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涼養雞需要注意的事項!
隨著秋季的到來,氣候多變、天氣轉涼及候鳥的遷徙,即將進入雞群傳染病的高發期,雞群很容易受到冷應激及候鳥遷徙而感染疾病。家禽日常巡視,有助於發現雞舍環境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改善管理,以應對多變之秋。
通過巡視能瞭解到雞群的健康狀況,及時發現疾病並控制病情發展,儘早採取防治措施。可見,此時掌握家禽巡視技巧,對於應對秋季多變的氣候及流行病的防控起著關鍵作用。寫篇文章,共同交流下,家禽巡視要掌握的技巧。
秋季天氣逐漸轉涼,氣候多變,降雨量減少,根據氣候特點,雞群保健要點主要是根據「防重於治」的方針,搞好秋防工作,提醒廣大養殖戶留意養雞細節。
一、環境變化對雞群流行病的影響
1、溫差變大,早晚變涼。總體來說,9月天氣變涼,能使雞群體質有一定的恢復和調整 。但隨著早晚溫差的持續加大,以及天氣轉涼,將為病毒性疾病病、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發生提供有利條件。
2、白露過後,氣候乾燥。白露過後,氣候乾燥,雞舍粉塵增多,雞群呼吸道黏膜容易乾裂損傷,空氣中懸浮的攜帶有病原微生物的粉塵,易通過損傷的呼吸道黏膜感染,誘發呼吸道病,尤其是雞舍環境差的雞舍,容易出現大腸桿菌和雞毒支原體的混合感染。
3、晚上蚊蟲增多。9月份蚊蟲依然比較多,一些蚊蟲引起的疾病,比如說雞痘和白冠病的發病率逐步增加,尤其是以面板型雞痘為主的蚊蟲病將在管理條件差和沒有防蚊措施的雞場發生流行。
從秋季開始,養雞就進入了細心治理階段了,廣大養殖戶要充分考慮好棚舍結構、內部硬體等條件後,再決定上雞密度、上雞時間、分轉群治理、保溫、透風換氣的具體操縱實施方法等細節問題。
重點還要做好以下疾病的防控工作:
1、搞好呼吸道病的防控,多數是由於忽視了晝夜溫差,沒有給雞提供星級服務所致。
2、由晝夜溫差大造成的冷應激病發生頻率增高,主要是腎傳支和法氏囊,特點是與晚上下雨降溫關係密切,發病比較急,但誤診誤治的很多。
3、由於雞群的密度偏大,晚上需保溫,封閉雞舍造成的透風不良而多發大腸桿菌和支原體混感。
4、流行性感冒和大腸桿菌、支原體混感開始發生流行。
5、雞痘也開始出現嚴重病例,多因忽視接種所致。要做好雞痘的防控措施。
6、預防雞的「低溫病」。夏季氣溫高,雞呼吸加強容易引起體內HCO3-的丟失,導致雞鈣、磷等礦物質代謝吸收降低,引起骨骼組織生長異常。 防治該病必須從日糧上下工夫,應提高飼料中的鈣、磷比例,可增加2%的貝殼粉。可以在不增加攝食量的情況下滿足蛋雞對能量的需求,新增3-10‰的脂肪,增加飼料的適口性。
此外還需要注意幾點:
1、這個時期的自然光照時間處於逐漸縮短的變化趨勢,它不利於雞群的產蛋。
對於採用自然光照與人工照明相結合照明方式的雞舍,必須注意開、關燈的時間,保證每天光照時間的穩定。
2、做好飼料管理,季節交替時節注意溫度、溼度,防止飼料發黴,保證每天讓雞群將料槽內飼料吃乾淨一次,防止料槽底部飼料變質。
夏秋季節交替時期,雞舍內常常處於溫度高、溼度大的狀況,容易引起物品的發黴。如果料槽內飼料新增過多,槽底剩餘飼料時間過長則很容易導致飼料的發黴變質。
3、注意新玉米的使用,通常秋季來了市場上會出現大批的新玉米,新玉米水分含量較高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玉米的營養,隨著水分的升高粗蛋白含量顯著降低,所以要及時準確調整飼料配比。
同時,玉米水分含量高更需要注意玉米的儲存,做好防黴措施。
二、觀察雞群整體情況---精神 活動 採食 糞便 產蛋
1、看精神狀態。健康雞群活潑好動、雙目有神、反應敏捷,一旦遇見強烈刺激,則出現驚叫或亂飛亂撞。若雞群閉眼縮頸、呆立不動、嗜睡,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提示雞群異常。
2、觀察行為活動。健康雞隻行為自在,活動自如,休息時雙腿呈俯臥姿勢,一遇到刺激迅速站立或奔跑。如果雞群出現歪脖扭頸、共濟失調、頭頸顫抖、企鵝姿勢、頭頸下垂、啄鬥,則提示異常,需要進一步觀察診治。
3、檢視採食飲水。喂料後健康雞群搶食,採食快。若雞群食慾減少甚至廢絕,多是疾病的徵兆。雞群飲水主要和溫度、氣候、飼料有關。飲水量劇增,考慮是否存在長期缺水、熱應激、飼料食鹽過多、腸炎等因素;若飲水量明顯減少,考慮舍內溫度是否低及雞群是否患病。
4、看糞便顏色和形狀。健康雞的糞便為淺棕色或灰黃色圓柱狀,能堆積成型,糞便表面有白色的尿酸鹽。若雞群糞便稀薄或出現水糞,考慮高溫應激及腸炎問題。若糞便顏色變綠多提示病毒病,糞便變紅多提示腸道寄生蟲病,糞便變白,暗示雞白痢、腎傳支、痛風等疾病。
三、細聽雞群呼吸音
正常雞群鳴叫聲為嘰嘰、咯咯音,白天基本聽不到呼吸音,晚上關燈後,站在雞舍內細聽,若聽見有呼嚕音、吭哧甩鼻、怪叫音提示異常呼吸道音。若雞群中聽到頻次及間隔不等的甩鼻音,病雞鼻孔流出鼻涕,多提示鼻炎、慢呼、傳支、傳喉、新城疫。當雞群發出怪叫音,同時群表現出張口呼吸、頭頸前伸,要考慮傳喉、白喉型雞痘、傳支等病毒病。
文章來源:817肉雞養殖資訊網 禽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