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蛋雞飼養注意事項
初春天氣乍暖還寒,且晝夜溫差比較大,雞群受外界環境變化影響比較大,常造成生產效能下降或突發疫情現象,給養殖場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為使蛋雞在初春季節提高產蛋率,延長產蛋高峰期,需要加強雞舍及雞群管理,給雞群提供適宜的產蛋環境,使雞群穩產高產。
一 雞舍的防寒保暖
蛋雞產蛋期溫度範圍為10℃~28℃,最適溫度為13℃~21℃。每升高一度或降低一度都會使產蛋率下降o.3%。初春雞舍內溫度會隨外界氣溫降低而下降,應注意提高雞舍溫度,採取保溫措施。可在室內生火爐或用熱風機供暖,並把雞舍背面的窗戶堵嚴,保持雞舍溫度不低於8℃。
二 注意雞舍的通風換氣
由於初春天氣寒冷,雞舍內封閉較嚴,舍內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碳、氨氣、硫化氫等,如不能及時排出,最易誘發雞群發生慢呼、傳支、鼻炎等疾病。因此,每天應在保持舍溫的前提下進行通風換氣,或者在舍內安裝排氣扇來排除雞舍內有害氣體,但要注意防止賊風侵襲雞群。
三 注意雞舍衛生消毒和保持適宜的溫度
初春也是流行性疾病的高發季節,為減少病原體的數量,應加強雞含的衛生和消毒措施,可在中午天氣暖和時徹底清掃雞舍後對雞群進行帶雞噴霧消毒,並選擇2~3種不同成分的消毒藥交替使用,以保證消毒效果。
同時也要注意保持雞舍內適當的溼度,產蛋雞的適宜溼度為55%~70%,溼度過低易使雞體脫水和誘發呼吸道病,必須注意要在保持室溫的基礎上調節溼度,以利於提高雞群的產蛋率。
四 注意適時補充光照
光照是影響蛋雞生產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對雞的性成熟、排卵和產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般要求產蛋期光照每天保持在16小時,在60周齡以後可把光照增加到17小時;尤其在陰霧天雞舍內光線較暗時,要及時開燈補充光照,此外還要注意經常擦拭燈泡,防止燈泡上灰塵過厚使光照強度減弱。
五 注意減少雞群應激並預防疫情
春季颳風較多,如大風颳起屋頂石棉瓦和窗戶塑料紙,可造成巨大響聲使雞群受到應激而影響產蛋。為避免外源應激產生,要定期對雞舍裝置進行檢修,如發生應激時要及時在飲水中加入電解多維緩解。對冬季易發疾病如新城疫、大腸桿菌、慢呼、鼻炎等疾病要注意其發生規律和周圍疫情,並及時進行免疫以及用藥預防,以避免疫病流行造成經濟損失。
六 注意提高飼料水平
初春氣溫低,雞的體內維持能量增加,因此要適當提高飼料中的能量含量,可適當增加2%的玉米或0.2%的動物油脂來提高能量供給。
七 注意及時調整雞群
雞群在開始產蛋後要隨時注意觀察雞群,對雞冠萎縮、雞體消瘦、精神不好的雞隻進行單獨飼餵或淘汰,既可節省飼料又能提高產蛋率,同時還能防止疫病傳播,減少投藥次數,從而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