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傳染性貧血防控措施與討論
河北省滄州市滄縣養殖戶魯某,飼養7 600只羅斯308肉雞,2012年11月25日出現打蔫、爛翅膀等臨床症狀,發病快,死淘達0.6%,經過發病情況調查、臨床觀察和實驗室診斷,診斷為肉雞傳染性貧血。
一 發病情況
該養殖戶於2012年11月14日入雛7600只雛雞,前十天比較正常,死淘74只,約佔O.097%。12日齡大群開始出現蔫雞和爛翅膀雞15~30只,當天死淘45只。13日齡繼續出現蔫雞和爛翅膀雞25~40只,死淘56只,採食量正常。
二 臨診症狀
雞群大群良好,採食量正常,個別雞拉稀,死亡率每日漸增。病雞精神差,羽毛蓬鬆,消瘦,發育遲緩,面板蒼白,翅下呈現藍色病變、出血並腐爛,個別雞腹瀉。14~19日齡為死淘高峰,每日死淘50~60只。20~23日齡死淘0.32%,病弱雞逐漸減少。25日齡大群趨於正常。
三 實驗室診斷
(1)血細胞的比容值顯著降低、骨髓黃染、淋巴組織萎縮、面板和肌肉出血是該病最為突出的診斷特徵。根據發病情況、臨診症狀和病理變化,初步診斷為雞傳染性貧血。
(2)從發病雞群隨機抽取60份血樣,採用競爭ELISA方法檢測病原抗體。60份血清,抗體陽性者56份,陽性率達到93%。
四 分析
對該發病雞場雞雛種源進行跟蹤,發現該雞場當日所進雞雛同一批次均有傳貧症狀。
(1)購買雞雛時應到正規種雞場購買。
(2)要了解種雞免疫程式,特別是要掌握傳染陛貧血疫苗接種時間,以便有針對性預防。
(3)對發病雞群做出正確診斷,採取有效措施進行防制。
(4)按照免疫程式對肉雞及時接種傳染性法氏囊病和馬立克氏病疫苗,有條件的雞場要做法氏囊炎抗體監測,根據監測結果適時進行免疫。
(5)病毒性疾病的預防,仍應以雞場生物安全為主。發生感染後發現越旱,診斷和處置就越及時快速,養殖戶的損失就會越小。
本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藥。只有防止細菌和病毒的繼發感染,同時增強雞體抵抗力。
對已經感染雞群所採取的措施為:淘汰病弱雞,淘汰的病弱雞進行深埋和無害化處理。用安滅殺和碘製劑進行交替消毒,每天兩次。