
   
  【病理變化】本病主要病理變化是喉頭內外側、氣管黏膜水腫,出血,糜爛,氣門堵塞分泌物,氣管內亦常有黃色或紅色分泌物凝塊,或有帶血黏液,眼結膜紅腫、出血或潰湯等。
   
  【診斷】根據本病急性流行型的症狀與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必要時可結合瓊脂擴散試驗與病毒分離鑑定而確診。臨床上應與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敗血支原體感染等鑑別。
   
  【防制】加強飼養管理,堅持嚴格的清潔和消毒措施,嚴禁引入病雞。使用本病的活疫苗在流行區與受威脅區域進行免疫接種。目前使用的疫苗是傳染性喉氣管炎弱毒活疫苗,其使用方法是30~40日齡、80~90日齡點眼或塗肛免疫1頭份/只。由於本疫苗可使部分接種雞發生眼結膜炎,故接種時
只能滴一側眼睛。接種後,還應適當在飲水中加入一些抗生素,如丁胺卡那黴素,連續飲用1~2天,以減輕結膜炎症狀;發生本病時,可用傳染性喉氣管炎弱毒疫苗2倍量對未發病雞群作緊急接種,同時在飲水中投入丁胺卡那黴素以防止細菌陛感染,並使用一些止咳中藥,如麻杏石甘口服液飲水作對症治療。   

雞鼻氣管炎病治療注意事項

雞的鼻氣管炎?1靜】篩腥救魏穩樟淶募Γ?繞涫喬嗄曇Ω?現亍A俅採現饕?硐種瘟貧啻撾扌В?肗D疫苗也無效,以咳嗽為主的呼吸道異常。主要是出現咳嗽的雞特多,晚上有部分也有呼嚕音。沒有死雞的現象、傳染快,只是雞消瘦;病程可達數月;它沒有鼻炎那樣的腫臉現象出

雞群常用免疫方法和應注意事項

免疫接種是目前控制雞的傳染病,特別是病毒性傳染病最經濟有效的辦法。眾所周知,由於雞的傳染病較多,使用疫苗種類、免疫次數與免疫方法也多。但在生產實踐中,發現有不少養殖戶雖然知道防疫的重要性,並按照免疫程式逐次免疫雞群,但因缺乏相關技術和免疫條件,違規

雞的傳染性氣管炎免疫時注意什麼

1.用雞胚製備的弱毒疫苗與用組織培養物製備的疫苗相比,其疫苗病毒的毒力容易通過雞體的傳代而返強。有些廠家生產的疫苗應用後反應非常強烈,會造成瞎眼、喘氣、併發大腸桿菌病或黴形體?J褂謎哂Φ毖≡窈玫囊咼紓?跎僖蛞咼綬從υ斐傻乃鶚АH綣?⑸?鬆鮮齜從π約膊

蛋雞秋季管理注意事項

秋季氣候多變、晝夜溫差大,應根據秋季氣候變化和雞群狀況加強飼養管理,以提高養殖效益。一、加強疫病防治。蛋雞經過產蛋盛期後,到秋季體況差,容易發生新城疫、雞痘等傳染病,

家禽疫苗免疫注意事項及具體操作

家禽疫苗免疫是家禽養殖中一項重要方案,是防治家禽重要傳染病的必要措施。然而一些養殖場在使用疫苗過程中由於使用方法不當,導致疫苗免疫效果差或免疫不徹底而造成免疫失敗。筆者

天氣轉涼養雞需要注意的事項

隨著秋季的到來,氣候多變、天氣轉涼及候鳥的遷徙,即將進入雞群傳染病的高發期,雞群很容易受到冷應激及候鳥遷徙而感染疾病。家禽日常巡視,有助於發現雞舍環境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

春季養好雞的六個注意事項

在進入春季以後,萬物復甦,陽光紫外線強度加強,氣溫逐漸升高,但晝夜溫差大,風多,有利於病毒性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一些養雞戶雞舍過於簡陋,雞舍沒有窗戶,只留有通風口,為了

家禽接種免疫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家禽常用接種免疫方法1滴鼻點眼法將500只劑量的疫苗用25毫升滅菌生理鹽水稀釋搖勻,用標準滴管各在雞眼、鼻孔滴一滴(約0.05毫升),讓疫苗從雞氣管吸入肺內、滲入眼中。此法適合雛雞的新城疫Ⅱ、Ⅲ、Ⅳ系疫苗和傳支、傳喉等弱毒疫苗的接種,它使雞苗接種均勻、免

肉雞冬季管理注意事項

進入冬季,外界天氣寒冷乾燥,對養殖場管理者來說是一種挑戰。這種情況下加強飼養管理是關鍵。下面我就說說管理中應該注意的幾點事項。一、育溫冬季育溫很容易被養殖場忽視,養殖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